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符号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基础,对学生发展运算能力、记忆公式定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思想形成与能力发展的基础时期,教师作为其学习当中的重要引导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展开教学,渗透符号知识,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与符号意识的渗透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符号形成的独特认知基础上展开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2)
符号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指的是主动应用普遍的符号来表述研究对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符号意识,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展学习途径。通过符号意识树立,引导学生了解符号应用价值,并科学的应用于数学计算和问题解答中。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号意识渗透模式进行研究,旨在发挥符号意识的教育价值,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科目也开始受到全民追捧。小学数学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数学科目,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数学题目和定理会通过符号转化为数学专用语言,方便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内容领域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两个层面,具体由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感、几何直观构成,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校教师应当探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0)
<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离不开计算,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但有些教师经常把计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7)
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可见,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什么是"数感"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从数感的"内涵"、培养及实践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
符号不仅是数学学科特有的语言,而且还是数学问题的有力的分析工具和探索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形成和建立数学的符号思维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独特的数学角度去认识、了解和感悟数学,也同样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鉴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简单论述,旨在启发广大同仁真正落实数学符号的渗透策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在基础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学生接触新信息、学习新东西途径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同样,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也不再局限于数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意识,优化数学课堂,调整评价体系。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中用好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多元化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4)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构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探索和分析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结构,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的实际价值。文章从运用生活情境导入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游戏导入数学知识,培养应用意识导入数学知识三个方面达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从而促使中职学生数学素养、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以生为本",这不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课后仍然要"以生为本"。从这一点上看,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同样必须"以生为本"。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采用让数学作业"探出来、美起来"的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融入多姿多彩的数学作业中,不仅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应用的全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兴趣,让学生再次学习、再次创造、再次应用,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