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3)
五代两宋时期的壁画艺术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其鲜明的特色。文章分别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进行分析,指出五代两宋时期的壁画并未逃脱唐代壁画的风貌,并已显式微的态势,但仍富有装饰趣味和民俗气息,具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3)
<正>2016年6月21日,"文化国门名画大观——《韩熙载夜宴图》数字艺术展"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E区"吴门烟雨"景观区向旅客开放。该展演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故宫藏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表现语言之一。花鸟画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传统工笔花鸟画形成于唐朝,成熟于五代,至两宋高度成熟。它的色彩艺术经历了隋唐时期的辉煌,宋代的宁静雅致,到元代以"水墨为上"。传统工笔花鸟画设色方式是"随类赋彩",淡彩与重彩是传统工笔花鸟画色彩表现的两种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5)
花鸟画在五代时获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花鸟画给世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黄筌的作品为后代树立了工笔花鸟画的典范,是之后两宋时期花鸟画高度繁荣的先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8)
山水画的构图与形式与山水画的生命力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作者理念、立意、修养、情感等在画中的直接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下,中国画家看山水是"万物皆备于我",自然物象在他们眼中充满无限的生机。这也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构图上采用的是一种"以大观小""与物推移""自由组合"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物我两融",注重主观意识和真实情感。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典型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自唐代形成独立画科以来,经五代到两宋发展至顶峰。在中国花鸟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名家众多,流派各异,从花鸟画的审美特征、绘画形式以及各种技法特点来看,其特点大致可总结为富贵典雅、精致可人、简洁纯朴。文章试图从美学角度阐述花鸟画存在的缘由及其广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工笔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态和表现形式表现出来,以大自然的花鸟鱼虫抒发人的精神情感。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五代和两宋,可以说从成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宋代工笔花鸟画对当今的工笔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0)
五代两宋时期,中国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物画实现了人物与背景的完美结合,背景的真实感也有所增强。文章主要研究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书法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跟绘画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虽然是两个领域,但是实际上密不可分,祖先最初发明的古文便是从以象形字开始,即以图画的形式创造了文字,所以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性质其实是相似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对在各时期的绘画历史中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书法用笔对我国早期、唐朝及五代两宋时期人物画艺术的影响作出了详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运斤堂札记     
(十四)、“以大观小”和“小中见大”沈括(1031—1095)是我国宋代的学术通才和巨人。他的《梦溪笔谈》博学达识,得到古今中外学人的一致好评。宋朝晁公武说他“高材博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英国的李约瑟教授则称其《笔淡》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笔谈》所记匠师喻皓撰《木经》三卷的事迹,常见建筑史家引用。但他关于“以大观小”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西,是杭州最古老的名刹,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以历史文献、舆图、老照片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场调查,探索灵隐寺唐五代至近现代的建筑布局的演变历程,将灵隐寺的建筑布局分为四个阶段,即唐五代时期、两宋时期、明清时期及近现代时期;同时,通过分析各时期寺院布局、功能分区和典型建筑的异同,试图揭示灵隐寺建筑布局演变的规律和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2.
尽管作为一个集合概念,"第五代"中国建筑师已逐渐显影成像,但与前代建筑师相比,其创作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价值多元性和形式差异性,使得"第五代"建筑师很难作为一个统一的"世代共同体"被总结和呈现。在对"第五代"的认知上,强调研究共同体一致特征的传统"代际观法"开始失效。文章尝试采用"代差视角",考察中国建筑师在代际演替过程中"代差优势"的作用;指出"乌托邦叙事语境"的裂解,给"第五代"带来了某种历史性超越机遇;最后全面论述了"广义消费语境"下,"第五代"在不同建筑领域创新性的"代差叙事";并预测随着互联信息的充分流动与高频迭代,中国建筑师的断代划分将因代差消失而不再继续具有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清代文人刘大观曾评论道:"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则称刘大观之言"洵至论也"。本文暂不谈杭州园林如何,旨于浅谈同位于江苏省的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的差异,尝试分析其差异的内部原因。苏州、扬州位于江苏省,隶属于江南一带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地在地域、历史、文化上都有其相似点,两地的古典园林风格同属于江南古典园林系统,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极高成就,造园风格相近却又  相似文献   

14.
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初识世博,称其为"万国博览会",又称"炫奇会"或"赛奇会"。第一位走进水晶宫的中国人是张德彝,他在《六游水晶宫》中这样描写亲历的博览场面,"灯火烛天,以千万计。奇货堆积如云,游客往来如蚁,别开光明之界,恍游锦绣之城,洵大观也。"此番描述或许让人瞬间恍惚:世博会原本离中国人是那么远?其实还真是那么遥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
两宋吸取前朝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构建了完备的中央财计体系,使得在唐代提出而未得到应用的"量出制入"财政原则,实际在两宋得到了贯彻实施。文章从宏观上对两宋中央财政机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从微观上对两宋官厅会计的簿账、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和库藏制度的变化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两宋财计的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1)
该文作者从丹纳《艺术哲学》出发,以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为理论基础,分析两宋人物画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通过解读传统经典文本,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9,(16)
本文针对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历史转折进行研究,分析南宋院体山水画在这个时期所起到的变化。两宋以"刘马李夏"为代表的院体派山水画开始从"物镜"转入"心境"的变化,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转折时刻,也是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时代。虽然南宋院体山水画在当代并不被大众所津津乐道,但是这并不能抹去南宋院体山水画在发展过程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4,(10)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到了五代、宋初的时候,已经高度成熟,并占据了画坛的主导地位。五代的董源是江南山水画的创始人,他以独创的"披麻皴"来表现江南的秀美景色。而宋初的范宽则是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用"雨点皴"成功地塑造了北方山川的雄浑壮美。他们都是能够代表各方山水画艺术特色的伟大画家,以同样的绘画题材,表现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采,并对后世的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两宋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许多山水画技法及表现形式都始创于这一时期。无论是皴法、笔墨或构图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水墨画的主要表现风格,尤其在倡导“水墨为上”的文人画中,更占有主导地位。它以水为媒,以墨色的浓淡干湿为主要表现手段,追求笔情墨趣,画面单纯自然、生动活泼。可以说山水画画风在此时已经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国际获奖是全球化时代对建筑实践价值的肯定,第五代中国建筑师以国际建筑奖见证了该群体的成长与崛起,对技术的重视成为极重要的获奖原因,也是同前几代建筑师相比巨大进步之处。文章从近些年该建筑师群体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获奖作品入手,分析奖项评选标准;以获奖作品作为线索,探讨建筑师群体的设计实践技术体现。认为其实践中通过对材料与建造的再认识实现创作的理性化,意识与策略的共进促进传统以更具时代性的方式再现,以实现对"物"的升华,进而反思技术如何体现创新与对现实的关注,最终得出第五代中国建筑师技术创造性的群体设计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