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从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成因和定义出发,指出了它与共享性之间的联系,从"入口空间"和"漫步道空间"两个关键词切入,阐明了它们在城市集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当代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分析在该语境下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特征以及共享性对设计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相关城市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增长"相关概念辨析与发展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规划师》2011,27(4):104-108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功能不断升级,学术界对城市空间变化的研究由此全面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引入了美国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也译作成长管理)概念,对城市空间增长机制、模式、策略等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使用了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空间扩张等含义相近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城市设计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解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空间调研作为以理解城市空间为目标的专业实践,需要清晰明确的方法论指导。遵循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经典研究路线,呼应于当今城市空间研究成果,以建立城市空间的"文本观",并将"阅读文本"的思路引入,演绎形成了"描述空间形态层→评价生活效能层→阐释发展意向层"这一阅读理解城市空间的基本思路,作为指导城市空间调研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小型城市住区空间的"内"与"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住区是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理念出发,试图通过对2个特定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分别从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形象及空间领域等角度探讨高密度小型住区与城市关系及空间的可居性,即住区内与外两方面的问题,以此强调住区设计过程中从城市的宏观视角出发把握环境整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不断消逝的空间——城市非主流空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孙晖 《规划师》2009,25(7):95-99
城市非主流空间包括积极非主流空间和其他非主流空间,积极非主流空间包括过渡空间、余留空间、附属空间等,其以本身"丰富生活,促进交往、传承文化、增进和谐"的独特品质,诠释了城市公共空间"回归街道生活"的本质,并保持着自身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当城市发展的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城市主流空间与非主流空间会发生转变,从而形成新的城市非主流空间,而当形成城市非主流空间品质的基本条件不成立时,城市非主流空间就可能会不断消失.  相似文献   

6.
"国际化"与"逆国际化"的混沌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万不要以为现代建筑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地球表面人类空间的所有构成在宇宙时间序列都只是刚刚开始。即使是“五千年文明”也只不过是极其短暂的瞬间。其实,人类在生存空间构成方面的进化至今仍然处于混沌时期。无数空间表层错觉、幻觉、假象、迷信和盲目崇拜导致人类对于建筑与城市的心态浮躁直至分裂——这是混沌空间的底层。如果以全球视野透视世界建筑状况,可以发现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一片土地上建筑与城市普遍呈现种非秩序现象——这是混沌空间的中间。建筑哲学贫困,建筑信仰危机——这是混沌空间的上层领域。  相似文献   

7.
陈简  罗林 《建筑与文化》2020,(8):202-205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分支出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两大维度,将"禅"文化与禅修空间(场所)两种不同语境下的文本并列,寻求二者之间存在的互文性。以五个实际案例的四种不同视角,探索建筑对禅的美学解读与文化观照。通过空间分析与禅文化的交叉探讨,进一步了解和补充禅修类型空间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空间变革为切入点,从空间公共性的延伸、空间尺度的变革、邀约形式的转变以及地方化建设4个角度,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空间变革进行了探讨.具体探讨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性向泛私人性的过渡,不同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尺度带来不同身体感受、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人之间双向的邀约模式的变迁以及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10.
肖竞  曹珂 《规划师》2013,(12):98-103
"空间叙事"是一种融时间文本逻辑性与空间文本直观性为一体的时空体叙事思维,在社会、经济、地理甚至设计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以空间叙事为视角,从城市时空关系的梳理、叙事框架的构建和文化主题的表达三个层面分别探讨基于设计学空间叙事法的名城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月,春风送暖,人们沉浸在“两会”召开的喜悦中。当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任务”的时候,我坐在会场,心情异常激动。它说明,早在13年前国家建材局提出的中国建材工业要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也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相似文献   

12.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3.
"大"和"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大"和"快"是当代中国建筑师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席卷全国的建设大潮中,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设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们所承担的工作,与膨胀的建设规模相对应的往往是被大大压缩的设计周期.但是,对发展指标和速度的追求却驱赶着中国建筑师们不得不"大"干"快"上!  相似文献   

14.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住宅设施》2009,(8):32-32
8点15分,方太的上班时间,展厅接待主管谷陶已经在忙忙碌碌的做接待准备。今天的来宾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油烟机分会一行,共四十人,几乎网罗了全国的厨电知名企业精英人员,更不乏国内排得上名的厨电巨头。谷陶介绍,今天总共要接待五批客人,这是今天的第一批。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现代"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人们思想观念中关于“传统”和“现代”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的本质等问题予以深入的论述,进而针对当代中国城市和建筑发展中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和“现代”,如何正确思考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前,商品楼盘多喜欢称"花园"、"广场",那时还引出不少讥评,说你那不过是些楼房,怎么能这样叫呢?其实那称谓是从GARDEN和PLAZA译转过来的,一度在香港非常流行.  相似文献   

18.
境物之间     
“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这是大舍为他们在北京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举办的X-微展所起的名字.“即”意为接近,境是指“一个空间及其氛围的存在”,而物是指“建筑的实体”.[1]从题目中不难读出,大含将自己的建筑历程定义为对“境”与“物”这两个建筑本体主要构成元素的探寻.它像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却因为目标与路径的迷惑而产生曲折与跌宕.这种情节也暗藏在这个命名中:“即境即物,即物即境”,词序的转换在这里有着特别的含义,它用一种简单而分明的方式体现出大舍在“境物”之间的权衡与选择.如果说,大舍早先的设计策略更倾向于“境”的营造,那么,他们近期作品中的一个新动向是“物”的构筑开始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种变化戏剧性地体现在龙美术馆与大舍之前作品的强烈差异之上,在设计策略与建筑语汇背后,所隐含的是建筑师对于建筑本源价值与实现手段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潘莹  施瑛 《华中建筑》2009,27(1):149-154
岭南文化的“重商”思想的发展成熟影响了明清以后“岭南派”建筑的形成,“岭南派”建筑注重实用、追求享受的功能观,张扬显露、追逐潮流的装饰风格,人神共居、求财祈福的环境意象和中西合璧、多元兼容的建筑文化特征都深深根源于“重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洪鸿  何方 《建筑》2006,(6):63-66
2002年,宁夏吴忠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民居工程”,以经济适用房为突破口聚集人气,加快新区建设。2002年9月,吴忠市政府决定成立民居办公室,明确提出按照“零利润工程”的开发原则,实行封闭运行。该项工程于2002年10月动工建设,2003年10月交付使用。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被当地政府称之为深得民心的工程,却被承建该项工程的建筑承包商及施工单位称之为“陷阱工程”,由此也拉开了承包商们旷日持久向当地政府讨要工程款的序幕。“零利润工程”仓促上马2002年8月28日,吴忠市政府通过常委会研究决定,在该市北郊开展实施“民居工程”计划,会议决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