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青岛市工业遗产众多,但随着青岛的快速发展,以谋求经济效益为先,大量的工业遗产被迁移或拆毁,工业遗产遭到大量破坏。文章将共生思想引入工业遗产,首先阐释了共生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科学内涵,论述了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指导关系;其次以共生思想为视角,总结提出青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最后以青岛国棉六厂为例,加以具体论证,旨在探索一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新思路以及工业遗产与城市共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工业遗产研究,大多以遗产论遗产为技术路线,并多关注于建国以前的工业遗产,忽视了建国初期的工业遗产。苏联援建的"156"工业项目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它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以太原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11项"156"工业项目为核心,将其与太原晚清、民国工业遗产相比较,分析太原"156"工业遗产的特征和价值。太原"156"工业遗产是太原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遗憾的是,太原"156"工业遗产或遭到破坏,或处于被动保护,对其的研究迫在眉睫,反思太原市在工业遗产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了太原"156"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中建筑》2021,39(6)
工业遗产是记录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理性记忆与珍贵财富,西安地区的工业遗产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性与重要性。该文从工业遗产价值认定的问题出发,分析我国工业遗产认定中的区域特点,以西安工业遗产为研究范畴,建立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从历史、科技、社会、艺术四个方面建构西安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并对十二条标准进行阐释与示例说明。在明确西安工业遗产登录范畴的基础上,以历史年代与遗产稀缺性的相关性为考量,拟定西安工业遗产"自动登录"与"评估登录"两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成果,利用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是否存在工业遗产廊道以及工业遗产聚集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确定了天津市工业遗产空间分布结构的特点为:存在工业遗产廊道且距离交通线路越近分布越密集;工业遗产聚集区以海河为轴,集中在市中心和滨海新区.文章对于天津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天津...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价值取向上与传统遗产明显不同。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时间起点,从现代工业建筑入手,总结并归纳出从工业建筑发展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的四个标志性阶段:工业建筑"现代化"时期、工业建筑"艺术化"时期、工业遗存"遗产化"时期以及工业遗产"博览化"时期,以期厘清工业建筑遗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为工业建筑的多元价值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青岛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润生  朱宁  高琦 《工业建筑》2013,43(1):14-16
通过介绍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分析青岛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并借鉴优秀改造实例,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应以追溯城市记忆和提高工业遗产适应性为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作为目标;以强调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合理制定保护和再利用方式及具体策略为主要内容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科学认识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是构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路的基本依据。以中东铁路成高子—横道河子段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世界遗产话语体系中的遗产线路思想作为理论切入角度,结合中东铁路是由火车站点构成的特性,建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理论框架,对研究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进行单体层次和站点层次的价值评价分级研究。为人们理解遗产线路视野下的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提供参考,也为中国其他类似铁路工业遗产提供价值评价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契合工业遗产保护的趋势,工业遗产公园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综述工业遗产公园发展历程,归纳工业遗产公园营建的空间模式和特征;解读"生产单元"作为工业遗产公园空间和景观的规划方法模式,希冀拓展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视角。结合黄石"东钢"工业遗产公园的规划,解读工业生产单元导向下的价值评估、污染治理、建筑干涉、功能分区、景观组织和项目建构规划过程。阐述基于生产单元模式、以生产流程展示为目的的工业遗产公园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后工业时期,工业遗产的利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欧洲国家的工业发展史较长,在20世纪60年代后,对后工业化时期以工业景观改造为主要措施的工业遗产利用案例较多且较为丰富具体,以德国鲁尔区为样本展开分析,总结德国对工业遗产进行工业景观化改造的经验和措施,探讨在工业景观策略背景下工业遗产利用的措施和方式,为国内工业...  相似文献   

10.
季宏 《建筑与文化》2016,(12):148-151
在工业遗产的生命周期中,化工类工业在工艺流程全面革新的基础上带来工业发展,这种变革不断影响工业历史遗存的延续,对这类遗产的真实性认定与价值评估应从活态遗产的视角展开。本文以天津碱厂为例,从工业遗产的类型特征出发,从真实性和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真实性和工业遗产中的非物质遗产、真实性和工业遗产中的选址与环境等方面展开化工类工业遗产真实性的探索,继而指出真实性研究基础上的保护对象认定与分值加权的差异,对我国的工业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再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的重组,城市旧工业区进入改造、整合阶段,工业遗产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按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就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中的旧建筑改造,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工业遗产建筑的特殊性已形成一种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其价值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针对工业遗产中庭院的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对目前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吴木生  安军 《工业建筑》2007,37(7):19-21
结合对某旧厂区社区化改造的过程,介绍在保护原有厂区遗产基础上,尊重原有自然条件、产业资源,结合新的功能,使社区在旧有厂区的基础上获得新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武昌沿江地区实施性规划开展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子项研究。以现状调研为基础,确定了武昌沿江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和与利用的总体思路,以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为指引,通过功能置换、景观重塑,及以传承工业记忆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板块建设,以实现地区整体复兴。重点介绍了四美塘特色文化板块的景观意向设计与若干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实践,并引发对当前工业遗产再生实践和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无锡工业遗产再利用看城市文化的复兴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民族工商业在近代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运河流淌的轨迹,从而为沿岸城市留下了许多值得保护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作为所在地区工业文明的物质载体,从被提出到现在已经得到人们的承认与重视。通过分析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对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对城市记忆的积淀、对城市文化复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重庆拥有大量的工业建筑遗产,它们正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抢救工作已刻不容缓。本文在介绍重庆工业建筑遗产概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藉此加强全社会保护工业建筑遗产的意识,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越  张昕楠  唐浩 《工业建筑》2012,42(6):12-15
通过捷克比尔森古泉啤酒厂更新的实例研究,总结出通过工业遗产更新的方式将衰落的传统产业重新激活,以带动地区产业复苏,并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方法,即:运用遗产保存与文化传承、遗产旅游与经济反哺、新工艺与活化利用等更新理念,以及采用原真性修复、新旧空间及功能的融合、厂区景观改造等更新手段。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更新,特别是现存传统产业及相关的工业遗产的更新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水营是漳州东部一个没落的历史城镇.古镇开发面临着如何在承传存续中寻求创新发展的难题.基于韧性城镇生命体系理论,从白水营古镇当前特色产业链断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告危和传统街巷空间肌理破碎等现状识别出发,探索出一套由形态、文态、业态合成的内生推力和由生态与政策制度势态构成的外在拉力共同合成的古镇复兴的动力机制.最后...  相似文献   

19.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柔  季翔 《中外建筑》2007,(4):64-67
中国城市中的旧建筑改造,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其特殊性已形成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不管是目前还是未来,旧工业建筑的改造都将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潘玥 《建筑师》2021,(6):47-57
自工业社会起,现代建筑与风土世界之间的关系呈现从矛盾到融合的复杂演变.其中,建筑师考察、认知和转换风土世界中的设计资源,修正现代建筑自身进程的思维轨迹和操作方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聚焦于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在德国、日本、土耳其等若干地区所对应的人生阶段当中,与风土建筑相关的文本著述与设计作品,分析其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发展动力和实践路径的相应改变,重拾风土建筑在现代建筑自身进程中的反思和镜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