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介绍量子点、荧光微球、上转磷光、纳米磁珠为代表的新型标记物免疫层析,非免疫学层析,替代抗原层析等新型层析快速检测技术,综述其原理、优势及其在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层析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呋喃唑酮代谢物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方法 以紫外灯下呈鲜亮红色的铕荧光微球为抗体标记物, 通过调试荧光微球-抗体复合物的工作液配方, 优化检测线和控制线, 改善试纸反应性能和荧光显色梯度, 提高试纸灵敏度。结果 结果显示, 通过肉眼判断本试纸对呋喃唑酮代谢物的最低检出限为0.25 mg/kg, 特异性良好, 在冷藏条件下其稳定性可达1年。在40批次不同品种水产品的检测中, 试纸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程度为100%。结论 呋喃唑酮代谢物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灵敏、成本低的优势, 其结果易于判定, 无需专门的检测仪器, 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多环节质控和风险评估,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张国华  赖卫华  熊勇华  陈媛 《食品科学》2009,30(12):254-257
本实验通过莱克多巴胺抗原抗体的制备、量子点的制备、试纸条的组装和测试等步骤研究一种将量子点应用于莱克多巴胺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3ng/ml,检测时间为10min。本法使用方便、经济,适合于莱克多巴胺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高灵敏免疫层析检测新方法。方法 以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为标记探针,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通过T/C比值法构建定量检测孔雀石绿的定量标准曲线,并实现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高灵敏、定量检测。结果 本方法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其50%抑制率达到0.17μg/kg,最低检出限为0.05μg/kg。样本加标0.25、0.50、1.00μg/kg的平均回收率介于116.01%~122.76%,变异系数介于8.66%~11.71%(n=10),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定量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精密度。通过检测30份孔雀石绿阴性以及12份阳性的水产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无假阳性,且检测孔雀石绿含量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线性相关系数为0.9695)。结论 本研究以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为新型标记探针,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定量方法,为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筛查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荧光微球纳米粒子作为免疫标记物,偶联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制备纳米探针,建立了决明子中黄曲霉毒素B_1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 ng/m L,灵敏度为0.034ng/m L。该方法具有快速和简便等优点,可满足现场快速定量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免疫比色方法用于检测猪肉中莱克多巴胺的残留。该方法结合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高选择性特点和胶体铂颗粒(Pt NPs)与多聚酶螯合物复合物(Pt NPs-PV)的信号放大效应,能特异、灵敏地检测样品中痕量的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残留。多聚酶螯合物(Power Vision,PV)上含有二抗和大量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同时催化底物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产生显色沉淀,并且胶体铂颗粒(Pt NPs)也能催化DAB产生显色沉淀与复合物,从而达到双重放大效果。通过测定DAB沉淀吸光度的变化能对应计算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并在0.05~20 n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2,检测下限是0.025 ng/m L。所提出的方案具备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准确性高且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以适应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现场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鸡肉与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将氯霉素鼠单克隆抗体与羧基化铕微球进行偶联标记。经过荧光微球活化、探针偶联等一系列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反应体系条件,根据纸条测试线(T线)信号值与质控线(C线)信号值的比值(T/C)和样本中氯霉素浓度建立定量标准曲线。针对鸡肉和牛奶样品,对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等进行评价,并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标准仪器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对鸡肉和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检出限分别为0.041μg/kg和0.040μg/kg,定量限分别为0.079和0.100μg/kg,添加回收率在76.26%~112.92%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且与使用仪器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适用于鸡肉和牛奶中氯霉素残留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制备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尿液中苯乙醇胺A(phenylethanolamine A,PEAA)的检测方法,采用重氮化法合成PEAA人工抗原,并通过免疫、融合、有限稀释法获得特异性抗PEAA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将量子点微球与PEAA偶联,制备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表明:PEAA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的检测限为0.496 μg/L,回收率在80%~120%之间,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其他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小于5%,特异性良好。说明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应用到PEAA检测中是可行的,且制备的PEAA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特异性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荧光微球作为新型标记物,采用EDC/NHS两步法偶联,制备荧光微球链霉亲合素复合物。复合物颗粒均一、性质稳定。以其作为探针,建立检测牛奶中生物素含量的荧光免疫层析法。本方法特异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低至3ng/m L,线性范围5 ng/m L~100 ng/m L,回收率90%~110%,精密度CV10%;与微生物法对比,测值相关系数为0.975。  相似文献   

10.
研制一种基于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用于沙门氏菌快速、高敏、兼顾定性及精准定量的检测。采用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染料作为标记,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制备靶向于沙门氏菌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时,采用专用便携式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扫描仪分别扫描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线荧光强度检测值实现样本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对免疫层析试纸条各项性能进行评价。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制备成功,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试纸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0.5×10~3 CFU/mL,是一种新型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方法。该免疫层析试纸条可适用于食品及病理样本中沙门氏菌初筛和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用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牛乳中的酪蛋白。方法本文以酪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酪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将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DC介导法与荧光微球进行偶联,将滤纸、样品垫、结合垫、NC膜和吸水纸组装成试纸条,用此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法定量检测牛乳中的酪蛋白。结果试纸条在25 min内就能判定结果,最低检测限为100 ng/mL,该方法与BSA、OVA均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酪蛋白浓度为100.0、500.0、1000.0 ng/mL的样品,试纸条的批内回收率分别为(89.03±5.2)%、(93.47±6.9)%和(91.2±7.8)%,批间回收率分别为(87.69±6.2)%、(92.73±8.3)%、(89.82±8.5)%。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快速、方便、高灵敏度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方法用以检测牛乳制品中的过敏原——酪蛋白。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制备了一种可同时快速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 (aflatoxin B1,AFB1)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二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铕系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分别标记AFB1和OTA单克隆抗体,优化荧光微球活化pH值、标记的抗体浓度、荧光探针使用量、检测线包被原浓度、质控线羊抗鼠Ig...  相似文献   

13.
建立河鲀毒素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基于抗体亲和位点保护标记方法制备抗河鲀毒素抗体偶联荧光微球,方法简单稳定,所有结合分离步骤均在亲和柱中完成,避免了亲和位点被破坏而且荧光信号更强,将检测灵敏度提高至原来的8倍左右。所建立的河鲀毒素检测方法IC50为18.4 ng/m L,线性范围为2~200 ng/m L(y=-0.15ln x+0.95,R2=0.98)。检测河鲀样本的最低检出限为10μg/kg,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n=6)。该方法适用于热加工样品的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5 min,且无需使用大型设备,为河鲀餐前速测提供了一定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可分泌志贺毒素,致病性强,建立简便快速的STEC检测方法对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极为重要.使用生物素标记STEC的标志性毒力基因stx1与stx2的下游引物进行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生物素化的目标单链...  相似文献   

15.
构建基于磁荧光纳米材料的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弥补现在免疫层析技术的不足,为更灵敏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为靶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超顺磁颗粒,碳二亚胺法将磁颗粒、绿色荧光蛋白及DON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一步法制备磁荧光抗体探针,以DON人工抗原(DON-BSA)为检测线建立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同时用胶体金标记DON单克隆抗体,以DON-BSA为检测线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制备的磁荧光抗体探针具有很好的磁性、荧光特性及抗体反应性,基于该探针成功制备了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62x+0.921,R2=0.990,IC50为5.611 ng/mL,检出限为1.089 ng/mL;制备了DON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裸眼检测灵敏度为500 ng/mL;定量检测回归方程为y=-0.543x+1.485,R2=0.991,IC50为65.16 ng/mL,检出限为11.94 ng/mL。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的灵敏度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10.96 倍。本实验建立的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样品的富集及荧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并成功用于DON的检测,为磁荧光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免疫层析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防伪技术中荧光织物制备方法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PS),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利用静电自组装法吸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CPS-FITC),最后将其负载于织物上制备荧光织物。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微球和荧光织物在紫外灯(365 nm)下具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且放置不同时间(1~9 d)、在不同的pH值(3~11)下,经多次摩擦和水洗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荧光稳定性。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且荧光强度高,可用于不同织物的防伪检测。  相似文献   

17.
构建并评价了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RFIA)。以Eu3+螯合物的纳米微球为荧光探针标记抗DON单抗,采用竞争抑制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优化了微球与抗体标记量,检测的环境温度、反应时间、加样体积及缓冲体系;研究了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表明,每100 μL荧光微球结合纯单抗50 μg,最佳划膜浓度为1.0 mg/mL,最佳测定条件为室温(25±2)℃,10 min,加样体积100 μL,PBS (0.01 mol/L,pH7.2)的缓冲体系,方法的灵敏度为0.25 ng/mL,线性范围为0.5~25.0 ng/mL,玉米、小麦阴性样本(加标浓度200、500、1000、200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4%~109.3%,6种典型样本经TRFIA与免疫亲和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IAC-HPLC)同时测定DON含量,相关系数r达0.9754。TRFIA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定量准等技术特点,适用于谷物及制品中DON的快速定量。  相似文献   

18.
环介导恒温扩增法(LAMP)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AMP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设计了引物,然后进行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检测并与实际样品进行检出率的比较。LAMP方法特异性好,最佳反应温度为61℃,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扩增;灵敏度高,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灵敏度为8~9cfu/mL时仍能检出。LAMP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有望成为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One concern with current techniques of UV reactor validation is that they provide only a measure of the mean UV fluence. In this research, the actual fluence distribution of a UV reactor is measured through the use of photochemically active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 pilot-scale monochromatic UV 254 nm reactor operated at two flow rates. Analysis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ecay was performed using collimated beam experiments for determination of decay rate kinetics. A stochastic hierarchal process involving Bayesian statistics, and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integr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rrelate the microspher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to the UV fluence distribution. The experimental UV fluence distribu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fluence distribution predicted using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measured a wider distribution of UV fluences with a flow rate of 3 gpm than with 7.5 gpm.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deled and the measured distribution were in the low UV fluences where the microspheres predicted lower fluence levels than the model. The use of microspheres is demonstrated as a novel technique for measurement of the fluence distribution in UV reactors. This technique has both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reactor evaluation and testing and could improve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UV reactor characterization. It also serves as a complement to biodosimetry testing by providing greater insights regarding reactor behavior and vali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