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是都江堰的创建者。通过梳理研究《史记》《水经注》等历史文献资料,从多个角度阐述李冰创建都江堰这一说法有待商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都江堰水利工程应是蜀国治水的集体智慧结晶,而李冰则是将治水精神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有四千多年历史,而不是现在一部分人认为的二千多年,二郎不是李冰的儿子,而是比李冰早一千多年的古蜀纵目英雄,二郎本是二个郎,后来演变为一个“二郎”,三星堆,金沙,芒城等古蜀文明遗址的出土,雄辩地证明《史记》、《汉书》将李冰治水排列在古蜀国时代,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正>李冰(生卒年不详),四川人,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专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秦王决定任命李冰为蜀郡守,彻底治理岷江水患。李冰在任期间修建了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排除重重险阻,励精图治,造福了一方百姓。当年开明治水,主要目的远景规划解决岷江换水害。而李冰治水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开发岷江的水利,即利用岷江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成都平原的农  相似文献   

4.
游览都江堰,参观“二王庙”,拜竭李冰父子塑象,瞻仰治水先驱殿堂,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特别是在一座庙内,同时供奉父子二人,且又均封为“王”,这在中外史上实属罕见!可见我国人民对李冰父子的深情厚意和感恩戴德的崇敬心情,故特为他们建庙修祠、树碑立传,以彰其功,永世不忘。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水利专家。泰平蜀后不久,约在公元前250—251年,秦昭襄王派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儿子李二郎和王等人协助下。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他深入实地,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亲自考证,掌握了地形、河流、水患灾害等第一手资料后,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征发民工,大展  相似文献   

5.
治水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反映它们的命题中都包含着辩证法因素,作为人类大规模实践活动的治水行为更是如此。从秦代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到东汉王景提出“宽河行洪”,从明代潘季驯倡导“束水攻沙”到近代李仪祉比较全面的治水方略,无一不凝结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乃至将来的治水实践仍然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文明依水而生、依水而盛。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水文化的发展史。回顾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大河文明,治水的历史深邃而悠长。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黄河、长江滋生了令世界敬仰的中华文化,而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大运河等一系列堪称世界的‘经典水利工程”,可谓居其首功。大禹、李冰、王景等古代治水英雄的背后,闪烁的是中国人治水理念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我国传统治水文化的璀灿明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守李冰创建了长江流域水利开发的第一项巨大工程——都江堰。都江堰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岷江的自然环境,比较合理地进行渠首建筑物的布局,施工、维修因地制宜,由此而发挥出它持久而巨大的效益。此外,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都江堰工程积累了深厚的水利技术经验,并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治水化。在建成二千余年后,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利事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步而存在,一位名家曾说过:“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灵渠、都江堰、大运河等古代水利工程令人神往,大禹、李冰、潘季驯等古代治水名家被人敬仰。今天,一位当代的治水英雄——党的好干部汪洋湖同志,以他平凡的事迹、朴实的人生、高尚的品质、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水利付出的牺牲。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赢得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已有2254年的历史,建国50年来,灌溉面积由建国初的18.7万hm^2发展到突破66.7万hm^2,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古代治水“三字经”,由于科技进步已被革命性的突破;都江堰正由传统经验水利逐步现现代水利转化;要积极贯彻“科教兴水”、“治水兴蜀”战略方针,加大科技和水利投入,逐步实施都江堰总体规划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50公里,是我国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国蜀郡守李冰所创建。历两千多年的古堰,造就了“无双陆海”的川西平原,至今仍发挥着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天府之国”亦因有都江堰而得名。我国古人修建水利工程甚多,但大多随着时间推移而失去了实用价值。惟有都江堰从原始到历代不断完善,不但没有衰亡,  相似文献   

11.
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王景治理黄河,勤劳智能的中华儿女一直在与肆虐的洪水做着抗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水史。往昔一场大水民不聊生、一场大旱饿殍遍野的景象,已经绝迹。中国人的治水之策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正在建造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从美学方面研究都江堰,粗略探讨它具有的美的特征时,凡涉及史事来自1983年《灌县都江堰水利志》。都江堰是典型环境中的杰作,是李冰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创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塑造了水利人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社会美。它是人与自然,山与水相交融的结果。都江堰的美是“人化”美,自然美,形式美,其美具有多面性,建筑与音乐美交错。都江堰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从此衍生出艺术美。美丽的都江堰,激发出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爱我中华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3.
胡长江 《四川水利》2004,25(1):23-24
进人都江堰景区,步人二王庙的山门,拾级而上有一平台,映人你眼帘的是在石壁上刻有的都江堰治水经验——“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内容较为全面的则是“三字经”,初成文于清同治年间,灌县知县胡圻所编,其后清光绪丙午年间,知成都府事文焕对原三字经作了修改和补  相似文献   

14.
彭述明 《中国水利》2004,(18):15-18
都江堰在226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孕育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经过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已经成为当代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近10年的发展中,都江堰又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水危机的挑战,都江堰水利人将传承"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弘扬李冰治水精神,在技术、制度、主体三个层面上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赫赫有名。但这古堰在历史与科学技术上,还笼罩着一重重鲜为人知的迷雾,许多学者正在为它困惑着。最早的开拓者是谁? 教科书、词典、各种小册子都在告诉人们:创建都江堰的功臣,是秦国的李冰。不过,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代记录,实在太简略了!就李冰这位人物来说,在《史记》上只有“蜀守冰”三个字,连个姓都没有,而且全书只出现过一次。只是在《汉书》写成“蜀守李冰”之后,人们才知道他姓李!这并不是说笑话。前几年,就有位历史学者根据这一点作了考证,认为李冰并不姓李,他真正的身份是春秋时的蜀王。如果我们相信李冰真有其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时  相似文献   

16.
<正>翻开中华五千年历史,从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隋炀帝贯通大运河,到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一座座巍峨丰碑,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在这个悠久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优秀的治水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现今这个新时代,这个筑梦的水利新时代,又孕育出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水利  相似文献   

17.
一、“疏滞一体水资源自然调节工程”的提出及应用 在长期的探索治水历史长河中,鲧的“堵”法、禹的“疏”法、李冰的“堵、泄、疏”综合运用法等,都是今天我们研究治水害、兴水利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以小流域为单元。探讨建立小流域水资源自然调节丁程建设体系,已越来越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治水形式。其推广廊用。符合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防汛抗旱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王景治理黄河,勤劳智能的中华儿女一直在与肆虐的洪水做着抗争.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治水史.往昔一场大水民不聊生、一场大旱饿殍遍野的景象,已经绝迹.中国人的治水之策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正在建造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正实施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并已成为世界第一的水利发电大国.  相似文献   

19.
进入都江堰景区,步入二王庙的山门,拾级而上有一个平台,映入你眼帘里是在石壁上刻有都江堰的治水经验“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较为全面的则是“三字经”,初成文于清同治年间,灌县知县胡圻所编,其后清光绪丙午年闻,知成都府事交焕对原三字经作了修改和补充,其内容抄录如下: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  相似文献   

20.
李映发 《四川水利》2004,26(5):43-44
年年缅怀李冰,为的是传承先圣的精神,宏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都江堰水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