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类交往的出发点、交往的平台、交往的形式、交往的理想目标、分工与交往的关系及普遍交往、合理交往等方面,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交往的论述.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交往的理论思考无不彰显人的存在,他们是在交往的前提中突出人,在交往的异化中救赎人,在交往的理想境界中来定位人.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分工作为切入点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私有制、阶级、国家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形成了重要的分工理论。文章通过解读文本,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对于建构唯物史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活力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社会活力思想的具体内容.认为社会活力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传统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不仅对批判传统资本主义有效,而且对批判现代资本主义也有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活力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是批判的武器,同时也是建设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从所有制的产生和本质,所有制与阶级的关系,所有制的形式以及所有制的消亡等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关所有制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企望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所有制理论作原典式解读。  相似文献   

5.
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阐述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革命及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唯物史观建构了完备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人的发展的论述。阐述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发展的制约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逻辑。他们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通过阐释唯物史观,揭示人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异己力量和虚假共同体所控制、束缚的现象,从而提出了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人之个性解放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现在的人只是片面发展的人。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分工的作用,而是要坚持用辩证的眼光理解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并对私有制进而对分工做了深入的历史性考察。分工一方面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另一方面,分工也不断地产生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时代意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所蕴舍的理论价值,强调交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指出交往对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他们将"现实的人"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实现了自然和历史的有机统一、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并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两个文本以异化劳动为核心,从宏观上阐述了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影响及其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大推动作用。其中,《形态》对马克思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的初步系统表述,标志着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及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物质生活关系中的个人出发,揭示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律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本文梳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意识形态学说内容,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15.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逐步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羁绊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其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内容已经渗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可知,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等相关信息。这对于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从全新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提升,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关系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认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形式复杂、批判性不足、生活化程度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未真正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并不明显。直面当前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应该努力实践意识形态的批判性以及意识形态生活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跃文官场小说《国画》是一部承接鲁迅国民性批判精神的力作;作品中主人公朱怀镜貌似堂皇的种种“官场智慧”中,隐伏的是严重的国民劣根性,这一灰色官员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批判;在中国当代文学国民性批判主题日渐被悬置的背景下,《国画〉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近代文坛巨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为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打破了当时日本文坛盛行自然主义,题材仅限于男女恋爱和人情纠葛这一僵化、毫无生气的局面,给明治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小说通过猫的视角,辛辣地讽刺了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深刻地揭露了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克斯译本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杨译《红楼梦》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非常时期完成的,所以译文不得不体现出当时国内政治需要。又因为译者希望体现出原书中的文化成分,所以主要采用了语义翻译法,以忠于原文为首要考虑。而霍译《红楼梦》为了适应西方读者的口味,舍去了原书中一些次要的细节,注重翻译归化,主要采用了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20.
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理解的生产本质、引领的人生价值是指引社会发展的科学观念,这种科学观念的科学性建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引.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保证主流意识形态所主张的科学观念被社会成员所信奉,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信念和社会成员的人生信仰.消费主义思潮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生产异化、商品符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