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雕有翡翠、白玉、碧玉、松石、玛瑙、珊瑚、岫岩玉、水晶等。北京的雕刻匠师历来善于按料设计、因材施艺,其作品多活泼生动。牙雕象牙雕刻产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有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其中,北京牙雕  相似文献   

2.
钱舜 《现代装饰》2013,(5):199-200
正玉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亿万年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是极其稀少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解决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玉石原料色彩利用,对玉石原料进行综合运用,重视玉石原料的从分利用,使资源利用最大化。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雕业所使用的原料,是高贵的玉石材料,它在自然界分布有限,且是不可再生性资源。玉石由不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素活"是玉石文化的一个术语,是玉雕艺人根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及相关器皿的造型塑造演变而来的。"雅活"是人物、动物、花卉、山水雕刻的总称。素活格调高雅,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与民族精神。雅活是艺人、大师追求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独山玉是岩浆多次作用的产物,目前仅在南阳独山产出,色彩丰富是其与其它玉石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与翡翠、和田玉等相比,独山玉目前的市场价格存在洼地,正是投资买入的良好时机。收藏独山玉既可以收藏料好、工艺精的玉雕成品,也可以收藏高档次的玉石原料,收藏后者,简捷方便而且增值空间更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
由于玉石材料本身的价值和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所限,在玉文化绵延几千年后的今天,虽然中国其他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与审美品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现代转换,但中国的玉石雕刻依旧沿袭以往的审美形制,程式化风格十分明显,整体的艺术创作脱离了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缺乏当代艺术所应具有的艺术表现力。该文从艺术家对于当今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出发,对当代艺术体现的观念性进行分析,指出当代玉雕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玉雕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存在的差距,将当代艺术对新观念、新材料的运用引入当代的玉雕艺术创作,以期为当代玉雕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8)
<正>近年来,龙游县着力培育黄龙玉产业,打造"中国观赏石之乡",建设"赏石文化城",开发"石文化产业"。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以此为契机,于2014年设置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由云南省玉雕大师林霖铃教学团队常驻学校授课。该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面对一块玉石原料,同学们需根据其形状、色泽、质地进行构思,选择什么题材,如何构图、取舍,用什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9)
徽州竹雕是传统的徽州四雕之一。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刻出各种书画。竹雕创作题材包括名人的书法墨迹、壮美的山川风貌、美妙的神话传说、千姿百态的珍禽异兽等,题材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中国人的崇尚和喜爱。玉雕是玉文化的延伸和升华。玉雕是玉雕师选择天然玉材,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后,用玉雕工具由表及里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之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玉雕创作是创作者将设计理念和雕刻技艺通过玉石完美呈现,使之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的艺术。笔者从事玉雕行业已经19年,根据长期的实践和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玉雕创作观,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和从事玉雕创作的同行互相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9.
罗强  刘秋攒  李向荣 《石材》2013,(3):20-26
中国石文化记行的一干人马在去年深秋时节来到了豫南重镇——南阳。自古南阳出人才——像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张仲景,当然还出石材,还出玉石。南阳将给我们石材人展现怎样的风采呢?不产玉的"中国玉雕第一镇"——走进"玉雕之乡"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这里不产玉,却是闻名遐迩的"玉雕之乡"。这里地处内陆之地,却有5万多名能工巧匠每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5)
造型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空间艺术,物质材料作为媒介对造型艺术起着制约与支撑的作用,特定的质材适用于特定的造型,造型艺术如果用材不当,即使艺术造型再好,也会留有缺憾。因此,设计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选择、利用并发挥与特定造型相适应的质材的质地特性和表现力。因材施艺是为艺术造型服务,增强艺术审美价值,艺术家应根据物质材料的质地、固有色以及天然纹理等并加以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造型艺术设计,使质材的天然美得到升华,最终使造型艺术品显得更自然,更具有装饰美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朱继存 《石材》2001,(1):48-51
岫玉,是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久负盛名的主要玉雕材料,按照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中心颁布的标准释义,为蛇纹石质玉。岫岩玉,单指产于辽宁岫岩县的蛇纹石质玉,是我国传统的古玉雕材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玉雕材料工艺品畅销国外,被誉为“东方工艺”“东方艺术”,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6)
玉雕专业教学主要是围绕玉石设计课程和玉雕技法课程展开的。玉雕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是实现玉雕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制订玉雕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计划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建筑界兴起的"表皮建筑"和表现建筑透明感和色彩感的思潮,介绍了一种新建筑材料一玉石对该建筑思潮的彰显和诠释.同时从材料性能、加工技术、材质搭配、文化背景等方面解析了玉石在建筑设计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目前玉石作为新建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9)
玉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艺术珍品的呈现不仅让人们热衷于收藏玉石,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内涵。创作从来都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与原料反映出对生活的感受及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化生活内涵,是对生活的升华,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现今,玉石文化的发展从最初的艺术创作到当前的玉器收藏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但是一旦成为市场上具有商业价值和投资潜力的商品,玉石文化便可能逐渐脱离文化的范围,其艺术创作也渐渐忽视了玉石艺术的文化内涵,"工"与"料"孰轻孰重,正是当前玉石研究中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无论如何,玉石文化必须回归艺术本身,人们应该从美学的角度欣赏、研究玉石艺术,而不应当只将其作为一种流通于街头巷陌的商品。在中华玉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精品,基于艺术文化本质研究玉石艺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把玉石艺术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
<正>专业介绍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是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的玉雕方向由云南省级玉雕大师林霖铃教学团队常驻学校授课,培养学生在玉石加工、设计、营销、鉴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可考中级宝石琢磨工、宝玉石检验员等技能等级证书;木雕方向与国  相似文献   

16.
用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认清混凝土原材料的本质,提出了在实际生产控制中混凝土应如何针对材料"因材施方",对材料变化即时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全球最大的玉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石佛寺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西北约10公里处,距离南阳机场30公里。石佛寺镇以玉雕为特色支柱产业,是国家命名的"玉雕之乡"。玉雕原料丰富,产品种类齐全。全镇现有玉雕从业人员近5万人,各类玉雕加工企业(户)1万多家,年产销玉雕产品10亿多件,其中独玉"万里长城"被誉为国宝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古老悠长的玉文化和风景秀丽的赵河水构成了石佛  相似文献   

18.
侯建华 《石材》2013,(9):52-55
(根据作者在首都科普大讲堂上的专题讲座整理)近代工业革命后人类发现了天然石材里惊人的美丽在漫长的人类使用石头的历史进程中,石头一直只是作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基础材料和用品材料。而对石头的美至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予考虑的(珠宝玉石不在此讨论中,因为珠宝玉石最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5)
目前,玉雕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人们的消费观念由以往的温饱思想转向享受思想,消费行为由生存资料消费转变为发展资料消费,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升,对一些艺术品开始有了鉴赏能力,开始发现艺术品的美,所以也就逐渐对艺术品有了大量的需求,包括玉雕艺术品。这样大的市场需求,对玉雕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需要玉雕行业的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出大量的玉雕师,以供给社会需求,又需要注重玉雕师的培养质量。所以,采用良好的玉雕教育人才培养方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玉雕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对玉雕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出玉雕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为玉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所以,该文作者分析玉雕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宋建国,首届玉石雕刻大师,2010年获北京工美行业特级中华玉雕大师的称号。他的写意山子玉雕改变了精细秀丽的扬州山子雕一统天下的格局,把国画审美逐步融入玉雕创作之中,增强了玉雕作品的文化含量,从中展露出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精髓和神韵。把写意性意象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的设计中,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形成文化意蕴厚重、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玉雕界一道醒目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