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传统的靶场试验鉴定中,对高速掠海飞行器武器系统战术应用软件的考核,一般采用静态接口检查结合飞行试验的方法,无法反映其综合作战能力。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基于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的新的定量评价方法。在分析战术应用软件执行导攻任务流程的基础上,采用了作战试验鉴定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作战效能、作战适用性定量指标评定方法和任务满意度定性指标评估方法。在分析影响战术应用软件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定量评定模型。以某次作战任务为例,分别计算了战术应用软件的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定量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军方对战术应用软件开展贴近实战的作战试验鉴定提供了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坦克分队战术综合演练仿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坦克分队战术综合演练仿真系统是将装备模拟系统和作战模拟模型系统有机地联成一体,实现模拟器与作战模型、战术训练与实验,并且结合专业技术训练的一个战术综合仿真系统。该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设计方法。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特点和实战需要出发,提出了战役战术作战数据基的概念,阐述了"未战而决胜负,先胜而后战"的作战思想和战役战术作战数据基与可计算性的重要意义,并对战役战术作战指挥控制软件设计的基本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步兵分队作战模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毅  周宏  陈晓 《计算机仿真》2006,23(6):45-48,254
战术级步兵分队作战模拟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电子技术等设置模拟训练场,模拟现代战场的外部景象和复杂的战斗情景,使参试人员感受到“真枪实弹”进行战斗的对抗状态.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开发平台,并重点论述了系统设计中单兵姿态采集、拟合及计算机兵力生成控制两个关键模块设计.该系统的开发为单兵装备的研制、系统性能的评估、装备的适应性训练等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检验、提高单兵装备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空空导弹攻击效能优化检测中,为解决目前空空导弹通用攻击区针对性差以及灵活性不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指标的空空导弹战术攻击区表示方法。为检测战术攻击区的作战效能,并比较其与通用空空导弹攻击区在实战应用中的优劣,提出了一种攻击区作战效能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大部分空战条件下空空导弹战术攻击区在作战效能方面均优于空空导弹通用攻击区的结论,从而证明了空空导弹战术攻击区具有一定的实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世界军事变革前沿,分析了空天环境军事利用、空天作战理论、空天作战力量建设、空天作战演练的基本情况,从作战样式、战术执行角度分析了空天作战对未来卫星导航系统的具体需求。武器装备发展需求牵引,抢占卫星导航应用制高点,实现中高轨导航制导应用能力,对培育新型作战力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防空作战单位指挥控制模型是指挥控制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也是防空作战指挥功能实现的核心。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必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才能应用于实际作战。目前,对模型有效的验证方法之一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作战过程进行仿真,来校验模型。该文即以该应用为前提,应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防空作战单位的组成及各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各组成对象的模型;简述了在仿真过程中应用到的部分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应用程序的流程图,并对程序的开发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汤淑春  文传源 《计算机仿真》1997,14(1):30-34,,29,
本文根据炮兵作战理论和实际作战流程,建立了用于谰定间瞄武器进行火力支援的作战效能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比较不同火炮系统的作战效能,还可通过修改模型参数使其能反映不同的作战强度,对炮兵的战术决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以Web Service为主的SOA实现方案普遍存在占用通信带宽高、信息编码不适应窄带消息传递效率等问题,难以适应战术级作战部队高速机动、窄带网络、资源受限的作战特点.针对战术级作战信息系统在资源受限环境下实现服务化的需要,结合资源受限环境特点,分析现有负载均衡算法存在的不足,基于最小连接算法提出了一种动态权值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现代作战具有作战单元种类数量多、攻防战术复杂、干扰性欺骗性数据充斥等特点,尤其是协同作战能力和数据交换能力逐步增强,以上都使得现代作战中涉及的信息呈现"海量"特征。为了取得理想的作战效果,指挥员必须对以上海量信息进行处理,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处理海量信息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文章在介绍现代作战特点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对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作战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软件可靠性的验证与无故障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软件可靠性考核的时机 ,提出了软件可靠性的验证试验方法 ,研究了基于经典方法和Bayes方法的无故障运行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发展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构件组装模型,分析每个模型的产生情况,研究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整体的发展过程,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讨论了促使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需要新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来处理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需要新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来提高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指出了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可以按照三个方向去发展:一是通过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扩充、综合去发展;二是遵循新的思维方式去发展;三是借助新技术和新工具去发展。  相似文献   

13.
系统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提出了一种系统软件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测试方法,介绍了软件可靠性度量指标、试验参数的选取原则,详细阐述了系统软件的可靠性验证测试方案的制定方法,同时还给出了系统软件无失效考核交付测试方案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舰载冲淡干扰设备作战效能分析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新  张新如 《计算机仿真》2002,19(5):15-17,52
电子对抗作战效能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分析方法。该文针对以往水面舰艇冲淡干扰设备的作战效能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干扰设备的战术运用,存在误差大,不能准确反映舰艇指挥员指挥决策水平等不足,通过对舰载冲淡干扰设备的使用研究,提出了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GIS软件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的发展趋势使软件系统和操作平台越来越趋向于大型、复杂化、图形用户界面(GUI)、多层体系结构以及依赖于超大型关系数据库等,这使得GIS软件的开发更加复杂,对软件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GIS软件项目的质量,降低开发费用,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必须把正规的、科学的、独立的软件测试工作纳入GIS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详细介绍了GIS软件测试的理念、方法、过程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软件安全性在保证系统安全、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软件安全性工程中,软件安全性并不能完全依靠常规的软件工程方法和软件测评手段来进行测试;如何在工程中开展软件安全性测试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首先从软件安全性测试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在该领域工程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阐述当前主要的软件安全性测试流程和方法,将现有的测试方法分3类进行描述,并分析和比较这些测试方法的特点;最后总结并展望软件安全性测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UML CASE工具不能满足中小型项目开发的现状,设计面向中小型项目开发的协同式UML集成化开发平台,明确提出系统最终目标及目前实现的功能,并对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关键技术以及该系统的创新之处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一种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中的编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面向方面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通过指定注入位置、时机及约束,将封装了横切行为和特征的方面组件与组成软件体系结构(SA)的组件、连接件编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对SA整体行为和质量特征的分析和验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一种SA层编织机制,它基于AC2-ADL建立的编织前SA模型,通过明确定义的编织过程和相关编织规则,将编织前独立设计的方面组件显式地织入到组件中,使得最终形成的仅含组件、连接件的编织后SA模型更加易于分析和验证.最后结合案例进一步对该编织机制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 software product company that h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practices from software product line engineering and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show how practices from the two fields support the company’s strategic and tactical ambitions, respectively. We also discuss how the company integrates strategic, tactical and operational processes to optimize collaboration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its ability to meet market need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are relevant to software product companies seeking ways to balance agility and product management. The findings also contribute to research on industrializ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20.
Model checking is a formal verification technique. It takes an exhaustively strategy to check hardware circuits and network protocols against desired properties. Having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model checking is now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verifying rather complicated software artifacts.This paper surveys the role of model checking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we searched for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published at reputed conferences, symposiums, workshops, and journals, and took a survey of (1) various model checking techniques that can be adapted to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s, and (2) the use of model checking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 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 cycle. We observed that model checking is useful for software debugging, constraint solving, and malware detection, and it can help verify different types of software systems, such as object- and aspect-oriented systems, service-oriented applications, web-based applications, and GUI applications including safety- and mission-critical systems.The survey is expected to help human engineers understand the role of model checking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s well decide which model checking technique(s) and/or tool(s) are applicable for developing, analyzing and verifying a practical software system. For researchers, the survey also points out how model checking has been adapted to their research topic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its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