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充沙长管袋的几何,材料特性,分析了管袋沉降机理与沉降速度,导出了管袋位移与转角的计算公式,根据柔性连接体的假设,分析认为管袋[沉降速度与管袋几何特性,充填度以及河流的流速与含沙量有关,管袋 在沉降过程中同时受到水流冲击与重力作用,对黄河下游中常洪水,采用直径0.8米,长15米的管袋,其沉降位移可控制在2-4米。  相似文献   

2.
沙袋在水面抛放后,受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在向水下沉降的同时,还产生顺水流方向的落距.本文通过对水槽中沙袋沉降过程的观察,结合对沙袋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建立并推导了沙袋沉速运动方程,此方程包括了沉降开始时的加速阶段和达到平衡后的匀速阶段,对于沙袋来说,加速阶段的时间很短.建立了沙袋落距的微分方程,推导了均匀流速分布下沙袋落距的表达式,此公式可以简化为与现有公式一致的形式,通过实测资料,确定了公式中的系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有河岸边坡情况下开底驳船和翻板船抛投沙袋的漂移、偏移落距和落点范围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抛投方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岸边坡的存在会导致沙袋发生滑动或滚动,增加沙袋的漂移和偏移落距,且坡度越大,沙袋在顺水流方向的落点越分散;沙袋平均漂移落距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流速较大时,边坡坡度变化对沙袋漂移落距影响较小,流速较小时,开底驳船抛投时沙袋平均漂移落距随边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翻板船抛投沙袋在顺水流方向的落点越集中;开底驳船抛投方式比翻板船抛投方式的沙袋落点更分散,但落点范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充沙长管袋褥垫进占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沙长管袋褥垫进占结构是利用长管袋充沙进占体代替传统的柳石进占体,该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在张王庄控导工程25-26坝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河道水深,溜急的实际情况,采用铅丝笼固定褥垫,对管袋的充填方法由以前的多次充填法改为集土填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周彬 《江苏水利》2011,(1):24-25
充砂模袋筑坝技术,是指将土工织物缝制成一定尺寸的模袋,顶层预留充砂口,采用水力或机械方式,以一定的压力将河砂充填入模袋形成充砂袋,多余水份可从土工布孔滤出,河砂在自重和渗水压力作用下形成比较密实的砂料,再由这种砂袋堆叠构成一种堤坝。  相似文献   

6.
长江河道内有众多洲滩,在马鞍山市小黄洲窝崩处,就地利用岸滩天然河沙,实施土工布沙袋护岸,造价较低,工程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充砂模袋筑坝技术,是指将编织布缝制成一定尺寸的模袋,顶层预留充砂口,采用水力或机械方式,以一定的压力就地取土充填入模袋形成充砂袋,多余水份可从土工布孔滤出,粉细砂在自重和渗水压力作用下形成比较密实的砂料,由砂袋堆叠成堤;外筑防护层构成的一种堤坝,在我国已广泛用作修筑防波堤和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港口开发建设中大量使用开山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探讨直接利用黏粒含量超过现行规范的航道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可行性,通过埋设原观仪器对疏浚土充填袋筑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泥袋内产生的超静孔压较小,消散速度快,采用疏浚土作为充灌材料完全满足充填袋筑堤进度要求;充填袋筑堤期间地基的实测最大沉降量为249 mm,水平位移速率始终处于地基稳定控制标准范围内,说明充填袋筑堤过程中地基是安全的;充填袋的主要压缩过程在3~6 d内完成,平均压缩率约为15.7%;分布式光纤实测充填袋袋体受力远小于设计值,未发现由于充填袋自身强度不足造成袋体破坏的情况;地质雷达探测充填袋厚度与现场实测沉降分析结果较吻合,袋体充盈情况良好,相邻两层袋体分界线清晰可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检测要求,为快速检测充填袋筑堤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试验段建成后,堤身结构稳定可靠,经过两年多的正常运行,堤身完好无损,实践证明利用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吹填海泥掺水泥充灌模袋筑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堤建设是围海造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用充淤泥模袋筑堤是一种新兴施工方法。现场试验采用吹填海泥掺加一定比例固化剂(水泥)充填入土工模袋进行筑堤,沉降、侧向位移及孔压等监测数据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通过不同泥浆比重、不同水泥掺入比的模型试验分析了模袋的排水特性、掺固化剂海泥的强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吹填海泥掺水泥充灌模袋筑堤工法筑堤淤泥固结快,效果明显。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充沙长管袋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充沙长管袋这种新型的筑坝、抢险整治工程材料进行了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分析研究与模拟计算。根据充沙长管袋的几何、材料特性,本文分析了管袋沉降机理与沉降速度;在多个小块柔性连接体的假设下,对抛掷在河流中的管袋进行了力学分析与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建立了管袋沉降的连续体数学模型。通过合理简化,导出了实用的管袋位移与转角的计算公式。根据管袋抛掷的观测资料,确定了沉降计算的有关参数;针对黄河水流、泥沙特点及现实施工条件进行了多种管袋抛掷沉降的模拟计算,提出了适应黄河丁坝防护的管袋尺寸及位移范围值。  相似文献   

11.
孙建生 《水利学报》2000,(10):56-60
本文采用填筑土体应力应变非线性双曲线模型,提出模拟涵洞施工分层填筑加载过程及填筑土体与衬砌结构联合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软基底板外伸式大型涵洞衬砌结构内力及衬砌周边填筑土体压力,开挖基面上边荷载的分布规律。计算成果已为实际工程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柔性坝坝体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基于力学机制分析和力矩平衡原理给出了单宽浮力的一般表达式。以钱塘江萧山杭州湾出海码头附近的河床及潮流为原型,建立了1∶40正态水槽模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坝体形态条件下坝体底部拉力的变化情况,指出柔性坝底部拉力的大小与浮筒的大小、坝体长与水深的比值直接相关,得到了沙毯、沙枕束锚块柔性坝的起动流速及维持锚定系统稳定所需沙枕的尺寸和数量。柔性坝在不同潮位和不同流速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浮筒、坝高以及锚定系统选择适当,柔性坝能起到柔性、悬浮、活动和导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保持稳定。作为一种创新工程措施,柔性坝结构可行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并经工程实践检验,以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土工织物的孔洞曲线和瓶颈曲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土工织物的孔洞曲线和瓶颈曲线及其相关的概率分析 ,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个参数———渗径孔洞数m .这两种曲线和参数m一起 ,更加完整地反映了土工织物滤层的渗滤性能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滤层设计方法 ,并提供了可供设计使用的计算图 ,该方法同时考虑了O10 0 和m两个参数 ,解决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孔径织物的优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科学在海岸工程学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地理信息科学和3 S( R S, G P S, G I S) 的概念及其在海岸环境调查与动态监测、海岸与近海动力模拟、水下地形三维显示与演进模拟、海岸带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讨论遥感技术在海洋信息( 包括水深、悬沙浓度、波浪、潮汐等) 提取上的优劣之处,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并从数据精度与规范、 G I S 分析功能、模型整合与嵌套三方面对地理信息科学与海岸工程研究的集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鹿寨磷石膏、风化泥岩和土工合成材料经酸性磷石膏渣浆水浸泡后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设计部门提出的渣场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论证,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为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结合西北某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当中的应用,验证勘探测试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测试成果与钻孔揭露较一致,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解决中、浅地质构造及简单地层中能取到较好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洲的朱利叶斯·尼雷尔(Julius Nyerere)水电站大坝成功截流后,上游过水围堰建造期短、工程量大、施工要求高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复合过水围堰新型高效填筑技术,重点介绍了底部赶水混凝土浇筑、左岸堆石混凝土浇筑、下游预制挡块模板施工、上游黏土防渗层平起施工、主体胶凝砂砾石变态碾压施工5种高效填筑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该新型高效填筑技术大幅优化了施工组织与效率,最终在汛期来临之前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过水围堰的修筑工作。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鹅头型汊道演变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头型分汊是长江中下游城陵机至江阴分汊河段中形最复杂、放宽率最大,分汊数量多,占汊道总长度最大(达40%)的一种分汊形式。其演变主要于本身的河床形态,边界条件及水流条件的变化,基本上遵循新生汊道-产生、扩大、平移、衰亡而完成它一个完整的演变周期。由于汊道的弯曲引起滩地的大面积坍失,主流线大幅度摆动,各汊道水沙的重新分配及纵横剖面的调整,是一种最不稳定的分汊型式,对鹅头型分汊河道的形成条件及演变特征的研究是制订相应的规划整治措施,稳定河势,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际工程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复杂的流固耦合作用是下水式升船机关键技术问题。针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厢下水式升船机——景洪水力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的力学问题,首次通过系统的原型观测,研究揭示船厢出入水过程中厢体的受力变形特性、船厢的倾斜量及同步轴扭矩的变化规律、船厢的振动响应与噪声及附加水动力荷载特性,并探讨了船厢出入水运行速度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船厢入水过程中由于船厢侧荷载发生显著变化,船厢发生最大弯曲变形约2.7 cm,船厢纵倾增大不足20 mm,最大扭矩变化162 kN·m,船厢振动、噪声、吸附力均不大;不同速度出入水,各项参数变化规律一致,但随速度增大,各参数呈增大趋势;船厢出水后能够完全恢复到入水前状态,出入水过程稳定收敛,船厢出水启动瞬间和船厢底铺板脱离水面时刻是出入水过程的关键节点,各项参数变化迅速。观测结果不仅为景洪升船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也为其他下水式升船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葛洲坝大江船闸下引航道的设计通航标准为流量35000m^3/s时通航6000吨级船队,目前前由于下游导航墙偏短、二江电厂泄水和泄水斜流的影响,加上泄水波的作用。只能在流量小于20000m^3/s时通航,本文介绍了长江W整治方案,并做了补充修正,利用船模式试验成果,修正了原航线,试验表明,大江船闸下引航道经整治后,可以达到原来的设计标准,册时论述了三峡水库对葛洲坝下游宜昌水位下降的影响,指出及早采用工程措施,抑止宜昌水位过多下降,对保障通航设施的运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