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山西建筑》2006,32(19):28-29
从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的语言、设计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倡导建筑风格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实现建筑、人、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侠 《山西建筑》2002,28(9):11-12
对迈耶等三位建筑大师的创作实践进行了扼要分析;对新现代主义的孕育,发展过程加以论述;并提出这一潮流产生的内在根源,希望能对我国当前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艺术在人们的喧闹声中宣告了自己使命的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尽管强烈地否认自己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任何的联系。认为自己是一种全新艺术,但事实上它无法摆脱自己与现代主义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吴丹  陈飞虎 《山西建筑》2007,33(5):50-51
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与特征,尝试在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建筑观的对比中辨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内涵所在,以期在当代文化思维变化的背景中,对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和文化特征有所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近代西方建筑思潮的发展与变革, 着重对当代世界两大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与晚期现代主义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在设计思想、审美取向、技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上的辨证对比, 试图揭示建筑艺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之后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特点,建议我国建筑师应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吸收和扬弃,用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和手法,把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功能、经济、美学等融为一体,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发展出现了多元、多价的特点,建筑创作中的新观点、新倾向层出不穷。新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作趋向,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对中国建筑创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流派特征 新现代主义这一概念1982年由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明确提出,但其设计实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纽约出现“纽约5人小组”这个以晚期现代主义为特点的建筑集团以来就开始了。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以包豪斯校舍、萨沃伊别墅等现代主义经典建筑为楷模,发展白色的、无装饰的、高度功能主义形式的风格。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现代建筑是20世纪初在欧洲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现代建筑成为国际式风格,而且影响到全世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的厌恶而产生的,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开创了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姚安海  金缨 《华中建筑》2008,26(2):31-34
该文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书元 《华中建筑》1999,17(1):47-49
文章主要以建筑为中心,从大文化视角,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11.
文章梳理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端、发展中形成的理论和具体的建筑实践,总结了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方面特征——装饰主义、文脉主义和隐喻主义,并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后现代建筑大师罗伯特文丘里、里卡多波菲尔和米歇尔格雷夫斯的建筑理论和作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曹稳 《安徽建筑》2014,(1):16+86-16,86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起源于西方,是20世纪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流派,主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形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后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从建筑语言与审美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状,探寻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  相似文献   

14.
崔彤 《世界建筑》2003,(12):93-94
在21世纪,至少可以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一个相对公证的评判,其原因包括我们在不断摆脱国际评论家“干扰”之后,在建筑体验中可以获得真实印象,进口“原装”的建筑并不像原装汽车那样容易感知,也不象绘画,电影,音乐之类感受真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建筑经过百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设计与思潮百花齐放的阶段、建筑思潮一枝独秀的阶段,以及建筑创新层出不穷,建筑思潮却集体沉默的阶段.今通过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外围要素的影响来梳理现代建筑思潮的发展根源以及当前建筑现象,来阐述目前建筑思潮整体缺失的内在原因.希望以此在当前缤纷繁荣的建筑发展环境中保持一种清醒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6)
后现代主义具有多元开放性,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强调设计的个性与民族特性等,通过借鉴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高校建筑不应该片面地追求其功能性。文章从现代高校建筑的设计实践出发,以校园建筑的风格问题为立足点,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合理性,强调校园建筑要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李敬平 《山西建筑》2009,35(19):15-16
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豪中  徐娅 《山西建筑》2007,33(25):9-11
对关中地区城中村的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城中村建筑与城市建筑的区别,分析了城中村现代主义住宅的特征,以期对21世纪建筑的发展定位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萧默 《建筑学报》2005,(8):14-17
文章回顾了西方建筑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及各种新潮流派的发展历程,主张立足于中国国情,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回归现代主义的"合理主义"的基本精神,借鉴后现代主义对于传统的关注,反对新潮派的个性张扬,走中国自己的"新现代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仝晖 《建筑师》2005,(1):33-36
观念的分析与比较是建筑认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尝试在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观的对比中,辨析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内涵所在,以期在当代文化思维变化的背景中,对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有所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