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静波 《煤》2011,20(7):31-32,35
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理论及其划分主指标,结合华润煤业公司201综放工作面现场"三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采空区O2和CO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依据采空区氧气浓度确定出自燃"三带"的范围,为后续工作面开采的防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华丰煤矿1411工作面开采条件和工作面布置方式,分析了大倾角厚煤层负煤柱综放工作面的开采特点和煤自燃危险性。结合现场生产情况,制定了采空区"三带"的观测方案,测算出后部采空区氧浓度、遗煤厚度及漏风强度分布规律,判定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为该类煤层自燃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3,(9):34-37
通过对杨涧煤矿特厚煤层90101综放工作面主要气体进行现场观测,数据采集,应用Excel对其采空区的氧气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结合CFD模拟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氧气浓度在整个采空区的分布特征,综合现场观测和模拟数据进行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初步划分。采用CFD技术研究了配风量对采空区"自燃带"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风量的增大,自燃带的宽度会增加,且工作面风量对回风巷侧自燃带宽度的影响大于进风巷侧。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煤层自燃是影响工作面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在自燃倾向性很小的煤层,也会因为开采深度、开采方式、埋藏条件等因素,存在较大几率的煤层自燃危险。以盂县恒泰皇后煤业15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进行采空区煤自燃三带现场观测,分析不同推进处遗煤自燃情况随时间、气体的变化规律,从而对煤自燃三带进行划分,确定出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散热带、氧化升温带、窒息带)和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状况变化规律,对I01041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各种气体变化的情况在现场进行观测,为判定和预测自燃危险区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从而指导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煤层自燃的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红柳煤矿I0102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观测,得到了采空区内气体、温度在工作面推进中的动态分布,结合大型煤自然发火试验数据及工作面开采情况,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及工作面不发生自燃的最小推进度,据此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煤》2013,(12)
通过对万利一矿31303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氧气浓度进行现场埋管观测,得到了其与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依据采空区"三带"划分的方法确定了31303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并根据采空区自燃带范围及浮煤最短自燃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的安全推进速度。同时,制定了合理的综合防灭火方法,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姚建伟 《煤》2003,12(6):14-15,21
通过对综放面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与分析研究,确定"三带"分布范围,为确定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不致采空区自然发火所需的最低推进速度以及预测和制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漏风严重,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确定了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参数指标;通过N15201工作面自燃"三带"现场观测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N15201工作面自燃"三带"进行了划分;依据实验室煤样检验结果和自燃"三带"划分结果,得到防止N152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极限推进度。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5,(9):128-130
为确保鹿洼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防治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对该矿2307(2)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燃氧化"三带"的分布范围,以及基于煤炭自燃防治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对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双指标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确快速的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可以为煤自燃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建立针对性的采空区流场数学物理模型和对"三带"的划分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双指标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快速的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数据结果吻合较好,可以在工作面推进前期就准确地划分出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采空区自燃"三带"理论和标准的分析,结合鲁西煤矿3下109工作面开采3下煤层时条件比较复杂,受3上109工作面采空区遗煤的影响较大,存在自然发火隐患的实际情况,采用在工作面和两巷埋设气体监测装置的方法进行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研究。通过采集各测点的O2浓度数据,分析采空区O2浓度分布规律,掌握了3下109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特征,对鲁西煤矿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出矿井自燃煤层采用U+L型通风方式的采煤工作面,将会使采空区自燃三带重新分布,通过采用数学模型解算、取气分析等综合技术,可以准确地划分出采空区水平和垂直自燃三带的范围,指导工作面安全、科学地开展防灭火工作。  相似文献   

14.
曾海利  李川  赵洪伟 《煤矿安全》2012,43(5):137-140
通过在阳湾沟煤矿62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现场埋管观测,取得了采空区内进、回风侧不同测点距工作面不同距离处温度、O2、CO气体浓度等参数,分析得到了采空区内O2浓度及漏风强度的分布规律。依据"三带"划分方法对阳湾沟煤矿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划分,确定了62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范围,并根据氧化升温带宽度及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15.
孤岛综放面采空区“三带”数值模拟与实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孤岛综放面在正常回采期间,四周均是采空区,具有复杂的多源多汇漏风通道,采空区后自燃"三带"的确定对防灭火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孤岛综放面采空区的特点,分别通过现场实测和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判定实际条件下运河矿1302孤岛综放面"三带"分布规律,为孤岛综放面自燃火灾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综放面采空区"三带"规律及自燃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阳煤集团二矿综放面的综合观测,得到采空区气体、温度的分布及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及所采煤层自燃的极限参数和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等,确定了采空区“三带”的范围,并结合阳煤集团二矿煤的自然发火期,确定了工作面不发生自燃的最小推进度.据此可以对综放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三带”的划分及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  袁树杰 《煤矿安全》2012,43(5):141-142,146
介绍了矿井煤自然发火的基本规律及采空区"三带"的划分方法。利用采空区的O2浓度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来合理的划分"三带"的范围,从而确定采空区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8.
王海生 《煤矿安全》2012,43(10):177-180
通过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可以确定出工作面对自燃防治有利的最低月推进度。目前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根据棋盘井煤矿0912工作面实际情况,沿采空区布置了4个测点,测定出采空区气体各组分变化规律,确定了低瓦斯矿井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新方法。并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0912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为:散热带<24 m,自燃带24~113 m,窒息带>113m。为了保证在最短的自然发火期内,能将采空区内遗煤甩到自燃"三带"的窒息带以内,工作面最低月推进度应≥68 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采空区预埋束管取样器,检测采空区内气体成分随工作面回采进度的变化情况,并对采空区O2浓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实测O2浓度确定出安家岭一号井4106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氧化"三带"的分布状况;在实测数据的校准和验证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采空区O2浓度在整个采空区的分布规律;采用验证过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工作面配风量变化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型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内部高O2浓度区域具有在进、回风巷侧分布范围较广、在采空区中部区域分布狭窄的U形特征;配风量增加,采空区自燃带宽度增大,且回风侧增大幅度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徐聪  周延  张云荣 《煤炭技术》2014,(7):279-281
以金庄矿3107工作面作为典型采面,采用现场布点的方法实测工作面采空区温度及气体体积分数变化,分析得出"三带"分布情况;根据所得数据和分析结果,应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典型采面采空区自燃带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三带"观测模拟结果加以适当推广。最终给出了同一矿井相似采面不同条件下的自燃带宽度、位置及采面安全推进速度,为防灭火工程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