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水利》2014,(7):I0003-I0003
6月22日,我国卉代重大水利工程——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取得成功。此次申报的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全长3200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无大水系。历经两千余年,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运河镇江段污染日趋严重,引江冲污便成了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一项常用措施。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调引江水前后大运河镇江段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水质级别的变化情况,较为客观地分析了该引水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引江冲污可作为改善大运河镇江段水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是闻名世界的古代水利工程。目前大运河的河道、遗产和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针对大运河保护对象的特点,以及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大运河遗产水利专项规划,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对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的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大运河申遗历时8年,终于在2014年6月22日梦圆多哈。大运河的成功申遗,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运河的关注,掀起研究、保护甚至开发大运河的热潮。但大运河是流淌的,依然发挥其功能的"活态"文化遗产,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在航运、行洪、灌溉、输水、改善水环境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合理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但是河道管理部门的责任,也  相似文献   

5.
大运河文化是淮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从漕运、治河等方面,概述了淮安的大运河文化历史。漕运终止,淮安大运河文化随之没落,部分历史古迹遭到损毁、破坏,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问题。淮安市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的魅力,作出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1 工程基本情况 谏壁节制闸位于镇江市东郊谏壁镇、京杭苏南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与谏壁抽水站、船闸组成谏壁水利枢纽,系太湖流域骨干性水利工程,主要服务于太湖流域湖西地区的防洪、引水和排涝,兼顾调节苏南大运河航运水位及改善水质。运行50年来,已累计引水145亿m^3,排水11.5亿m^3,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湖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淮安段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都与水利工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大运河申遗的背景下,淮安市坚持建设与保护传承并举的原则,在保护运河水系、水环境、水生态和彰显水文化特色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淮安段大运河的建设与管理,既坚持水利功能的提升,又按照申遗的需要,在治淮建设、江水北调、南水北调和航道整治等建设中,既利用历史形成的大运河主体河道效益,又为提升水利功能和文化传播而进行发掘传承。面对大运河遗产保护,水利行业必然会面临新的工作内容,面对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成果,需要积极应对,主动包容。  相似文献   

8.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水利学报》2016,47(9):1177-1187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保护工作应统筹规划、区分对待、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在用类遗产保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和运河水利科技文化史的展示宣传。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需要从多个方面深刻领悟大运河的价值.文章阐述了江苏省吴江段大运河带建设背景,结合吴江段大运河带建设现状以及其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摆问题、分析现状的方法,从实际角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适合吴江段大运河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吴江段大运河建设提供借鉴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大运河.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价值。南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山东、河北和天津,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南北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沧州市加强统筹调度,多线路、多水源为南运河实施补水,逐步恢复生态水量,推动了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沧州市为例,探讨大运河多源补水的可行性和建议措施,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生态环境是大运河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运河生态保护研究对大运河沿岸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沧州市区域大运河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及修复对策,对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水利工作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的使命和任务,确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水利立法思路,提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法应当重点处理好全局和局部、保护和利用、防洪和生态、运河本体和流域区域、当前和长远、传承和创新等关系,促进大运河防洪排涝、调水供水、水生态保护等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大运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海河水利》2012,(3):70-70
为加强对大运河遗产的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文化部起草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8日,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大运河遗产,包括隋唐运河、京杭大运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8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关于保护大运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报告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大运河功能,以大运河为核心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使之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报告还指出,大运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战略有密切联系。国家将加快京  相似文献   

15.
岳晓娟  于帆  方安丽 《人民黄河》2020,(S2):107-108
隋唐大运河的修建涉及线路的规划、水源的选取、泥沙的处理等诸多水利问题。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河南段水利文化遗产,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从维持大运河河南段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现代水利视角和思维,科学谋划,系统治理。借鉴国外在河渠水系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合理规划水源、恢复河流功能、树立生态理念、保持河流健康、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杜绝污水排放等大运河河南段保护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悠悠运河,从开凿以来,至今橹声依旧——已流淌近2500年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被称为中国享誉世界的两项伟大的人工程,作为中华先民的巨大工程,它们在中华大地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如今,万里长城早已废弃不用,千里运河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万里长城早在1987年便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化遗产名录,而与之齐名的大运河却一直不在世界遗产之列.大运河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活”的化遗产,应当跳出原来的化遗产“点”的概念,从化线路这个方面早日申报世界遗产.国家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目前亟需确定大运河作为人类遗产的特质与地位。大运河的化价值在于其整体性。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淮河、海河规划治理和南水北调等工作中接触到京杭大运河部分资料和黄河与大运河和淮河、海河的关系。从黄河的变迁和大运河兴废中看到,决定大运河兴废的是水源,黄河问题的关键是泥沙。治淮治海和解决京、津缺  相似文献   

18.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铭 《江苏水利》2008,(5):32-33
1 工程概况 三河船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蒋坝镇南端,为洪泽湖大堤穿堤建筑物,是沟通洪泽湖与大运河航运的水工建筑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大运河利用和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明 《江苏水利》2006,(10):27-28
长江黄河是大自然造就的母亲河,大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母亲河。科学利用、加强保护大运河,为后人留下传世瑰宝,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大运河:一项可与长城相提并论的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南达浙江杭州市,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