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柳泉煤矿为了技改工程的需要,对原风井进行垂直延深,改为箕斗提升.针对这项贯通工程,通过采用井上、下平面控制、主井井筒联系测量等多种测量新技术,优化贯通设计方案,统一了井上、下坐标系统,保证了箕斗井延深工程的圆满贯通,为类似的贯通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北皂煤矿海域东风井工程,是自投产以来井上下的首次贯通。针对该项工程,通过采用类比的方法和采用多项测量新技术,优化测量方案,对井上下的资料进行统一改算,确保了海域东风井的顺利安全贯通,也为今后类似情况下的工程贯通测量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芦家峪风井井上下顺利贯通,并满足风井施工和工程安装精度要求,实施了地面GPS控制测量、井下控制导线测量、陀螺定向等工作,完成了芦家峪风井的联系测量任务,并完善了长平矿井的测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黎伟明 《煤》2023,(3):92-95
魏家地煤矿通过误差预计优化贯通设计方案,井上下采用GPS卫星定位、光电测距导线测量、防爆全站仪、陀螺全站仪等多种测绘仪器和方法,克服了地面井下复杂的作业环境等不利因素,确保了东二采区管子道高精度贯通。通过此次大型贯通测量,测量人员增加了工作经验,也为类似贯通测量工程的矿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集矿混合立井的施工中,采取了分段施工立井贯通新措施,为了确保贯通误差要求,消除系统误差的累积影响,故采用了独立的控制系统,测量定向采用陀螺仪定向,实践表明,贯通的误差值均达到了预期要求,可为类似贯通工程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冬瓜山副井延深工程测量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富强 《采矿技术》2010,10(5):97-99
冬瓜山工程设计有5口1000 m竖井,其中冬瓜山副井(1023 m)由原混合井延深改造而成,在混合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延深部分按设计全断面一次成井,然后破岩柱贯通并上、下同时进行安装,测量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采用多测回和导线联测等方式,有效地满足了施工对测量贯通精度的高要求,取得了各项数据符合设计要求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7.
矿区地面控制网的统一布设是保证矿井贯通测量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两井之间的贯通需要井上下坐标系统一致。当贯通测量在不同时期建成的井筒之间进行,且矿区原有控制点破坏严重时,此项工作尤为重要。在对测区情况和已知点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梧桐庄矿副井与南风井立井贯通测量工程地面平面控制网,完成了各项数据处理工作,并对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为立井贯通测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红旗煤矿主、副井贯通的需要,在地面进行了GPS静态控制测量,确定了矿区内的控制点,为矿山生产奠定了基础;并采用了长钢丝进行投点、长钢尺导入标高、陀螺定向与全站仪测量等技术,完成了主井联系测量工作,统一了井上下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9.
矿山坐标系统的统一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效勤  樊耀广  杜五一  贺进军 《煤》2003,12(4):52-54
探讨了矿山开采中不同时期测量工作坐标系统的统一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以解决井上、下对照和大型贯通等重要工程问题,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新登煤矿位于登封县境内,是我省重点地方煤矿之一。该矿设计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扩建为60万吨/年。为此需新开拓一副斜井,满足生产需要。副斜井设计长度623米,高差119米,设汁坡度10°48′,提升方位52°12′。为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全断面井上下相向掘进一次成巷的施工方法,要求水平偏差小于0.2米,竖直偏差小于0.1米,贯通点(K)在井筒中下部。按常规作业,很难保证贯通点的精度。为此,我们在该矿贯通测量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应用红外测距导线,布设井上下首级控制进行测量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工程于1989年7月15日顺利贯通。由于施工精度高该矿比较满意,现将具体作法简介如下。 一、地面控制测量 利用矿区附近的两个四等控制点,施测一级EDM(电磁波测距缩写)导线6423米,过渡到主斜井口附近的近井点(A)及办公楼点(B)作为平面首级控制。为了避免和减少起始点误差对贯通点的影响,将A点做为基准点,如图1。由ABC三点组成一个三角形,以A点坐标和AB方位为起算数据,用DM502红外测距仪施测边和角。同时,以A点开始,分别向井下及副斜井筒市设EDM导线,参考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