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各个层系烃源岩发育的规模,达到对石炭系烃源岩深入研究的目的,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厚度、分布范围以及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发育的时期是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发育最重要阶段;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潟湖相分布的区域,即以玛参1井为中心的玛扎塔格构造带附近是优质烃源岩分布最好的区域,甚至优于塔西南山前带,在这一区域中有机碳含量大于2%,厚约60 m,处于低成熟-成熟的过渡阶段。但是,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卡拉沙依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2.
玛扎塔格断裂带位于巴楚隆起东南缘,因其部分构造出露地表及其第四纪的强烈活动特征而广受关注,探讨玛扎塔格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不仅可为探究巴楚隆起乃至塔里木盆地应力场演变特征提供依据,也可用于间接对比塔里木盆地各期应力场在该断裂带处的强度变化.结合地震资料和地表露头地层产状,利用深浅结合手段,刻画了玛扎塔格断裂带几何...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分布及其地震层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志留系是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一套重要勘探层系。本文从志留系钻井资料的分析对比入手,对志留系相应的地震地质层位进行标定,然后通过地震大剖面进行地震地质统层,明确了志留系地震地质层位特征及分布。连井剖面对比表明,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主要分布在柯坪地区及塔北隆起东部;柯坪塔格组中段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凹陷,向南超覆在塔中隆起北部,塔北隆起南缘为剥蚀边界;柯坪塔格组上段是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地层,也是志留系的主要勘探目的层。地层对比及地震地质统层表明,塔北地区羊屋2井、羊屋1井和哈1井钻遇的上砂岩段与塔中地区下砂岩段相当,均相当于柯坪塔格组上段。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可能缺失侏罗系。  相似文献   

4.
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碳酸盐岩微地震相特征与储集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碳酸盐岩(Tg2′和Tg2″反射波组)非均质性严重,非储集层段基本为强振幅连续微地震相,而储集层发育段为弱振幅的连续或不连续反射微地震相。利用目的层微地震相特征,可寻找有利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带。根据井下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段与过井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结果,建立了麦盖提斜坡微地震相特征与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段的相关模式。对斜坡西部群苦恰克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灰岩段底的Tg2′反射波组和斜坡东部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底的Tg2″反射波组进行微地震相分析,结合已知井下碳酸盐岩沉积相与储集层发育特征、储集层所处构造(古构造、现今构造)位置,预测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有利地区。研究认为群苦恰克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灰岩段岩溶发育带主要分布在巴什托普背斜构造带的西南翼;玛扎塔克构造带以南地区石炭系巴楚组生屑灰岩段有利储集层发育区主要分布在该区4个潜山区及其附近。图3参2(周路摘)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侧的和田河气田是在玛扎塔格构造上发现的典型背斜型气藏。由于该区钻井主要集中在构造核部,钻井深度相对较浅,而构造两翼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因而对该构造出现了多种解释结果。本文依据钻井资料标定,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该区二维地震剖面测网重新进行详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玛扎塔格构造主要构造样式为以中寒武统膏岩为滑脱面的滑脱背斜,玛4井东构造样式则为断层扩展褶皱,表明玛4井东存在近南北走向的横向走滑断层,并在地震剖面上得到证实。地震解释结果也证实了玛扎塔格构造西北侧发育的古董山逆冲断层向南东方向延伸进入和田河气田。滑脱褶皱背斜南北两翼发育的中新世-上新世生长地层和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表明该构造主要形成时期为中新世—上新世,而且第四纪该构造又重新活动。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层序地层和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凸起南部玛扎塔格构造带石炭系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将石炭系划分为三个层序(1个Ⅰ型层序、2个Ⅱ型层序)和8个体系域,该层系体系域类型齐全。石炭系包括三套天然气储集层,分别对应于低水位体系域、陆棚边缘体系域和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对比研究认为体系域对储集层的储集性能和空间展布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并进型高水位体系域应是最重要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海相石炭系—下二叠统划分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昆仑山北坡、天山南麓和阿尔金山山前的海相石炭系—下二叠统岩性和生物地层特征,主要根据牙形石和(竹蜓)类对上述地区不同地层区的石炭系—下二叠统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条全盆地的统一的石炭—二叠系界线,这条界线划在Sweetognathus whitei-Neostrep tognnthodus pequopensis-Lonchodinn festiva组合之底。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深部流体活动的2个必要因素是火山岩浆作用和深大断裂发育。前者是深部流体形成的基础,后者为深部流体从深部向浅部运移提供通道。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巴楚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广泛发育,在塔中的中1井附近区域和巴楚的吐木休克断裂、色力布亚断裂、康塔库木断裂以及玛扎塔格断裂区域是火山岩浆活动的中心区域。塔中的塔中Ⅰ号、塔中10井、塔中Ⅱ号等断裂和巴楚地区的吐木休克断裂、色力布亚断裂、康塔库木断裂、玛扎塔格断裂等在海西晚期是活动的,可作为深部流体活动的有效断裂。塔中和巴楚地区具有二叠纪火山岩浆活跃区域并且存在有效断裂发育区域,因此,既是深部流体活跃的区域,也是深部流体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
麦盖提斜坡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结合钻井信息,解析了斜坡东段玛东冲断带和玛扎塔格等断裂活动特征,明确了断裂活动样式和形成期次,讨论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斜坡东段发育早加里东、晚加里东、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玛扎塔格断裂形成于早加里东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期,构造样式由滑脱背斜转为基底卷入背斜,与西侧的鸟山断裂为同一条断裂,喜马拉雅晚期与古董山断裂连为一体,南北向展布的玛南1井断裂为调节断裂;玛东冲断带形成于中加里东中期,定型于晚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为滑脱背斜,其与西南部发育的玉北1井断裂、胜和断裂同期形成,后者定型于晚海西期。勘探证实,已发现油气藏与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圈闭有关,晚海西期定型构造含油,喜马拉雅期定型构造含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层旋回分析法开展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格架研究,选择工区关键井进行层序划分,建立石炭系小海子组精细层序格架。在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通过巴探4井、巴探7井等钻井的层序分析,石炭系小海子组可划分出两个层序:CSQ5(小海子组下段)、CSQ6(小海子组上段)。CSQ5为低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B型层序;CSQ6为高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A型层序。以单井沉积相、连井剖面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为基础,结合地震、钻井等其他资料分析认为,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发育开阔台地相,进一步划分为台滩和滩间海亚相,CSQ5主要发育台滩、滩间海亚相;CSQ6主要发育滩间海亚相,台滩亚相是先巴扎工区储层的有利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1.
系统收集整理准噶尔盆地地面、井下三工河组的古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三工河组Classopollis(克拉梭粉属)高含量带的孢粉组合的分布规律,在北天山山前Classopollis高含量带地层厚度大,含量高。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其含量减少,地层厚度减薄。认为Classopollis高含量带在三工河组下段顶部,与吐哈盆地煤窑沟剖面三工河组,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阳霞组上段、青海大煤沟剖面大煤沟组二、三段,民和盆地炭洞沟组上部,陕甘宁盆地南部富县组相当,反映全球托阿尔斯(Toarcian)的一次气候变干事件。Classopollis高含量带是一良好标志层,可以作为中下侏罗统划分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东缘石灰沟地区上石炭统克鲁克组含煤岩系地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具备煤系气资源形成的条件。煤系烃源岩全区分布,矿区中部最厚,以岩性组合特征将克鲁克组划分为四段,总体有机质丰度较高,但克1段有机质丰度较其他三段略差。克鲁克组烃源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Ⅲ型,且全段均无差异地表现为成熟–高成熟演化程度的特征。以底界埋深、泥岩累计厚度、灰岩累计厚度等有效信息圈定了研究区石炭系克鲁克组煤系气发育优选区,即CY井以西地区。  相似文献   

13.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M-1井的石炭系大孢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盆地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大孢子组合,并与河北开平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内蒙古的太原组、甘肃靖远地区靖远组、宁夏石咀山地区羊虎沟组以及法国萨尔-罗林地区等国内外相当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确定化石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维斯发期。首次报道塔中地区晚石炭世大孢子组合,对明确塔中地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的时代及全盆地开展生物地层工作以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车排子地区车47井3 370.0—3 456.5 m井段为灰黑色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深灰—灰黑色含砾岩屑砂岩与砂岩互层,夹含碳粉砂岩,岩石组合与建组剖面及白板地等哈拉阿拉特组第六岩性段顶部可对比;在含碳粉砂岩中获得Protohaploxypinus clarus,P. verrucosus,P. junggarensis,P. jimsarensis,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s multirugulatus等晚石炭世孢粉化石,时代大致为Moscovian期。上部(井深2 551.2—3 370.0 m)为玄武质—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等,火山熔岩极少,岩石组合既不同于以火山熔岩为主的哈拉阿拉特组1—4段,又与阿腊德依克赛组下段显著有别,且位于第六岩性段顶部岩屑砂岩之上,可与建组剖面上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06.9 Ma和304.5 Ma的哈拉阿拉特组第七岩性段对比,可确定其时代为晚石炭世Kasimovian期。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两大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十分发育,分布广,厚度大。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西部隆起、陆梁隆起、中央隆起及东部隆起等广大地区,可分为上、下石炭统共5个组;二叠系火山岩较少,只在某些层位见到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火山岩主要见于盆地周缘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在全盆分布广泛,不仅厚度大,而且岩石类型多;主要岩石类型为基性和超基性岩,其次为中酸性岩;其分布具有平面分带性和垂向旋回性。火山作用促使不成熟的生油岩提前进入生油门限,也可使成熟的生油岩过早转化为高成熟。中酸性火山溶岩是石炭系的主要储层,岩浆活动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火山岩储层可形成亿吨级的大油田,因此在新疆的油气勘探中,应关注石炭-二叠系火山岩的成藏和分布,并把他作为石油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化学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低镁方解石质的海相碳酸盐岩能保存其原始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化学地层学与生物地层学相结合,有可能成为远距离、大区域之间海相地层精确划分与对比的工具。塔里木盆地英买力、轮南和塔中地区下古生界缺乏标准化石,重要油气产层(东河塘组)的时代归属长期难以定论。选择古生物地层学研究较详细的柯坪地表剖面,建立其下古生界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与塔中、轮南地区钻井剖面下古生界稳定同位素组成曲线对比,参考微体古生物证据,较精确地划分了中、上奥陶统与下奥陶统的界线。根据塔中地区探井中极少量牙形石化石分布,在泥盆系与石炭系可能的分界线附近集中采样分析,建立化学元素分布曲线,与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较详细的2条华南古生界剖面(贵州长顺县睦化剖面,湖南祁阳县黎家坪剖面)对比;根据3条剖面都出现的Sr元素含量异常与华南剖面标准化石带的关系,确定塔中地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线位于东河塘组顶面之上51.5m处。图3参7(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麦盖提斜坡西段上石炭统对比研究发现,该区石炭系内部存在两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一个不整合面位于二叠系南闸组与石炭系小海子组大套灰岩内,该不整合面在覆盖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岩电特征,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控油作用;另一个不整合面在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卡拉沙依组顶部,是一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推测该不整合面是受晚石炭世海退作用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震旦纪是塔里木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重要的发育期。通过对阿克苏肖尔布拉克剖面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的实测及综合分析认为:奇格布拉克组的底、顶部分别发育Ⅲ级沉积间断的岩相转换面和Ⅱ级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内部发育加深间断面、向上变浅的Ⅳ至Ⅴ级层序界面,发育了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的环潮型(向上变浅、变细、变薄)至潮下型(向上变浅、变粗、变厚)的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叠层石相对发育,可能由多种形态的微生物席构成。奇格布拉克组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段:其中,下亚段为潮上至潮间、潮间下部至潮间、潮间至潮上的振荡变化,中段为潮间下部至潮下带的频繁、振荡变化至潮下稳定的沉积环境;对应的碳同位素呈底部较强烈正偏,中上部较为稳定,且上部稍弱正偏的特征;海平面具有下部频繁变动、中上部稳定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模型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传递和消减的方式,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划分为4类:①Ⅰ型前陆冲断带,断层位移沿滑脱面全部传递至盆地内部,根据冲断构造规模和结构,又可分为库车型、川西南型和酒泉型3个亚类;②Ⅱ型前陆冲断带,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代表,冲断带内既存在向盆地方向传递的位移,也存在向造山带方向消减的位移;③Ⅲ型前陆冲断带,以塔西南甫沙冲断带为代表,断层位移全部沿着深部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面向造山带方向消减;④复杂边界制约下的前陆冲断带,主要发育在柴西南和柴北缘,冲断系统内断层位移的传递受柴达木盆地形态和周缘边界限制,以至没有形成稳定的前陆区和前陆盆地特有的楔形沉积结构。通过中西部前陆冲断带运动学分类和复杂构造建模,提出并论证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叠加构造楔形体、川西北寒武系倒转推覆体下的晚古生代被动陆缘层序、库车中段—东段的煤下构造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构造4个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许璟  蒲仁海  郭倩 《特种油气藏》2012,19(4):51-55,153
综合大量岩心分析,多口井的测井、录井岩性及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进行了地层对比及地层接触关系的研究,并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砂泥岩沉积,塔东南地区沉积物较粗,塔西南地区砂泥岩中含有膏盐岩,并且该段与上覆含灰岩段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该段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应是以河流—三角洲的陆相沉积为主,向西南方向直到巴楚及其以西地区才开始发育潮坪、潟湖—开阔台地的海相沉积。塔里木盆地在该时期总体为东高西低的古地貌格局,其物源来自盆地东侧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