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4,(9)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而在传统教学环节中,建筑类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滞后于行业需求,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锻炼。一些建筑类实践课把文字教材看作主要的学习资源,造成其它学习资源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因此,难以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所以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7)
中职学校应当紧跟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8)
中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深受各方重视。中职院校以职业为出发点,以就业为落脚点,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院校间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31-33
STEAM教育所倡导的通过跨学科综合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理念,与创新教育天然地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中职创新教育更应该依据STEAM教育理念,以"三教"为切入点,开创中职创新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其优化路径是通过打造一群通力合作的"团队化"教师,建设一批编撰精良的"个性化"教材,构建一套与时俱进的"实践化"教法,探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STEAM理念和创新教育规律的创新教育模式,增加中职创新教育的动能,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42-46
学分制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和创新,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对学分制认识的误区,以选择教育为背景,基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扬长教育,构建中职"五维一体"弹性学分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7)
中职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型人才为目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培养职业能力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现代传媒手段不断更新,中职院校的教学手段也在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文以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研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展中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中职教育中渗透体验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3)
中职教育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此教学目标,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本文以喀什卫生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研究南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南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途径,以期为更好地提升南疆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中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现行的中职教育制度中并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职毕业生是不是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是不是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本文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探讨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新内涵,分析现行学业成绩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证重构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11)
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职数学属于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进步为导向,以符合职业发展为中心,从适应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改变教育模式,从而促进中职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31)
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之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和目标,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内容,以理实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思考和探索中职计算机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育路径,适当调整中职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创新中职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我们以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为切入口,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要素进行了综合配套的变革,试行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实验教学。初步确立了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40-43
中职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市场,因而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毕业录用情况和就业创业效果。然而,原有的脱胎于普通高中评价框架的中职德育评价体系难以体现职业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因此,立足新形势,构建中职德育多元评价机制,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职业人成为当务之急。该文以瓯海职业中专"德育银行"为例,研究构建中职德育多元评价机制,形成学校主导,家庭、社区、企业等密切配合的"三全"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0)
现今的中职教育,学生基础较差、素质较低,中职教师要调整心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10):93-96
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适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建设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针对中职机械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并推进"5+X协同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新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以及共享交流平台、创新创业比赛五大模块及"X"个子项目间的协同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集群优势。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8)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曾就关于社会实践的探讨发言道:"现代教育就要把整个课程体系与社会需要相衔接,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是摘掉"应试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的紧箍咒时候了。为了在学校中培养出社会型人才,也为了给社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就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不能一味地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更为了让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1,(10):82-88
职业能力培养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指向,职教专硕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立足目标性、实践性、职业性的构建原则,从教学培养和导师设置方面创新职教专硕培养模式。提出"三阶段"和"三导师"培养机制,同时通过"三方"("校-企-校")协同合作贯穿实施,系统全方位地培养职教专硕的职业能力,为培养未来的中职"双师型"教师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2)
<正>从普遍意义上而言,中职英语教学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抽象和语言情景匮乏上,借助集视、听、触为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其信息容量大、表达直观形象、多重交互合作学习的优势,改变传统中职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和课本"三点一线的教学方式,引导中职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中职学生探索欲望和联想思维,锻炼中职学生记忆能力和情景实践,最终实现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的活学活用!1.整合方法和优化途径1.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中职英语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0)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的是,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具有强烈的职业色彩。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职业特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能能力,为学生今后职场生涯打好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7):59-60
"登山型"生命教育课堂基于佐藤学的"登山型"学习理念,以中职学生的成长困顿为真实的任务和情境,以学习共同体协同探究为组织形式,以全员参与"感悟·改进"作为价值取向,将生命认知与实践体验融为一体。"转过冲突遇到爱"是以"主题—经验—表达"为主要特征的中职"登山型"生命教育课堂的具体实践,具有典型的"登山型"生命教育课堂的五大特征,即学习时空突破课堂边界、问题探究面向真实生活、主体参与关注全体学生、课堂形式趋向协同学习、深度反思回归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