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洛阳龙门地热田的形成是其特殊地质构造制约地下水运动和热对流的结果,与区域性深大断裂直接贯通的F1、F2断层为龙门地热田的控热构造,F3、F41为地热田的导热、导水构造,ε3为龙门地热田的热储层,上覆数百米的二叠系、三叠系地层是其热储盖层。洛南新区地处龙门地热田的北部、洛阳盆地地热田南缘,位于洛阳盆地地热田与龙门地热田的过渡地带,其为NW向断裂(F1、F2)和NE向断裂(洛河断裂、伊河断裂F3)挟持的地热储存体。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洛阳龙门地热田位于洛阳断陷盆地西南部,依据地热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龙门地热田边界、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地热水温度场、热储构造发育特征,同时对龙门地热田地热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地热田的形成受地质构造控制,属构造热储对流型地热田,草店断裂(F_1)和魏湾断裂(F_2)为龙门地热田的控热构造,伊河断层(F_3)、朝阳—首阳山断层(F_4)为地热田的导热、导水构造,寒武系灰岩为龙门地热田的热储层,上覆数百米的二叠系、三叠系砂岩、泥岩互层为该地热田热储层的盖层,龙门地热田地热水水温高达98.5℃,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阳朔县月亮山地热田的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地热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地热概化模型。结合野外勘查工作成果,利用热储法对地热田地热资源进行评价。根据地热井抽水试验,用开采强度法对地热水可开采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地热资源总量为8.28×1013k 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为4.07×1013k J,地热水资源总量为4.63×108m3,地热水中储存热量为4.07×1013k J,地热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 590 m3/d。  相似文献   

4.
豫北内黄凸起地热田热储资源较为丰富,区内热储层有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及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热储层。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对地热田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温场主要受地壳深部结构、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结构控制,同时受边界断裂导热以及地下水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地热田地热水温度偏低,最高约为58℃,属于低温地热系统,区内地热流体的氢氧同位素投影基本落在当地雨水线上,表明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地热水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SO_4~(2-)为主,地热水为Cl-Na、SO_4-Na、SO_4+Cl-Na型水;研究区地热水来源于西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地热水的形成年龄为1.6万~3.2万a。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城区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大型水热地热田,水质具有独特的理疗价值。从地热水化学和热储矿物成份入手,与地热地质条件紧密结合,首次采用了 Piper 三线图法、Schoeller 图法、主要离子比例系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山间盆地兰州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的来源。选取适宜的 K-Mg 地热温标法,解决了热储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示踪判定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补给区域和循环深度。结果显示: 兰州地热田钻孔揭露出水温度为 35. 5 ~ 74 ℃,总溶解性固体含量( TDS)为 3. 89~22. 04 g /L,阴、阳离子分别以 Cl-和 Na+、Ca2+为主,高矿化水质及特殊组分源于地热流体比较充分的溶滤作用。推测地热水中 Na+、Cl-主要来源于岩盐的溶解,Ca2+、Mg2+除了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等矿物的溶解外,还来源于长石等矿物的溶解。地热水中不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确定地热田热储温度为 58~90 ℃,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结果表明: 地热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城区南部基岩山区的大气降水,经深部循环的加热而成,形成一个 “源、通、储、盖”明了和补径排条件清晰的地热水系统。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江门台山汶村潮间带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研究其水化学特点、成因机制和热储温度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Piper三线图分析地热水水化学特点,根据代表组分离子比例系数和其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分析地热水成因机制;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并定量估算丰水期与枯水期地热水中咸水-淡水混合比例;利用Na-K-Mg三角图和地热温标公式法估算地热田热储温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属海相沉积地热水,热储温度约150℃,为深部热源沿断层上升过程中受浅表淡水和海水混合作用的结果,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淡水比例分别为77.60%和58.76%。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城区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大型水热地热田,水质具有独特的理疗价值。从地热水化学和热储矿物成份入手,与地热地质条件紧密结合,首次采用了Piper三线图法、Schoeller图法、主要离子比例系数法和相关分析法,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山间盆地兰州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的来源。选取适宜的K-Mg地热温标法,解决了热储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示踪判定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补给区域和循环深度。结果显示:兰州地热田钻孔揭露出水温度为35.5~74℃,总溶解性固体含量(TDS)为3.89~22.04 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Na~+、Ca~(2+)为主,高矿化水质及特殊组分源于地热流体比较充分的溶滤作用。推测地热水中Na~+、Cl~-主要来源于岩盐的溶解,Ca~(2+)、Mg~(2+)除了来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等矿物的溶解外,还来源于长石等矿物的溶解。地热水中不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确定地热田热储温度为58~90℃,属于中低温水热资源。结果表明:地热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城区南部基岩山区的大气降水,经深部循环的加热而成,形成一个"源、通、储、盖"明了和补径排条件清晰的地热水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灵宝城区和陕县温塘一带,地热地质条件热储层可分为传导型地热田和构造对流型地热田.三门峡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地面沉降、环境污染、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勘查评价程度低、开发深度浅、开发利用单一等问题,建议实施地热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滇东断陷盆地,其地热研究是对云南断陷盆地地热研究的理论论证.论文通过对石林地热的热源、热田结构、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地热类型为深循环层状地热田,受九乡-石垭口断裂和牛头山古陆控制,形成封闭的层状低温地热田.从水文地质条件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偏硅酸含量较高.地热热储层埋藏深,水温45 ~51℃,地下热水具承压性,宜于开采利用.但热田水补给资源有限,且上部冷水丰富,应控制地热水的开发利用.该研究成果对滇东其他岩溶断陷盆地地热开发有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于棱地区是辽河油田的重要产油区块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钻井、测温及本分析资料的分析,将于接地区的热储层位确定为下第三系东营组、沙一段,并圈定了三块地热田潜力区块;利用地热地质专用软件FdmGrid对潜力区块地热资源进行了计算评价.通过本次调查和评价查清了于楼地区地热资源的分布及储量,为该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灵宝盆地热储分为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两种类型,层状热储又分为温水储层和温热水储层两个热储层。对灵宝盆地地下水的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结合大气降水线方程,对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灵宝盆地地热水的成因为大气降水;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南部山区,补给区平均高程为577.82 m;地热水的年龄均在万年以上;地热水各热储层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12.
吴烨 《人民黄河》2012,34(4):61-62,65
浅层地热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泛、零污染排放等特点,是可再生绿色能源。通过对河南省水源热泵方式开发浅层地热能时存在成井质量差、水量小、回灌效果差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时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漏斗形成、地面沉降、地下区域性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应加大地下能源采集和回灌技术的研究,建立浅层地热能监测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状况,如地下热水埋藏条件、盖层、热储层、热源、水源等,分析了地下热水资源的形成原因。根据调查资料和计算成果,评价邢台市地下热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下热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热水利用后尾水排放引起的热污染,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可再生资源。系统梳理我国悠久的地热资源研究历程,发现目前我国地热资源类型众多,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地热资源的分类是评价和开发地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比分析国内外地热分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地热资源系统分类方案。依照赋存埋深和温度将地热资源划分为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三个大类;再从地热资源富集赋存的关键要素出发,依照源(热源和水源)、通(通道及传输)、储(储集体)、盖(盖层)等地质要素将水热型地热资源进一步细分为岩浆型(Ⅱ1)、隆起断裂型(Ⅱ2)和沉降盆地型(Ⅱ3)三亚类,将干热岩细分为强烈构造活动带型(Ⅲ1)、沉积盆地型(Ⅲ2)、高放射性产热型(Ⅲ3)和近代火山型(Ⅲ4)四亚类。通过系统划分地热资源类型,总结各亚类特征,结合对当前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技术难点的分析总结,形成对地热资源研究的有益认识,以期为今后地热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中心城区蕴藏着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地下热水需求不断增长且无计划的强烈开采状况下,大部分自流泉已消失,地下热水水位已成明显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状况,从开采量及热水水位时空分布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第四系热储层及基岩热储层中水位的动态波动特征及漏斗展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热水位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波动,不同部位波动幅度各异;多年的开采,已使得地热水位在持续性下降,漏斗中心水位在逐年加深,热资源在逐渐流失。指出加强地热资源开采量监控及建立比较完善的地热资源管理系统的迫切性,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银川市地下水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评价,确定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权重系统和评分系统进行适宜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银川市除局部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适宜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能,评价结果与客观情况基本吻合,分区结果合理可靠,为银川市浅层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nuisance species Limnoperna fortunei is a freshwater mussel whose infestations have harmed water intake facilities, such as water supply systems. We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the drift and the settlement of L. fortunei along a headrace channel. The densities of the drift and the settlement both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the downstream distance from the L. fortunei source (a reservoir). In comparison with larval densities in the reservoir, drift densities decreased by 10 to 25% at 0.5 km downstream from the reservoir, and were less than 2% at sites more than 4.8 km downstream. Although larval densities at midnight (0:00-2:00) were approximately 1.5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at noon (12:00-14:00) in a shallow layer (3 m depth) of the reservoir, we found no diurnal variation of drift densities in the headrace channel. Settlement densities at the site nearest the intake gate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sites further downstream in the headrace channel. The L. fortunei adult population in the channel could reduce drift individuals by attracting the larva. The attraction probably induces the massive aggregation at the location of the channel immediately below the drift source, resulting in biofou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