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同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的同步运动过程,将各个分系统分为同步主系统和同步从系统,采用串行同步总线实现了同步主系统的状态发布;分析了分系统与自身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通信,采用高速串行传输链路实现了分系统与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与通信;搭建了同步实验平台,对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的同步机制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该平台稳定可靠,满足系统同步性能要求和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具体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液压同步回路的原理及优缺点,通过工作原理和试验效果分析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快速转换平台同步控制方案,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分流集流阀同步控制回路解决了快速转换平台工况同步升降问题,是一项具有推广意义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多通道数据的高速采集问题,文中讨论了一种基于LabVIEW平台的USB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了USB芯片CY7C68013和A/D转换芯片MAX1320并配合FPGA技术实现多通道数据的高速同步采集,同时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了对多通道采集数据的文件存储、显示和分析.经调试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可靠实时.  相似文献   

4.
基于在亚同步和超同步工作模式下实现能量转换的双馈感应风力发电工作原理,设计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实验平台,主回路包含三相绕线式异步电机、代替风力机的直流调速电机、直流伺服驱动器、双PWM励磁变换模块和各类低压电器,控制电路包含TMS320F28335型DSP、EP1C12Q240I8型FPGA芯片、采样电路、驱动电路和PLC控制回路,监控电路主要包含PLC上位机监控系统,通过组态软件对风速进行控制和监控,最终实现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实验平台的实物研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对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同步误差系统的积分和微分处理,将同步问题转换为最小化性能指标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混沌系统的异结构同步.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对磁悬浮轴承进行转子位移同步悬浮控制的策略,建立了位移同步悬浮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基于状态重构机理实现转子位移同步,按状态空间法设计状态同步矩阵和系统闭环状态反馈矩阵,并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所使用的剪叉式升降平台液压系统和钢结构的分析,阐述不同的液压系统和钢结构对升降台液压缸同步的影响。提出使液压升降台平台液压缸同步的改造方案,指出改造液压系统调试注意事项。通过液压系统和结构优化两方面的改造,使平台的同步问题得到解决,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机电设备状态监测诊断工作中存在所用仪器的生产厂家繁多、功能各有所长、测试数据格式无法统一和彼此无法互通等问题,设计研发了机电设备振动分析数据转换处理平台,并介绍了该平台的构成、功能划分和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该平台的建立,使舰船装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工作的规范化成为可能,为装备的使用管理、维修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监测数据的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用于视障人士电子阅读的机械式点阵显示系统。该系统通过小棘爪锁定显示针的不同位置以保持触点的状态,采用Z向驱动器配合XY移动平台顺序控制每个显示针的凸起,而后由复位驱动器统一复位,从而实现系统中多个触点的凸起和平整状态的自动切换。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单个Z向驱动器的系统可在1分钟内完成54个触点的凸起和平整状态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10.
张驰宇  王奎华  未永  刘冉 《机电工程》2020,37(8):989-992
针对工业CT运动平台的控制问题,尤其是两轴同步运动的问题,研究了运动平台的控制方式,尤其是同步运动轴的同步控制方式。基于欧姆龙Sysmac自动化平台,设计了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组成、通信协议、轴的配置、程序的设计。为了满足高精度的定位要求,对于运动轴采用了全闭环控制;针对同步运动问题,利用欧姆龙PLC内置的电子齿轮功能,设计了2种同步运动模式,编写了程序;结合非同步运动,利用运动平台对其运动性能和定位精度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单轴定位准确,同步轴之间同步运动位置偏差仅为0.8μm,明显优于其他模式,系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工业机器人网络控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视觉的网络控制模式,解决了多工业机器人的网络控制问题。通过对DVT视觉系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构建视觉系统的方法和策略;并应用到机器人研究平台中,实现基于视觉的多机器人网络控制。物流实验中,动态抓取的准确率不低于98%,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节能环保的目的,以一款正在开发中的Plug-In柴电混合动力轻型商用车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模糊逻辑控制策略。以仿真软件AVL/Cruise和Matlab/Sumilink为平台,通过联合仿真的方式对两种控制情况下的工况进行了模拟,验证了两种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逻辑门限控制系统的开发,并利用dSPACE/MicroAutobox将其控制模型生成快速控制原型,进行了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逻辑门限控制系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整车经济性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冰蓄冷空调系统冷机出水温度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冷机出水温度优化控制策略,对被控温度进行优化设定,使系统能够调整优化以适应负荷和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并在建立的冰蓄冷系统仿真器的基础上,对该温度的优化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比较了恒定设定控制和优化控制对整个系统能耗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机CAD/CAM数控网络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CAD/CAM数控网络系统,该系统以Windows2000Server为操作平台,以流行的CAD/CAM软件为软件平台, 通过网络数据通讯和中央计算机集控,实现数控自动编程、DNC直接数控加工。该系统用于中小企业的生产实践,同时可 用于科研、教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种采用行星齿轮机构的新型重度混合动力系统,为了缩短其开发周期,设计了该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分析了该系统试验平台的总体结构和控制原理,制定了该混合动力系统在驱动工况和制动工况下台架试验控制流程。利用MATLAB/Simulink与dSPACE实时仿真平台开发了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硬件在环试验控制系统,对系统的相关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能较好地验证新型混合动力系统的各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协同制造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可靠性信息化的需求分析,指明了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构筑基于Internet的可靠性信息集成和协同平台的实施策略,制定了可靠性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体系和规范,开发了跨平台的主题数据库,使之成为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快速决策的支持平台,以提升协同制造系统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率问题,以机组输出功率最佳为控制目标,研究机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建立了风力机特性数学模型和液压主传动系统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直接风力机转速控制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并对其控制率进行推导与分析。以30 kVA液压型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台为基础,针对所提出的最佳功率追踪控制方法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永  林辉 《机电一体化》2011,17(1):78-82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磁场定向控制,设计了结构紧凑的单轴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系统控制以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构建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的位置、速度、电流三闭环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系统软件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启动快、响应快和控制精度高等特点,为基于DSP的二维稳定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和开发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六自由度平台的优化设计及控制策略,需要对系统进行详细建模。针对液压六自由度平台仿真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机电液联合仿真的建模方法。采用AMESim对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建模,Virtual.Lab对平台机构动力学部分建模,通过软件之间的接口将机械、液压控制系统两部分模型联合,建立液压并联机构的通用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与传统数学建模方式相比,该方法发挥了各软件的优势,使建模过程简捷且高效,适用于复杂装备的设计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the control of a PMSG based wind energy system. The proposed MPC considers the model of the converter-based system to forecast the possible future behavior of the controlled variables. It allows selecting the voltage vector to be applied that leads to a minimum error by minimizing a predefined cost function.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MPC are low current THD and robustness against parameters variations. The 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is based on the system model to compute the optimum voltage vector that ensures zero-steady state error. The optimum voltage vector is then applied through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SVM) techniqu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Dead-beat predictive control are low current THD and constant switching frequency. The proposed control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and detailed for the control of back-to-back converter in a wind turbine system based on PMSG.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environment too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developed prototyping platform) are presented in order to show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onsidered control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