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提高有杆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耀忠  李光  韩炜 《石油机械》2000,28(7):58-60
提高有杆泵系统设备可靠性,对于保证油井长期连续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有:(1)正确选择和设计抽油系统的各部分设备,包括抽油机、电动机、胶带轮与胶带、抽油杆柱、抽油泵、气锚和油管等;(2)建立有杆泵井数据库,定期进行设备故障分析;(3)正确设计油井工作参数,做好抽油杆预处理和维护工作,根据杆柱失效的具体情况更换部分抽油杆,对抽油杆接箍做缓蚀处理,尽量消除杆管磨损。  相似文献   

2.
有杆泵采油智能控制及采油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杆抽油在采油工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有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智能化,指导抽油机最优工况抽油。本公司也对有杆泵抽油井系统进行了实时监测、远程通讯等智能化改造.采用GPRS通信方式,实现油井工况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任意时刻了解油井的产量。最大限度挖掘油层潜力,使供排不协调的矛盾得到较好解决,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约了电能等成本.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有杆泵采油技术、水平及技术指标。着重对有杆泵采油装置的发展情况,有杆泵采油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和油井工况诊断技术及其水平等进行综合论述,并对有关主要技术指标做定量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的石油设备制造商为了推动有杆泵抽油的技术进步,提高机械采油的经济效益,开发成功并推广应用了低排量产气井有杆泵,可清除机杂的有杆泵,抽油杆润滑剂,抽油机变速驱动装置,新型抽油杆导向器,有杆泵井故障诊断装置,油井防砂和防气滤器,低产井有杆泵,新型有杆泵柱塞,新型有杆泵控制器,新型抽油杆接箍,防砂有杆泵,抽油机用线形电机,连续抽油泵,重质油砂层采油用抽油泵,采用天然能源的抽油系统,小排量抽油系统,新型泵抽空控制器,改进的低成本抽油系统和用天然气供能的抽油装置等。  相似文献   

6.
提高有杆泵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低、浪费能源这一问题 ,试验应用提高有杆泵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技术。在产液量不变的情况下 ,可提高油井系统效率 ,节能降耗 ,延长油井检泵周期。该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油井的机械采油系统效率 ,平均单井提高 10个百分点以上 ,单井年节约电费 1 5× 10 4 元以上 ,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有杆泵采油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常用公式,着重阐述了有杆泵气锁影响泵排量的参数的重要性,也是对泵运转情况的试验现场及其参数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侯宗 《钻采工艺》1995,18(3):55-58
本文从文留油田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大量详实资料介绍了有杆泵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抽油杆、泵、油管发生故障的原因,并从效益的角度剖析了所带来不利影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5点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窦宏恩 《石油机械》2001,29(5):25-26,33
传统的有杆抽油系统地面效率的最大目标值为 6 2 % ,井下效率的最大目标值为6 2 % ,整个系统效率的最大目标值只有 38 4 % ,认为在传统抽油系统装置不变的情况下 ,要想提高系统的效率即使 10 %也是非常困难的 ,简化和革新传统地面驱动设备才是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最直接经济有效的办法。为此 ,提出一种以永磁同步直线电动机为主体的直线电动机驱动抽油机系统。系统由平衡重、机架、初级、次级、控制器、钢丝绳滚轮等组成 ,5型抽油机需要的直线电动机的功率仅为 12kW ,可大幅度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提高河南油田稠油机采系统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的热采特点 ,开展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技术研究 ,分析了影响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统效率的各种因素 ,找出了导致系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从现场可操作性的角度 ,研究了提高浅薄层稠油油藏机采系统效率的切实可行措施 :应用抽汲参数优化设计法 ;推广使用 1 14kV防窃节能配电成套装置、高效节能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双驴头节能抽油机等节能抽油配套设备 ;配合油井调参措施 ,使地面系统效率和井下系统效率都获得提高 ,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生产特点的提高系统效率计算分析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玉考 《石油机械》1996,24(3):36-38
杆式泵泵效与柱塞衬套间的间隙、阀的密封、连接部件的密封、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变形,以及泵内、外工作筒间的密封等有关。根据杆式泵的现场使用情况,就泵内、外工作筒的锁定与密封对杆式泵泵效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认为杆式泵内、外工作筒的锁定是保证密封的前提,是提高泵效的关键。欲提高泵效,除在内、外工作筒间采用双级密封和增大工作简的锁紧力外,建议采用笔者提出的新型锁定装置。  相似文献   

14.
提高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提出了将有杆泵抽油系统输入功率划分为有效功率、地面损失功率、井下粘滞损失功率、井下滑动损失功率、溶解气膨胀功率5部分的新观点,找出了各部分功率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其函数关系.建立了油井在各种不同物性参数、井斜参数、设备参数、生产参数组合条件下所对应输入功率的数学计算公式,提出了以能耗最低或以成本最低为原则的确定机采参数的新方法.据此找出的最经济机采参数组合能大幅度提高机采系统效率,从而实现经济采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姚春东 《石油学报》2005,26(4):106-110114
应用系统动态参数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抽油机井悬点示功图、曲柄轴扭矩、电动机输入功率、排量系数、有效功率等动态参数的仿真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系统效率仿真分析的数学模型.根据油井产能协调关系,建立了油井抽汲参数调整后的系统效率仿真模型,开发了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仿真分析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大量仿真计算,总结出了一套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技术由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大量的测试、分析、调整及复测评价,对系统效率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了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地面设备、井筒工艺、日常管理3个方面,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措施,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二连油田的调整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有杆泵抽油在油田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系统效率一般较低。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文中通过分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电机效率和泵效较低是造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现场应用过程中,结合区块特点,选取9个原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前提下,将9个原始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指标,进一步分析得出生产参数、电机选型等是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重点优化能有效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变频调速无级调冲次技术对有杆抽油系统采油工艺参数进行了综合研究及评价,结合最新研制生产的抽油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装置,分别进行了厂内台架试验及油田现场试验,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抽油机无级调冲次工艺对抽油机平衡度、输入功率、电动机功率因数、油井日产液量、吨油耗电量以及抽油机泵效、系统效率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杆抽油系统的抽油机、抽油杆、油管及抽油泵等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有杆抽油系统无级调冲次工艺可以优选抽油机最佳抽汲参数,并以此提高抽油泵泵效和系统效率,降低吨油耗电量,使有杆抽油系统的泵送能力不断与变化的井底流入条件相匹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主力区块为具有底水的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目前塔河油田机抽井平均泵挂深度已达2 606 m,动液面在2500m以下的有120口井,占总井数的15.4%,泵挂呈逐年加深的趋势。针对供液不足的油井,为了维持机采井的正常生产,注水补充能量和深抽是仅有的2种解决方法。在单井或单元注水失效的情况下,深抽是提高油井产量和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然而有杆泵小泵深抽存在泵挂深度和泵排量矛盾的问题,为解决深抽排量小的采油工艺难题,塔河油田成功开展了大泵径杆式泵深抽工艺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大泵径杆式泵深抽技术已成功应用3井次,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效率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低渗透油藏定向有杆抽油井生产规律,首先从不同系统设备配置和采油工艺参数确定的众多采油系统方案中选取仿真备选方案集,再对备选方案集内的各个方案进行动力学和系统效率预测仿真。文章从系统效率、产量、系统动力学特性以及系统实现和维护的难易程度等综合指标将备选方案排序,给出优化的系统推荐方案供生产方案调整使用。文章给出了备选方案集选取条件,介绍了系统动态特性和系统效率仿真预测模型,确定了系统优选综合指标以及系统优化软件框图,实例说明了该优化调参方法和软件的实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