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3.
4.
Mn18Cr18N钢护环生产工艺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护环是火力发电机组上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工况和使用条件,需用高强度的奥氏体钢锻制,而且应具有较高的抗应力腐蚀能力。80年代前,基本用50Mn18Cr4系列钢制造,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实践,人们发现50Mn18Cr4系列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较差,国内外相继开发了Mn18Cr18N系列钢,抗应力腐蚀能力有较大提高。近些年,以德国为代表在开发的更为先进的Mn18Crl8N系列钢-P900和P900—N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一种强度更高的材料,P2000,其σ_(0.2)高达1600MP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试验室试验、护环中间产品试验与研究 ,论述了 1Mn18Cr18N钢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与性能的关系 ,并提出了最佳热处理工艺规范。实践证明 ,该工艺规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8.
1Mn18Cr18N护环钢热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相变,是单项奥氏体,所以锻造时产生的碳化物只能通过固溶处理进入奥氏体。利用小试样模拟试验,在1050℃进行固溶处理,通过三种不同冷却方式分析其对力学性能、组织、析出物的影响,得出在水冷(水循环良好)条件下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兼具较低的屈服强度和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引用 Mn18Cr18N钢热力模拟、微观模拟试验的部分结果 ,研究了该类钢锻压工艺的基础问题。提出了控制锻造与控制冷却的原则与数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00 MW发电机组护环的热锻工艺、固溶处理工艺和冷变形强化工艺,确定了工艺技术参数。对护环锻件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明确了控制措施,为后续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多火次锻造过程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文章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动态、静态和亚动态再结晶试验,获得动态、静态和亚动态再结晶模型;采用热处理炉进行晶粒长大实验,得到晶粒长大模型;将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DEFORM-2D,对其进行微观组织模拟,并进行同条件的锻造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文使用的微观组织模拟系统,能够用于预测Mn18Cr18N钢护环多火次热变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为实际护环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1Mn18Cr18N钢特点,通过精心制备电极及控制电渣重熔过程,成功生产了重达28.4 t的护环电渣锭。电渣锭表面质量优良,底部成型良好,顶部补缩密实平整。 相似文献
14.
借助金相显微镜及高分辨扫描电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加热拆卸温度对1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加热拆卸温度的提高,晶粒内部滑移线变少,在500 ℃至600 ℃晶界及滑移线析出相由点状或链状向半网状或全网状析出。析出物的产生对1Mn18Cr18N钢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当加热温度提高到500 ℃(550 ℃),析出相弥散分布对冲击(拉伸)性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当加热温度提高到600 ℃,全网状析出相使晶界弱化造成1Mn18Cr18N钢的拉伸及冲击性能急剧下降。断口分析表明,随加热温度的提高,1Mn18Cr18N钢断裂形式由韧性断裂向准解理断裂和脆性断裂形式转变。[按照修改后的内容重新对摘要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5.
1Mn18Cr18N钢系无磁性高锰奥氏体不锈钢,该钢种合金含量高,可锻温度区间窄,在锻造过程中易出现表面裂纹。采用电炉冶炼、电渣重熔工艺获得优质钢锭。锻造加热温度为1190~1210℃,终锻温度在900℃以上。多火次,小压下量锻造,把表面裂纹减轻到最低程度。固溶处理后生产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护环锻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铸态Mn18Cr18N电渣重熔钢进行了单道次直接轧制,其压下率分别为10%,30%,40%和50%,并借助电子背散射仪(EBSD)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单道次轧制时,随着压下率的增大,组织逐渐细化.在晶界周围发生再结晶,变形孪晶增多,促进再结晶形核发生.组织细化主要由动态再结晶机制和孪生机制起主导作用.分析了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