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风电场微观选址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电场选址工作包括宏观选址和微观选址,是风电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宏观选址工作在前期规划阶段进行,结合当地气象站的资料进行风资源评估,同时考虑电网、交通、地质等条件;微观选址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根据风电场风资源分布图,同时结合各项限制条件确认每台风机的机位,满足业主和相关部门的各项要求,使整个风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某市沿海风电场的选址为例,介绍了风电场的选址过程,给出了风电场选址的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就是依据风电场宏观选址确定的宏观区域位置和项目业主招标确定的风电机组,综合考虑该区域内发展规划及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限制条件,为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项目区域内的风能资源,获得项目的最大经济效益,利用项目区域的风资源数据、气象数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厂家机组资料等相关资料,采用相关风资源评估、微观选址软件确定机组排布、机位点定位、估算发电量等相关工作的过程。微选工作的优劣不但影响发电量、风机安全性,而且对于工程造价、施工进度等方面,尤其直接影响着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微观选址失误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和增加的维修费用将远远大于对场址进行详细调查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平福水电站工程选址及枢纽总体布置综合考虑了区域地质情况、库区地质条件、坝址区地质条件、交通条件、施工条件、水流条件以及灌溉与通航、拦砂与拦漂等多种因素影响,力求做到工程选址及枢纽布置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珠江三角洲河床大幅度下切,对该地区取水工程选址影响显著。以拟建的番禺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取水口工程选址论证为例,该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上横沥水道左岸大岗镇,通过采用实测水文和地形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上横沥水道河床演变规律及工程附近河段水流流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工程取水口的选址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针对珠江三角洲河床下切现状取水口的选址原则,可为今后类似取水工程选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中国-巴基斯坦能源领域交流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投资参与巴基斯坦水光互补项目建设,有必要对巴基斯坦水光互补项目选址规划开展研究。分析了巴基斯坦的能源现状、水能及太阳能资源条件、电力系统现状、未来电力规划及电力需求等。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且主要河流的梯级水电开发规划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具备开展大规模水光互补发电项目规划建设的条件。研究提出以已建水电站为“点”,河流水电规划为“线”,河流周边太阳能资源分布条件为“面”,三者相结合的水光互补项目选址规划思路,并提出两个水光互补推荐项目选址及未来重点推荐规划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本文充分论述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填埋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勘查.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城市垃圾的地下填埋场.使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分析了时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包括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最后说明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本文充分论述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填埋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勘查,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城市垃圾的地下填埋场,使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分析了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包括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特征、地质、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最后说明了城市垃圾填埋场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区峡谷地带集中安置点场地选址必须把地质环境安全放在首位。在选址过程中,主要从区域构造、地貌特征和地质灾害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多因素论证、多级逼近,优选出相对稳定地块进行工程建设。本文经验可供同行在山区峡谷地带集中居民点选址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地下核电厂是安全发展核电的一条新途径,主要特点是将核电站反应堆及带放射性的辅助厂房等涉核部分建筑物置于地下洞室内,其厂址选择需遵循核电厂选址有关的标准和法规,并满足建设大型地下洞室工程等方面的要求。在介绍地下核电厂选址所遵循的法规和需考虑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其建设条件与特点,对厂址选择中须考虑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可为地下核电厂的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据斗门水库选址原则及水库建设任务,从选址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等几方面对水库的库址选择进行对比论证,结果认为将原昆明池遗址区域作为斗门水库的库址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小城镇供水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研究了该类项目的工程特点及环境特征,分析了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阐述了主要的影响方面,并探讨了影响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小城镇供水项目规模较小,水源一般选取县城上游的河流、水库或地下水,净水厂选址于城市规划区边缘,周边为农村地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及人群健康等方面。同时,供水项目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水量水质的保障等制约因素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文中通过评价实例重点探讨了中小城镇供水项目评价重点之一的水源地方案分析及水源水质的污染分析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地时间2016年8月24日凌晨3时36分,意大利中部拉齐奥大区列蒂省诺尔恰镇发生里氏6.2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不大,但一些古镇震害极其严重,出现多个烈度异常区块。通过对此次地震异常区建筑结构、地质结构及地形特征解剖,运用几年来的斜坡地震动响应规律监测成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震级不大、距震中较远的条件下,地形放大效应同样可造成极其严重的震害。中世纪修建并保留至今的古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整体性较差,抗震性较弱,且由于历史原因多修建在孤立突出的山头上,在地形放大作用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亡。  相似文献   

13.
王凯  冯秋生  李鹏 《人民长江》2016,47(17):105-108
龚滩古镇是重庆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西部,居于乌江天险中段,山、水、建筑融为一体,是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因受彭水水电站水库淹没及库岸地质再造和滑坡的影响,龚滩古镇需整体搬迁。为保护好古镇风貌,在水电站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规划与实施中,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并充分征求移民意愿,实现了古镇复建和新镇分别选址、规划、建设,文物保护、古镇复建和移民搬迁安置补偿互相协调,促进了新镇迁建、古镇复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可供其它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叠溪地震和汶川地震在松坪沟地区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重点剖析了地质灾害的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并得到以下认识: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均沿松坪沟呈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三段斜列式断层附近,其中,叠溪地震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全区均有分布;松坪沟内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带性质及与发震断裂的距离、地震活动强度等4个方面,地形越陡,地层岩性风化程度越严重,距活动断层距离越近,地震加速度越大,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高,灾害的规模也越大,危害也越严重;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在平面上有一定的重合,叠溪地震对山体斜坡造成隐蔽性损伤,降低了岩体的强度,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田一德 《人民长江》1999,30(1):11-12,18
三峡库区百上迁建城析址处于山区,其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城镇迁建设计必须顾及山地特点,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避免大挖大填,避免产生人为的不良地质问题,城镇道路 城镇的基本骨架,具有多种功能,涉及到城镇的建筑布局和总投资。  相似文献   

16.
复杂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给结构设计特别是抗震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探究复杂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针对某32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选取5条实测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开展了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研究结合各类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ETABS、SAP2000、PERFORM-3D三个有限元平台的抗震分析流程。此外,通过对比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分析了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结构在具有相同峰值的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山区坡体上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输入3条实测地震波和1条人工合成地震波,研究坡体建筑同水平地面建筑动力响应规律的区别和联系。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坡体土体对结构的延缓作用而使得坡体建筑动力响应没有水平地面建筑强烈,但由于坡体建筑中桩既抗滑又承重,内力比水平地面建筑要大。研究成果有助于边坡体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柳莹  李江  黄涛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2):80-89
汶川地震后,国家颁布了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水电工程抗震设计相关规范。因此,针对新疆山区水库坝址区抗震设计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水电相关规范规定下高震区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和适应新颁地震区划条件下水电规范对老坝抗震复核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新疆高土石坝工程实践及国内外土石坝筑坝先进技术和经验,从高地震区动参数选取、坝体结构型式与坝料分区、防渗体结构、坝体压实与沉降变形控制、大坝抗震措施等方面对新疆高土石坝抗震设计和应用实践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复杂地震背景下新疆高土石坝建设应遵循"稳、控、防、排"4字抗震设计理念进行抗震措施设计,并对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条件、新规程和规范要求下新疆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及老坝抗震复核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新疆土石坝抗震设计和应用实践的总结以及对新的条件和要求下新疆高土石坝抗震安全面临的问题的探讨和建议可为类似环境条件下的坝工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设定地震的重大工程场地设计反应谱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陈厚群  李敏  石玉成 《水利学报》2005,36(12):1399-1404
场址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是重大工程抗震安全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基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一致概率反应谱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谱确定方法,其直接采用不经烈度转换的反应谱衰减关系式且以场地相应设防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前提,采用发生概率最大的原则和与潜在震源中主干断裂相关联的原则确定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所确定的设计地震及场址反应谱参数较为合理,易于为工程设计人员所接受,并能满足工程抗震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汶川地震中广元市曾家站记录的强震数据及地震诱发崩滑的野外资料,对地震波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广元市地震波能量最集中的时间段为60~80s,主要频率约为2.7Hz。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波特性几个方面,初步分析了研究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响应特征。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集中在800~1 800m的低、中山区;30°~50°的坡度地段;易破碎、发育裂隙的变质岩、软硬岩互层的地层;断裂构造延伸方向、断裂构造交汇处以及山体斜坡地脉动卓越频率大于地震动主频率的地区。研究区内东河口滑坡发生在地震波能量最强烈最集中的时段,经研究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的时空响应特征与地震波能量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