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葛洲坝水利枢纽坝址处江面宽约2200米。江中的葛洲坝和西坝两岛把长江分割成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主河槽,宽800米,河床最低高程30.0米,枯水季水深10米左右,为长江主航道。二江宽300米,河底高程43米,三江宽550米,河底高程46.0米,枯水季断流。长江水量丰沛,坝址年平均流量14300秒立米,近百年来实测最大流量71100秒立米,最小流量2770秒立米。导流设计洪水采用实测资料第三位66800秒立米(一九五四年),校核洪水采用71100秒立米(一八九六年)。根据坝址处流量大,河谷开阔,有江心岛葛洲坝把大江与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上游围堰已于1982年3月上旬胜利建成.这一大型深水土石围堰的断面型式新颖,在国内尚无先例,世界上也很少见.其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填筑260万立方米,两道混凝土防渗墙的净截水面积达5.6万平方米.这一工程是由长江流域规划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初全部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上游土石横向围堰,已于1983年1月下旬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该围堰是保护葛洲坝二期工程施工安全的屏障,同时担负着拦蓄江水、壅高水位,保证一期工程通航、发电的重任;建成后即全年处于设计水头下运行,时间将长达五年之久,实际上是长江于流上的第一座大型土石坝(最大坝高50米)。这座围堰采用砂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3公里的湖北宜昌市境内,是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个水利枢纽。长江出南津关后,由高山峡谷河段进入丘陵宽谷河段,江面由300米展宽至2200米。坝址处原有葛洲坝、西坝两岛,自右至左把长江分割为大江、二江、三江。大江宽800米,河床最低高程30~31米,枯水季水深约10米,为长江的主航道。二江宽300米,三江宽550米,河床高程分别为43米和46米,枯水季断流。  相似文献   

5.
一、围堰防渗墙的特点葛洲坝大江上游横向围堰是确保通航、发电常年挡水的重要建筑物,按三级临时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流量为66800秒立米,校核洪水流量为71100秒立米,保坝洪水流量86000秒立米。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及风浪超高计算,堰顶高程为66.0米,最大堰高约为40米。根据就地取材、断面型式简单、堰体安全、稳定、防渗可靠,便于施工等因素,选用穿过堰体和基础的混凝土防渗墙。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大江工程(即二期工程)经过四年多紧张的施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建。已经水电部组织验收委员会进行了大江工程挡水前中间阶段验收。1985年12月上游基坑充水,1986年1月成功地进行了上游橫向围堰混凝土防渗墙爆破,3月底下游基坑充水,各主体建筑物均处于正常挡水状态。目前上下游围堰水下拆除正加紧进行,500千伏变电所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大江电站8号和9号水轮发电机组主机和辅助设备的安装及试运行工作,都在按计划积极进行。按国家要求上半年大江电站两台机组投产发电的任务即将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7.
葛洲坝水利枢纽第一期工程已接近完成,即将进行大江截流。大江截流方案,1979年7月水利部主持会议审定为上游截流戗堤按承担3米落差设计,下游截流戗堤按承担1米落差作为安全后备措施,截流准备工作按双戗堤截流进行。一年多来,工程局除了抓紧一期工程施工外,还进行了上游截流龙口拦石坎护底、大江围堰两岸接头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开辟左右岸采石场及截流备料,左右岸截流道路等项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8.
9.
一、概况长江为多砂性河流。在天然情况下,经葛洲坝的年输砂总量计约五亿三千万吨。在设计中,对葛洲坝水利枢纽的防砂及排砂措施极度重视。例如:对位于左右岸的三个船闸,制定了“静水通航,动水冲砂”的运用原则,为其设置了主要目的为拉砂的冲砂闸;在左岸2号及3号船闸之间,布置了六孔冲砂闸;在右岸1号船闸的右侧,布置了九孔冲砂闸,即大江冲砂闸。大江冲砂闸的任务为:拉砂以改善大江航道上游孔口的淤滩,并减少大江电站粗砂粒过机;当二江泄水闸检修时,与二江电站共同承担泄流任务;当天然来量超过35,000立米/秒时,还参与整个枢纽泄洪。大江冲砂闸最大宣泄能力为20000立米/秒。根据水库调度要求,闸门须作局部开启运用。因而大江冲砂闸为一具有多功能的泄水建筑物。由于承担的泄洪任务,设计要求加大孔口泄量,而冲砂闸本身承担的输砂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数理统计分析及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对长江葛洲坝围堰横向水平位移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式及预报系统。成果表明,围堰的水平位移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55%,是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已于1981年1月4日19时许,历经36个小时的紧张合龙施工,一举腰斩长江,胜利完成大江截流工程。此间,在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葛洲坝枢纽大江上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内部水平位移观测的成果。文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围堰的施工过程、观测过程和结构受力机理,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葛洲坝枢纽大江上游围堰混凝土防渗墙内部水平位移观测的成果。文中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围堰的施工过程、观测过程和结构受力机理,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枢纽利用坝址处的葛洲坝岛和西坝岛把长江分割为大江、二江、三江的有利地形和二、三江在枯水期为滩地河床的条件,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施工。第一期先围二、三江,修建二江泄水闸、电厂和三江冲砂闸、船闸,从大江宜泄流量,照常通航,第二期截断大江,迫使江水改从二、三江建筑物宣泄(见图1),进行大江电厂、冲砂闸和船闸的施工,并利用大江上游围堰拦蓄库水,一期工程发挥通航发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水利枢纽采用分期导流方式。二期导流布置见图1。二期纵向围堰全长946.74米,由上纵段,闸室导墙段及下纵段三部分组成,其长度分别为383.49米;286.16米及277.09米.按枢纽运行要求,上、下纵段在工程完建后需拆除到一定高程。经对其结构型式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最后决定采用具有施工速度快、便于拆除、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的钢板桩格型围堰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葛洲坝大江围堰地基渗流有关控制措施的设计、试验研究、实际实施和运行情况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用作者的管涌随机理论对该围堰地基砂卵石层的渗流问题作了分析。参照葛洲坝大江围堰的实践经验,对三峡工程的围堰渗流控制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葛洲坝工程大江围堰地基渗流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洲坝工程大江横向围堰,担负着确保一期工程通航发电,大江主体工程安全施工以及沟通左右两岸交通运输等重大任务。围堰建基于砂卵石覆盖层上,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围堰地基渗流。 基于丹江口、鸭河口等工程的成功经验,以及随之而总结出来的砂卵石地基渗流稳定性理论,又于1977年在现场取样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本文论证用一定长度的铺盖,结合出口保护滤层,就足以保证地基的渗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工程,已于1981年1月4日19时12分胜利合龙。截流合龙是按立堵方式在上游戗堤进行的。在历时约36个小时的龙口合龙施工中,抛填各种块石料和15~25吨混凝土四面体共约10.6万立米。合龙时的流量为4400~4800秒立米;龙口最大水深约10.7米,实测最大流速7米/秒,最终落差为3.23米。施工中创造了24小时抛投7.0万立米以上的高强度记录。本文概述大江截流工程实施简况。  相似文献   

19.
经过36小时23分钟连续作战,葛洲坝大江截流胜利成功.这是最后一四石料堵住了龙口.210立米侧翻式抛石船在葛洲坝上游龙口她投铅丝笼护底毅麟嵘 ┌─┬─┐ │夔│翼│ └─┴─┘ ┌───────────────────┐ │嘿淤界裂菠:份举湘粼婴岌材吩芬狡踢粉七 │ └───────────────────┘┌─┐│哪│├─┤│殊│└─┘ ┌───┬─┐ │寡蘸靡│ │ ├───┼─┤ │蒸巍羹│鬓│ └───┴─┘┌──┐ │鬓 │ ├──┤ │黝 │ └──┘ ┌─┐ │ │ └─┘┌─┐│翼│└─┘ ┌────┬───┬─…  相似文献   

20.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已经过国家中间阶段验收,将在今冬明春这一枯水季节进行大江截流。葛洲坝水利枢纽是在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坝,是三峡枢纽下游的航运和发电梯级。该工程位于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3公里处。坝址有葛洲坝和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