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β-葡聚糖酶代替β-葡萄糖苷酶,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mL浓度为60μg/mL的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的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mL酶解60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从中吸取0.5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U/mL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酶法测定大麦提取物β-葡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认可β-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是酶法,此法测定成本高,我国目前多采用苯酚- 硫酸法测定,但测定结果准确性较差。该研究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适于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 ml浓度为60μg/mL 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 ml酶解60 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 ml,从中吸取0.5 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 U/mL 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 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三种高粱麦芽样品(Safmri,Madjeru,S.35),制麦前用0.1%(v/v)甲醛溶液清洗来评估成品麦芽的酿造潜力。甲醛清洗使样品中糖化类酶潜力下降。三种高粱品种发芽后期α-淀粉酶,β-淀粉酶,β-葡聚糖酶形成水平减少的幅度远高于样品发芽早期。α-淀粉酶形成水平,Safrari样品大约降低了22%;Madjem样品降低了52%;S.35样品降低了24%。β-淀粉酶形成水平,Safrari样品大约降低了32%;Madjem样品降低了57%;S.35样品降低了44%。β-葡聚糖酶形成水平,Safrari样品大约降低了34%;Madjeru样品降低了45%;S.35样品降低了66%。仅有Safrari和S.35麦芽的麦汁可以过滤。Safrari和S.35麦芽样品自由α-氨基氮(rAN)含量也分别减少了21%和27%,可发酵性糖的含量也相应较少,麦芽糖含量分别减少18%和19%。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有效地监控食品和医药行业中香菇多糖制品的质量,建立了一种香菇多糖中主要活性成分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新方法:香菇多糖样品经酸部分水解后用β-1,3-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糖苷酶进一步完全水解以测定总葡聚糖含量;另用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样品中α-葡聚糖;根据HPLC测定的总葡聚糖与α-葡聚糖含量之差计得β-D-葡聚糖含量。分别用该方法和苯酚硫酸法及刚果红法测定已知含量的β-D-葡聚糖对照样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最接近于对照品标示值,且重复性好,可用作为香菇多糖产品中β-D-葡聚糖含量测定的专属方法。  相似文献   

5.
荧光素钠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的变化,探索在有多种糖存在的溶液中鉴别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一种方法,结果显示,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混合前后的紫外吸收分别为436.5nm和510.6nm,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的变化,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由487.3nm,517.6nm变为475.9nm和510.6nm,而与其他糖类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性质不发生变化,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适合比例为6:1(百分含量比)、线性浓度范围在0.1μg/mL~0.25μg/mL,回归方程为Y=-2.014x+1.0757,回归系数为R^2=0.9978,用此工作曲线测定青稞粗品中β-葡聚糖粗提物的纯度为95%(标准酶法测定结果为96%)。  相似文献   

6.
用酵母发酵法从大麦中提取β—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对提取大麦β-葡聚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取制品中还原糖量经DNS法检测仅为0.06%。作为底物进行β-葡聚糖酶活力测定时。同国外产品相比。性能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通过研究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变化,探索在有多种糖存在溶液中鉴别测定β-葡聚糖含量一种方法。结果显示,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混合前后紫外吸收分别为436.5 nm和510.6 mn,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后荧光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发生变化,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由487.3 nm,517.6 nm变为475.9 nm和510.6 nm,而与其它糖类,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结合后荧光性质不发生变化,荧光素钠与β-葡聚糖结合适合比例为6:1(百分含量比)、线性浓度范围在0.1~0.25μg/mL,回归方程为y=-2.014x+1.0757,回归系数为R2=0.9978,用此工作曲线测定青稞粗品中β-葡聚糖粗提物纯度为95%(标准酶法测定结果为96%)。  相似文献   

8.
混合非淀粉多糖水解酶酶活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锋  王璋 《食品科学》2002,23(3):121-126
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准确测定了混合非淀粉多糖水解酶预混样中木聚糖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将酶以0.1%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后,除木聚糖酶外,其余三种酶的酶活无法准确测定出来,于是对酶活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酶液进行预处理,排除了体系中还原糖等小分子量杂质的干扰;采用琼脂放射扩散法测定纤维素酶或β-葡聚糖酶酶活,提高了测定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利用专一性的酸性醋酸铜法测定果胶酶酶活,提高了特异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处理木聚糖酶,可排除另的酶对木聚糖酶酶活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β-1,3葡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β-1,3葡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编号为M014,初步鉴定为木霉。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M014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l4在含3%茯苓粉、0.5%酵母膏及一些无机盐的液体培养基中(pH6.0),于30℃,150r/min振摇培养6d,β-1,3葡聚糖酶活最高,达到4.95U/ml。另外,还就β-1,3葡聚糖酶的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β-1,3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60℃.粗酶液在40℃和50℃保温12h,酶活基本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0℃保温时,酶活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使用木霉TP09固态发酵,提纯并鉴定了β-1,3-葡聚糖酶的部分性质。采用饱和度为70%的(NH4)2S04及DEAE--琼脂糖凝胶CL-6B柱层析纯化,β-葡聚糖酶相对粗酶溶液纯化了28.7倍,酶回收率为45.2%。经SDS--PAGE分析,该酶分子量近似54.6KD。酶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温度为50℃。在pH3.0-5.0、温度30℃-70℃之间酶活相对稳定。Fe3+、Mg2+、Mn2+以及Cu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Zn2+、Ca2和Fe2+则有激活作用。底物选择性研究表明该酶为β-1,3、β-1,4-葡聚糖酶。该酶可作用于含β-1,3、β-1,4糖苷键的底物,对含α-1,4和α-1,6糖苷键的底物无作用。以上表明分离自啤酒废水的木霉TP09生产的β-1,3-葡聚糖酶可增强不溶性β-1,3-葡聚糖的可溶性,促进了其在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在短期内了解β-葡聚糖酶的储存稳定性,用加速实验估算了β-葡聚糖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储存寿命。选择的实验温度为28、36.2、45℃。将盛有β-葡聚糖酶的样品瓶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不同时间取样并测定β-葡聚糖酶活性。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得出:β-葡聚糖酶在45、36.2℃和28℃活性损失10%所需时间为1.36、4.37和20.09d;活性损失50%所需时间为8.5、25.47、104.9d。由寿命估算曲线估算出β-葡聚糖酶在25、20、15、4℃和0℃时,性损失10%需要的时间分别为30.7、67.0、145.9d,2.21年,4.14年;活性损失50%所需时间为154.0、316.0、648、3154d。从加速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β-葡聚糖酶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储存的需要。加速储存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估算出β-葡聚糖酶储存寿命。  相似文献   

12.
样品中的α-硫丹、β-硫丹和丙溴磷经石油醚提取、浓缩,正己烷定容后,用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测定,外标法定量;讨论了纺织原料中α-硫丹、β-硫丹和丙澳磷同时提取测定的各项技术条件,针对苎麻、棉花等代表性天然纺织原料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方法的测定低限分别为:α-硫丹0.005mg/kg,β-硫丹0.005mg/kg,丙溴磷0.05mg/kg。加标回收率:α-硫丹80.0%~100%,β-硫丹88.0%~106%,丙溴磷96.6%~116%。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液体发酵分泌纤维素酶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以纤维素粉或麦麸为不同碳源时,黑曲霉纤维素酶系各组分最高酶活,比酶活及其形成时间均有较大差异,以混合碳源(1.0%纤维素粉 2.0%麦麸)最佳。葡萄糖能明显延长内切葡聚糖酶(C1)最高酶活形成时间,酵母膏对各组分酶均几乎无影响;葡萄糖浓度小于0.1%和大于0.05%时分别显著促进C1和抑制外切葡聚糖酶(Cx)的分泌,而不同浓度均促进β-葡萄糖苷酶(βG)分泌,分别降低C1及提高Cx和βG的比酶活;酵母膏降低Cx最高酶活及各组分比酶活,浓度小于0.4%时对C1和βG的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三种组分酶的分泌规律和酶系不同时期的均衡性极不相同,葡萄糖对C1和βG分泌规律有较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测定大麦、麦芽、麦汁和啤酒中β-葡聚糖的两种新方法已被欧洲酿造协会分析委员会作为 FBC 标准方法。一种方法(荧光法)利用荧光增白剂对高分子β-葡聚糖的特定作用,此法适用于常规的大量分析;另一种方法(酶法)利用了纯酶对β-葡聚糖特定的分解作用。此法较繁,但在实验室可用适当的仪器操作。EBC 的14个实验室用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协同试验。测定了6种不同β-葡聚糖水平的大麦、麦芽和啤酒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得出了两种方法令人满意的重现性和再现性方面的统计值。  相似文献   

15.
向阳  李胤 《啤酒科技》2004,(12):55-60
本试验采用0.45μm膜进行过滤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剪切力、pH、酒精含量和储藏时间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存在会降低啤酒过滤性。通过膜过滤器的最大啤酒过滤能量Vmax和初始过滤速度Qinit随着大分子量β-葡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剪切啤酒(0—10℃)的Vmax和Qinit较低。pH值较高时可以改善啤酒的过滤能力。和无醇啤酒相比,酒精含量在5%和10%(v/v)的啤酒呈现出较低的Qinit和较高的Vmax值。然而,和不含β-葡聚糖的啤酒样品相比,在含有β-葡聚糖的啤酒中添加5%和10%的酒精会降低相对Vmax。结果还表明在4℃冷储藏两周不会影响β-葡聚糖处理过的啤酒的过滤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种以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为氧化剂,以微孔板测定β-葡聚糖酶活力的新方法,该法特别适合于成分复杂的材料中痕量β-葡聚糖酶活力的测定。根据MBTH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产物还原端基的特点,设计并优化了酶活力测定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在最适p H 5.0和30℃条件下测定β-葡聚糖酶活力,所得酶的工作浓度范围为0~12.3 m U/m L,饲料中酶的工作浓度范围均为0~2.94 U/g,本法测β-葡聚糖酶和四种饲料样品中酶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1%、97.5%、104.3%、97.0%、106.4%,β-葡聚糖酶活力检测限为0.37 m U/m L,定量限为1.24 m U/m L,四种饲料酶活力检测限分别为0.10 U/g、0.09 U/g、0.14 U/g、0.09 U/g,定量限分别为0.33 U/g、0.30 U/g、0.46 U/g、0.31 U/g。该法准确、低成本、省时、省力,特别是其灵敏度远高于DNS法,可极大程度上避开饲料中其它成分对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酶解法(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测定小麦籽粒中的β-葡聚糖含量,对该方法的标品测定回收率和加标回收率进行研究,利用该方法测定了8个品种小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并分析其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酶解法具有良好的测定结果;8个品种小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在0.44%~0.68%之间,小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含量由于品种和产地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试验结果为从膳食中摄入β-葡萄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全酶法对美味牛肝菌多糖中β-葡聚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酶的最佳用量为α-淀粉酶为2000U/g、胰蛋白酶为1500U/g、糖化酶为4000U/g,测得它的β-葡聚糖的含景是5.1%。  相似文献   

19.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根霉提高国产麦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AS3.904,AS3.948,AS3.866,AS3.28934株根霉作为实验茵株,研究利用根霉改善国产麦芽质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S3.866具有较好的效果。以AS3.866为种根霉,考察了接种量、接种时间、孢子活化对制麦效果的影响。制得的根霉麦芽中β-葡聚糖含量降低了33%,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酶活分别提高了1150%和690%,其他许多参数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