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对德汉机译系统中,动词配价理论在译文转换生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的系统为基础,阐述了以译文转换式为主、以语料规则为辅的转换生成方法,并讨论了语义要素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3.
4.
该文吸收已有动词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了动词语义词典开发的相关原则和研制思路,界定并描写了词典中所涉及的相关属性信息,并对词典的总体文件结构及其各个库的信息进行了描写和说明。最终开发了融合词汇语义和句法语义,涵盖词形、词性、释义、义类、义场、句法范畴信息、语义范畴信息、语义句模等多种信息参数的开放性的动词语义知识词典。该词典可以在歧义分化、词义关系考察、句法—语义接口、句模抽取等方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姚兰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1,40(2):182-185
本文基于语义选择与信息特征设计了英语自动化机器翻译系统.通过语义信息特征制定了机器翻译流程,以GIZA++为载体进行翻译,利用伯克利对准器对齐词语,基于反向转换语法,详细阐述汉语语言模式与英语翻译语言模式的结构关联特性,以语句动静配置,实现自动化机器翻译.最后通过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翻译系统相比,准确率显著提... 相似文献
6.
浑洁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16):24-27
词语隐喻意义的机器识别和正确翻译是机译的难点。提出了语义语法模式的概念、提取方法以及一种基于语义语法模式集、固定搭配集和变量表示库的英语隐喻识别与汉译的合一算法。语义语法模式集包括语法隐喻模式集、词汇隐喻模式集、字面意义模式集、短语模式集、构句模式集等子集。以人体词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英语人体词的语义语法模式集、固定搭配集和变量表示库。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英语人体隐喻的识别与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介绍《动词句法语义信息词典》的体系结构与理论背景;然后,介绍该词典所区分的8种动词小类及其定义;重点介绍该词典为动词所设置的22种语义角色及其定义,由这些语义角色的不同配置而造成的20来种句法格式及其例句,及其所考察的动词的9种主要的语法功能及其对于该词类的隶属度;最后,给出该词典的检索系统的界面截图,交代其相应的纸质版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特征语义的变量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前的变量设计技术用几何约束统一了不同尺寸的产品模型表示,但不能支持复杂的特征变异,本文引入特征语义几何元素及其约束实现了不同特征细节的统一表示,从而支持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量设计,文章论述了特征变异,设计过程,约束求解,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原型系统研制中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智能机器翻译系统中的语境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军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35(4):353-357
现有机器翻译系统一般都是集中在句子层面上进行翻译,较少考虑句子之间的语境信息,导致有许多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文中基于全句翻译的智能英汉机器翻译系统IMT/E-863构造了一个语言环境IMTENV,用来处理组合歧义、省略等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动词次范畴是根据句法行为对动词的进一步划分,它是由核心动词和一系列论元组成。其相关研究在英汉等多种语言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跨语言之间的研究还很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策略的英汉动词次范畴论元对应关系自动获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双语平行语料上,几乎不需要任何先验的语言学知识的情况下,自动获取英汉论元的对应关系。然后我们将这些对应关系加入了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了英汉动词次范畴论元对应关系的SMT系统在性能上有明显的提升,证明了自动抽取的对应关系的有效性,也为SMT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兼类词在汉语专利语料中分布普遍。面向汉英专利机器翻译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动-介兼类词识别方法。根据边界感知原则和兼类词的句法语义属性以及周围的语境信息,设计了一系列兼类排歧规则,同时分别提出了兼类词识别为动词或介词的策略,并以形式化的规则加以描述。相关实验测试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动-介兼类词语,对改善翻译系统的翻译结果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关晓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8):32-35
面向英汉机器翻译,提出改进的介词语义模式相关概念和单重介词扩展形式,构建英语单双重介词语义模式库,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模式扩展的英语单双重介词语义分析和汉译算法。将该算法与单双重介词固定搭配语义模式库、介词相关句式语义模式库、一般双重介词语义模式库和特殊单双重介词语义模式库相结合,对英语单双重介词进行总体语义分析和汉译。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解决一般文体和体育体裁中的英语单双重介词汉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