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浓缩式真空浸渍红枣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红枣为原料,研究浓缩式真空浸渍加工蜜枣的起始糖液浓度,浸渍液与红枣质量比,抽真空时间,真空度,温度对浸渍液渗入到红枣中的浸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浸渍液和红枣的质量比为8,起始糖液浓度为30%,抽真空10min,真空度为0.09MPa,温度为55℃,得到增重率为165.34%,在此条件下浓缩式真空浸渍2.5 h,真空低温干燥1.5 h~2 h生产的蜜枣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乙醇冷冻法纯化分离大豆磷脂酰胆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结合乙醇萃取和乙醇冷冻纯化两个步骤提取纯化磷脂酰胆碱;重点探讨乙醇冷冻纯化步骤工艺条件,考察冷冻时间、冷冻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乙醇冷冻纯化效果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冷冻纯化工艺为:冷冻时间6h,冷冻温度-12℃,料液比1:8,乙醇浓度97.5%,在此条件下纯化分离,磷酯酰胆碱含量由45.8%提高至70.5%、得率为81.2%。  相似文献   

3.
建立莲藕蜜饯的加工工艺,并考察其保藏性。以新鲜莲藕为原料制作蜜饯,考察糖煮时间、糖煮温度和糖渍时间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莲藕蜜饯的加工工艺参数为:糖煮时间20 min、糖煮温度90℃、糖渍时间40 min,各因素对感官品质的影响为糖渍时间糖煮时间糖煮温度。以产品菌落总数和褐变度为指标,比较包装方式、巴氏杀菌和贮藏温度对蜜饯品质的影响,确定其质量安全控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真空包装、85℃巴氏杀菌5min、4℃冷藏。研究结果可为莲藕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法提取南瓜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南瓜多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料液比、纤维素酶浓度、提取温度、冷冻时间对南瓜多糖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南瓜多糖的最佳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纤维素酶浓度0.7%,提取温度50℃,冷冻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12.146%,纯度为36.942%。  相似文献   

5.
黑豆蜜饯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豆为原料研究黑豆蜜饯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黑豆充分浸泡后,95℃煮制6h,然后在糖液温度55℃,糖液浓度依次为40%、53%、66%的条件下进行三次渗糖,每次糖渍时间分别为6h,最后在55℃的条件下烘干3.5h得成品。采用上述工艺条件制作出的黑豆蜜饯乌黑饱满、形态完整、口感绵软、清甜爽口。  相似文献   

6.
利用轮叶党参的根茎,借鉴传统的蜜饯、果脯加工方法, 研究了其低糖果脯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轮叶党参低糖果脯可采用二次糖煮和二次糖渍的方法,糖液浓度分别为35%和45%,煮制时间为20min,糖渍时间24h,柠檬酸用量为1.1%,明胶为0.4%;烘干温度为55-60℃,时间为4-6h,这样的果脯在常温下可保存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棉籽糖在丙酮、水或乙醇溶液等极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同时棉耔粕中的蛋白质等也能被溶解.本文选择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来提取棉籽粕中的棉籽糖.分别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溶液浓度、浸出时间和浸取温度的工艺条件对棉籽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料液比、低浓度的乙醇溶液、较长的浸出时间、较高的浸取温度有利于棉籽糖的浸出.合适的操作条件为:提取料液比为1:12(W/V),乙醇溶液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55℃,浸出时间为2.5h.棉籽糖的浸出率可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蜜饯李浸糖工艺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莉萍  李秋红 《食品科学》2006,27(12):563-565
本文采用冷冻处理对果脯渗糖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处理比传统工艺有明显促进渗糖作用,并初步确定了最佳工艺:-15℃,糖液初始浓度30%,渗糖时间8h在渗糖和保持成品良好感观性状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样品测定新疆准噶尔铁线莲不同部位中的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最佳筛选,四种因素对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均有影响,分别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茎:乙醇浓度50%,温度5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50,吸光度0.270;叶:乙醇浓度60%,温度7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30,吸光度0.562。花:乙醇浓度50%,温度60℃,时间2h,料液比1:50,吸光度0.480;果实:乙醇浓度60%,温度7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40,吸光度0.365。  相似文献   

10.
杨进运 《食品工业》2022,(12):59-64
酸梅蜜饯加工剩余的废糖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处理不当不仅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试验以废糖液为主要原料,研制一款酸梅酱,通过优化试验探究酸梅酱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8︰10 (g/mL)、浓缩温度120℃、浓缩时间40 min时制得的酸梅酱感官品质较好。利用蜜饯废液制作酸梅酱,对果蔬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多糖的得率为指标筛选出了黑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微波强度100%、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90min、液料比20。提取得到的多糖经脱脂脱蛋白后,以多糖:可溶性淀粉:甜蜜素=1:5:0.05为配方,配制了黑木耳多糖冲剂,通过对冲剂的多糖测定表明,冲剂中的多糖以独立形式存在,未参与反应,可充分发挥黑木耳的保健和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黑木耳为原料,通过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提升木耳中的还原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为黑木耳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或复合酶处理黑木耳浆,在此基础上利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复合发酵,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优化了木耳酶解过程中料液比、复合酶...  相似文献   

13.
浸泡工艺对糙米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籼稻为原料,研究了其糙米的浸泡工艺对其发芽率的影响。浸泡工艺因素选取用水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以及浸泡液添加剂。结果表明,浸泡时用水量为糙米质量的8倍以上适宜糙米发芽,吸水率在24%~29%;适宜发芽的浸泡温度和时间组合分别为35℃浸泡6h,30℃浸泡8h;浸泡温度与时间组合在30℃浸泡8~10h,此时发芽率最高;在浸泡液中添加赤霉素或Ca2+,当浸泡液中赤霉素浓度为0.1mmol/L时,糙米发芽率最高;当浸泡液中Ca2+浓度为1.0mmol/L时,糙米发芽率最高。同时还测定了糙米和发芽糙米中主要物质还原糖、总糖、蛋白质、γ-氨基丁酸含量,并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4.
以黑木耳为原料,采用酶法进行前处理后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黑木耳蛋白质,获得黑木耳蛋白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以蛋白质得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蛋白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混合酶解最佳前处理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H 4、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加酶量/木耳干质量)0.8%。黑木耳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91(g/mL)、超声温度49℃、超声时间40min。最佳提取条件下黑木耳蛋白得率为4.84%。试验表明经酶法前处理后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能显著提高黑木耳蛋白质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黑木耳和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发酵,制得具有黑木耳营养价值和大豆有益成分的黑木耳乳酸发酵酸豆奶。运用正交试验探讨了黑木耳汁的制备、豆浆制备时的豆水比、黑木耳酸豆奶乳酸发酵和调配工艺条件及其复配稳定剂的选择。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即黑木耳汁制备的条件为浸泡时间60min,浸泡温度70℃,打浆时料水比1∶100。豆浆制备时打浆时豆水比1∶10;调配工艺中黑木耳汁与豆浆比例为40∶60,发酵时间5h,发酵剂接菌量4%,白砂糖7%;稳定剂配方明胶0.06%,羧甲基纤维素0.15%,海藻酸钠0.05%。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和薏米为主要原料,将大豆浸泡、打浆、煮沸制得豆浆,薏米进行浸泡、烘烤、糊化、液化、糖化制得薏米糖化液,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稳定剂,制得一种新型大豆薏米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实验方案。结果表明,大豆的最佳浸泡条件为豆水比1∶3,温度25℃,时间6h;薏米的最佳烘烤条件为温度160℃,时间60min;薏米的最佳液化条件为料水比1∶10,温度90℃,时间60min,加酶量为每克淀粉12u;薏米的最佳糖化条件为温度65℃,加酶量为500g干粉0.75g,时间60min;饮料配比的最佳条件为,薏米糖化液与大豆浆最佳混合比例为3∶1;饮料中稳定剂添加量为0.2‰黄原胶、0.15‰果胶和0.6‰单硬脂酸甘油酯,复配时得到的饮料口感与状态最佳。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6%,总糖含量为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温蒸煮预处理甘蔗叶制备木聚糖的工艺过程,探究预浸方式、液固比、蒸煮时间、蒸煮温度4个因素对蒸煮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蒸煮液中总糖含量随蒸煮温度升高而增大;随蒸煮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液固比增大,先增高后降低。选用的最适工艺条件:用水将甘蔗叶在60℃下浸泡12 h,液固比是10∶1,浸泡液在126℃下密封蒸煮60 min。同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蒸煮前后蒸煮渣的形态,表明高温蒸煮有利于木聚糖的溶出。  相似文献   

18.
赵维  李建科 《食品科学》2010,31(20):121-126
制备高脱乙酰度蛹渣壳聚糖。在蛹渣壳聚糖制备工艺单因素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无水乙醇浸泡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料液比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建立脱乙酰度对5 个试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通过频率分析法确定蛹渣壳聚糖较优的制备条件范围并得到蛹渣壳聚糖的最佳制备工艺。最佳工艺为:无水乙醇浸泡1.7h、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44%、处理温度94℃、处理时间9h、料液比1:28(g/mL)、每2h 换碱1 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壳聚糖的脱乙酰度95.96%、相对分子质量7.45 × 105、产率56.98%、水分含量3.20%、灰分含量0.35%,产品为原白色,外观色泽好,主要指标均达到相关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毛木耳中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酮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但其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通过研究提取工艺中的相关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出适合的加工工艺。选取毛木耳为研究对象,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分别考察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时间110 s,料液比为1:15,乙醇体积分数为70%时,毛木耳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可以达到0.138%。  相似文献   

20.
黑豆纳豆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进一步开发利用黑豆纳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依据,以黑豆为原料、以纳豆芽孢杆菌为菌种,对影响黑豆纳豆的发酵工艺如浸泡时间、蒸煮时间、接种量、发酵时间和纳豆产品制作最佳工艺条件等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试验和产品感官评定,得到的黑豆纳豆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黑豆浸泡时间为20 h,添加NaC l 0.5%,葡萄糖2%,蒸煮时间为35 m in(121℃),接种量为2.5%,发酵温度为37℃,最佳发酵时间为24 h,在4℃下后熟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