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6,(19)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对后代影响深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其写意性受到后代追捧。文章从书写内容、结字造型和书写的无意性三个方面阐释《黄州寒食诗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7)
在中国历史上,苏轼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不仅在诗、词、文方面,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被世人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更是别有特色。《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受"乌台诗案"的迫害,被贬黄州第三个寒食节时发出的人生感叹。笔者通过分析《黄州寒食帖》的字形技法,深入研究这幅作品,希望对自己今后的书法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赎帖是唐代进士科考试中的一种赎救措施,指"文士"帖试被黜落后,主司另行考试诗歌,使其重新获得第二场即杂文试的应试资格。终唐一代,赎帖制度并未被纳入官方诏令,但在实际考试中却始终存在着。赎帖诗出现于开元二十六年,天宝年间屡有发生,至中唐出现了新变化,诗歌试取代帖经试,"以诗赎帖"变成了"以诗代帖"。赎帖的生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表现在举子于经不精、帖经难度的不断提高和唐代重文轻儒之风三方面。赎帖诗在限题、用韵、章法结构上皆有诸种约束,因创设上的特殊性,该诗体结构、体制长短较其他应试诗"自由""随意"一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
中国画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其独特的绘画形式及创作风格决定了中国画具有鲜明的装饰性。中国画要求笔墨统一、情景交融,画家在作画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寄情于景,体现独特的人文情怀。中国画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它富有诗一般的韵味,需要每一位艺术家在不断的艺术创作中通过将创作过程样式化、艺术手法图案化、创作素材多样化、表现形式丰富化,创作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的作品。笔者主要从造型线条、色彩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综合阐述了中国画艺术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8)
米芾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珊瑚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该作较其之前作品,字态更为奇异,自然随意,神韵飞扬,颇具意趣。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自然天真是米芾书法追求的极致艺术风格。自然真趣在他的书法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珊瑚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鉴赏的角度,探究《珊瑚帖》中的真趣美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1)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和指挥家,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二胡作品将二胡艺术引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他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刘天华先生对二胡演奏方法的改革成果,是继刘天华先生以来又一个开拓创新的作曲家,他因此也被称为"从刘天华到刘文金"。刘文金先生的创作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传统的民族音乐,不仅赋予了二胡新的表现内涵,而且充分挖掘了二胡艺术的内在表现力,因此他的作品是音乐与思想的高度统一。下文将以他创作的几首乐曲为例,从创作风格、曲式结构以及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刘文金先生对二胡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2)
<正>匡亚明/主编内容介绍本书展示了颜真卿赖以成长的文化家世和盛唐时代面貌,完整而生动地叙述其一生事迹,全面而公允地评论其政治、思想、文学、书法诸方面活动,凸显其在政治活动中履行儒家道义的伟大人格,以及其在书法创作中通变创新的极高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中的显赫人物。郑板桥年逾古稀有赖于其养生有道。他的诗、书、画艺术精湛,号称"三绝"。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能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
文章从多方面才能,铜版画、木刻版画创作与科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丢勒的生平和艺术贡献。从他早年的成才经历到其艺术的辉煌时期,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他的才能同他的勤奋努力、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广泛兴趣及强烈汲取知识的欲望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9)
中国画要求笔墨统一、情景交融,画家在作画过程中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寄情于景,体现独特的人文情怀。中国画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它富有诗一般的韵味,需要每一位艺术家在不断的艺术创作中通过将创作过程样式化、艺术手法图案化、创作素材多样化、表现形式丰富化,创作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印象的作品。笔者主要从笔墨运用、色彩及点线面方面综合阐述了崔昊山水画的特点。中国画艺术是我国的艺术文化瑰宝,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具有鲜明人文情怀的表现手法,以及笔情墨趣的韵律感、点线面语言的处理等,都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装饰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11.
论陶诗意象     
《Planning》2019,(15):49-50
陶渊明个性鲜明,喜爱自然,善于从大自然中发现真正的美,将大自然作为创作题材,使得其创作风格自然而又真切。陶诗平淡自然、情致纯雅,文意精妙,蕴藏匠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南山"、"飞鸟"、"日暮"和"饮酒"四个意象出发,去感知陶诗的妙趣,去体会陶渊明的思想艺术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1)
黄庭坚平生创作的题目中含有"戏"字的诗多达157首,从诗集编选来看,他未曾仅仅视其为游戏之作而予以轻视;另一方面,黄庭坚作为禅宗黄龙派的法嗣,禅宗对他的精神世界、诗歌创作都有深远影响,在他的戏题诗中也常能窥见禅宗"游戏三昧"的色彩。禅宗思想在超越苦难、触目菩提、截断众流三个方面对山谷戏题诗创作产生了影响,而这些戏言禅趣背后见出的是黄庭坚对于心性的持守与不懈修炼。  相似文献   

13.
钟国庆 《园林》2000,(7):12-13
唐代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辉煌时代,也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全盛时期,王维正是当时山水田园诗派和文人园林创作的杰出代表。他把诗画情趣赋予山水景物,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生动地描写自然田园风光,使读者悠然神往。苏轼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诗、画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园林艺术设计大师,他所建的“辋川别业”是集我国唐代园林之盛的综合性园林。他因景作画,因景作诗,而亦因画造景。凭借诗人对自然美的细微洞察和艺术敏感力,充分利用成景的艺术和技巧,合理组织及描述地形、地貌、动植物和建筑物,创造出深远的意境。从各个方面表现出王维诗中的风景园林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1)
龚贤作为金陵八家之首,世人对其有"黑龚""白龚"之称。该文从他的"白龚"艺术风格探究到他的"黑龚"艺术风格,并从龚贤的代表性作品分析他的白黑艺术风格及其转变之路。龚贤艺术风格的独创性影响了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等现当代国画大家。该文就龚贤"白龚"到"黑龚"风格的转变进行分析,从龚贤的际遇、交友、师从、心态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绘画创作,以期为研究龚贤绘画艺术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0)
漆画从属于艺术,创作者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反应。笔者从创作心理层面分析研究漆画艺术,对现代漆画创作意识层面进行探析,从而找出现代漆画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这样的研究将有利于现代漆画的创新与发展,并推动漆画领域对心理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
唐寅自经历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后,创作了大量具有佛禅意趣的诗歌。唐寅佛禅诗的题材广泛,表现了在佛禅思想影响其对自我、生命、社会的理解。诗歌艺术方面,尤其是语言、思维方式与前代同类作品相比亦有相当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123-124
朝鲜文人李德懋、柳得恭等人来华,通过潘庭筠、李调元等人了解了袁枚的为人与作品,并将其人其诗引入朝鲜。朝鲜诗家非常关注袁枚及其诗论和创作,他们基本认可袁枚的诗坛主导地位,也很赞同其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学理论,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所受益。在诗歌创作方面,朝鲜诗家欣赏袁枚怀古诗的豪迈,同时也批评了其它一些诗作的浅浮绮靡。这充分说明,朝鲜诗家已经对袁枚有了相当成熟的认识。朝鲜诗家对袁枚及其诗论、诗歌的积极接受与批评,是清代中朝诗歌交流史的重要一页,对袁枚研究的拓展及东亚汉诗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5)
"纵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到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志、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立价值。"该文通过分析雕塑与诗、书法、绘画之间的联系研究雕塑,同时探索如何将诗、书、画融入雕塑,以诗、书、画的境界创作雕塑,以神韵为中心,探索体现在雕塑、绘画、诗歌、书法上的气韵,分析各种艺术语言表达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5)
水墨艺术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也是代表中国人文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创作过程无论是在表现主题、造型思维还是描绘手法上,都与儿童绘本创作有着相通的地方。因此,将传统水墨艺术引入儿童绘本创作,在发扬民族特色和提高儿童审美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该文从儿童绘本创作对传统水墨艺术的画面布局特点、留白技法、审美意境三个方面的具体运用,分析如何将传统水墨艺术融入儿童绘本创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2):44-47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