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玻璃纤维表面的作用效果,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玻璃纤维表面所起的物理化学变化,探讨了玻璃纤维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在等离子体处理后,其润湿性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玻璃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表面改性后的玻璃纤维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KH-55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玻璃纤维的表面.使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FT-PP),研究了玻璃纤维表面改性、相容剂马来...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接枝改性SBS,合成TPR表面处理剂,解决了传统TPR鞋材之间粘接强度不大等问题。讨论了影响表面处理剂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TPR鞋底表面处理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强 《中国胶粘剂》1997,6(4):38-39,45
本文采用苯乙烯、丙烯酸接技改性SIS合成TPR表面处理剂,解决TPR鞋底粘合的问题;着重探讨影响表面处理剂合成的因素及对TPR表面处理能力的关系即对粘合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用玻璃纤维(GF)作为聚乳酸(PLA)基体的增韧材料,并依次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油酸(OA)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二次改性制得改性玻璃纤维(OKGF),并通过共混法制备出PLA/GF和PLA/OKGF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改性前后的GF进行表征测试,通过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探究了改性前后的玻璃纤维以及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成功包覆在玻璃纤维表面,包覆量约占玻璃纤维质量的2%;OKGF的加入有效提高了GF与PLA基体的界面黏结性,改性玻璃纤维基本没有从基体中拔出的情况出现;PLA/OKGF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1~7℃,冷结晶温度下降10~22℃,有效增强了PLA基体的结晶能力;当OKGF填充量为20%,二次升温速率为5和20℃/min时,PLA/OKGF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度分别达到了39.4%和39.2%,相较纯PLA分别提高了310.4%和266.4%。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土偶联剂、铝酸酯和硬脂酸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测试其吸油值和黏度;表征了稀土偶联剂改性CaCO3抽提前后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测定了稀土偶联剂改性CaCO3共混PP的抗冲击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对CaCO3具有较强的偶联作用,稀土偶联剂可在CaCO3表面形成较牢固的物理和化学配位,获得的稀土“壳-核”CaCO3可提高PP的抗冲击强度。当稀土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3%时,其增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淀粉纳米晶(SNC)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增加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研究了处理方式、处理时间、SNC乙醇分散液浓度、热处理温度等工艺参数对SNC在玻璃纤维表面沉积情况的影响,以及对改性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纤维强力仪对处理前后玻璃纤维进行表征,并采用微脱粘法测试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情况。结果表明,当重力静置处理时间24 h,SNC乙醇分散液浓度为1 g/100 m L时,SNC在玻璃纤维表面均匀沉积,且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IFSS,为27.29 MPa,较未处理的纤维增加29.3%。150℃热处理4 h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显示SNC与玻璃纤维形成化学键合,进一步增加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IFSS值达到32.30 MPa,较未处理的纤维增加53%,且纤维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稀土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及钛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黏度、表面活化度等指标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较其他二者要好,并确定了稀土偶联剂的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改性后的氢氧化镁进行了填充聚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的填充量为140份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标准,力学性能较好;通过SEM观察表明: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在LLDPE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的.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玻璃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种玻璃纤维,是高性能复合材料三大增强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直径系列及不同增强环氧型浸润剂系列对400孔高强度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关系.通过原丝拉伸断裂强力、及NOL环拉伸、剪切强度的对比发现,①JA型浸润剂在拉丝工艺匹配和复合材料性能方面均明显优于FE-5浸润剂;②纤维直径在9~13μm范围内变化时对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表面处理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表面处理剂对纳水CaCO2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电镜、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试仪、红外分光光度汁等观察分析了处理前后的纳水CaCO2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B有效地促进了纳水CaCO2粒子的分散和细化;2种表面处理剂均使纳水粒子的表面能降低,并改善其表面亲油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用硅烷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生物活性玻璃进行表面处理,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处理后的生物活性玻璃的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偶联剂通过Si-O-Si键被引入到生物活性玻璃表面.用处理后的生物活性玻璃与壳聚糖-明胶复合制备了多孔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复合多孔支架的两相相容性好,界面结合紧密;支架的孔隙连通、排列规则.力学测试表明:改性后的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与壳聚糖-明胶制备的复合支架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瓷质抛光砖表面被新型纳米防污剂处理前后的显微结构,新型纳米防污剂的表面修复作用和防污机理。纳米防污剂有效填充了抛光砖表面的开口气孔,显著提高了抛光砖的防污特性。经新型纳米防污剂处理的抛光砖具有优异、持久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5.
超细水镁石的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超细活性水镁石是一种重要的环保型阻燃材料。使用2种硅烷偶联剂对水镁石超细粉进行了表面改性试验。将改性后的水镁石粉添加到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中,研究了硅烷改性对PP/水镁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以及PP/水镁石复合材料新鲜断面的SEM分析等手段,研究硅烷偶联剂对水镁石粉改性的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偶联剂硅烷A-174和硅烷FR-693的最佳用量分别为水镁石粉质量的1.5%和1.0%,改性温度为80℃。改性可以使PP/水镁石复合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0.3kJ/m^2,弯曲模量提高30%以上,并使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使用偶联剂硅烷FR-693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提高1MPa,2种偶联剂都不能提高断裂伸长率及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6.
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并评价了不中材料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此外论述了表面处理的意义和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索了长玻璃纤维增强PVC(LGF/PVC)复合材料用水悬浮-拉挤成型工艺,针对硬质PVC难加工、易降解的特点,对多种稳定剂进行了试验,并确定选择了有机锡类稳定剂,讨论成型温度等影响成型工艺的各种因素,运用SEM、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测试技术研究LGF/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水悬浮法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拉挤成型工艺是可行的,所得的复合材料有十分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SEM扫描电镜、动态毛吸法以及对复合材料机械力学性能的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偶联处理的玻纤及其表面,并对偶联剂种类、配方工艺与上胶量的关系以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碳十八、碳二十和碳二十二以上高碳醇为原料,制备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的新型表面处理剂,经处理后的填料用于塑料薄膜或注塑制品的填充,可获得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硅烷表面处理对粉体悬浮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液体石蜡为溶剂,研究了有机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对于悬浮体系(云母/石蜡)流变特性的影响。以粘度为衡量指标,定量预先评价粉体表面处理的效果。实验发现:粉体经过表面处理,其粉体悬浮液流变性产生显著的变化,但悬浮液的剪切稀化特性在有机改性后仍然存在,不受温度的影响;悬浮体系的流变曲线采用Casson模型进行拟合,优于Bingham,Herschel—Bulkley模型。粉体表面处理效果与偶联剂用量,偶联剂溶液浓度、溶液溶剂、搅拌反应温度等处理工艺条件有关,而与搅拌反应时间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