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酵母碱不溶性葡聚糖为原料,硫酸为酯化剂,在尿素-二甲基亚砜溶液中进行硫酸酯化反应得到易溶于水的白色硫酸化葡聚糖。利用得到的硫酸化葡聚糖进行体外和体内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研究。体外抑茵实验结果表明:硫酸化葡聚糖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小鼠活体实验显示:硫酸化葡聚糖能显著提高大肠杆菌致腹膜炎的小鼠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将葡聚糖用NaIO4 氧化成带醛基的产物,再与人血清蛋白(HSA)中的氨基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席夫碱,在还原剂硼氰氢化钠(NaCNBH3)的作用下,成为稳定的拟糖蛋白抗原,并对影响偶合反应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包括:不同分子质量的葡聚糖、葡聚糖氧化所用NaIO4 的量、氧化葡聚糖与HSA 的比例和偶合时间。结果表明:偶合反应的最佳条件为:葡聚糖T40 与氧化剂NaIO4 物质的量比为1:187,偶合溶液pH9.0,氧化葡聚糖T40 与HSA物质的量比为4:1,偶合时间 12h。质量相等的不同类型葡聚糖,葡聚糖分子质量越大,氧化时需要的氧化剂越多,氧化度越高接枝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原大麦经硫酸脱皮尤其是用沸腾的乙醇变性处理后,大麦中的β-葡聚糖溶解度将大幅度下降。这说明麦粒内存在能溶解葡聚糖的内源酶。然而,如果加入外源酶,游离的葡聚糖将大量增多。木聚糖能溶解葡聚糖,表明葡聚糖的可萃取性受阿拉伯木聚糖的限制。有报道进一步表明:拉伯呋喃糖酶,木聚糖乙酰酶和阿魏酸酰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葡聚糖的析出。当木霉属绿色霉菌(Trichoderma virde)以变性大麦作为培养基时,该微生物在形成β-葡聚糖酶之前分泌出木聚糖酶,羧肽酶,醋酶和阿拉伯呋喃糖酶。这进一步说明:戊聚糖在葡聚糖之前与酶作用。将以上情况综合成一个简化模型,该模型显示:部分戊聚糖分布在大麦胚乳淀粉内的细胞壁上,并阻止其它物质与葡聚糖接触。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β-葡聚糖酶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的基础上,用纤维素酶代替昆布多糖水解酶水解β-葡聚糖,用β-葡聚糖酶代替β-葡萄糖苷酶,用苯酚-硫酸法代替葡萄糖试剂盒法测定β-葡聚糖酶解后得到葡萄糖含量,设计了适合我国应用的β-葡聚糖酶法测定方法。此法测定过程为:1.5mL浓度为60μg/mL的标准β-葡聚糖和一定浓度的样品,用浓度为50U/mL纤维素酶0.5mL酶解60min;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30mL,从中吸取0.5mL到另一试管,再加入浓度为2U/mLβ-葡聚糖酶1mL,作用15min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标准β-葡聚糖和样品酶解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出样品中β-葡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王锋 《啤酒科技》2007,(4):29-29,31
本文针对如何更好降解麦芽β-葡聚糖、提高过滤速度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不同大麦品种β-葡聚糖含量差别很大,降解麦芽肛葡聚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总体上说,降解麦芽β-葡聚糖的原则有:缦麦度越高,越有利于半纤维素和麦胶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6.
摘要:对酵母β—1,3-葡聚糖的提取工艺和衍生化方法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越性进行了比较,简述了β—1,3-葡聚糖在食品、化妆品、医学、动物养殖及饲料工业中的用途提出了β—1,3-葡聚糖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汪媛 《啤酒科技》2010,(5):66-67
这一研究课题是为了解决高压导致β-葡聚糖凝胶降解的机理。本研究第一步了解β-葡聚糖高压处理后的状态,测出粘稠度和含量后,做核磁共振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因为溶解的分子不断从胶体中溶出,从而导致粘度的下降和自由水量的增加。第二步研究在高压下胶体是在哪个阶段降解,β-葡聚糖含量随实验同步检出,通过β-葡聚糖胶体含量的变化反映出:降解须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持续不断的加压下,胶体结构被迫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相对于时间独立,取决于压力所带来的变形力;第二阶段:压力随着时间推移达到化学键断裂的范围,最终发生变化,其平均压力值都在300MPa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酵母β-葡聚糖(SCG)的生物合成的有关内容。酵母 β-葡聚糖是以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UDP-Glc)为前体物质经葡聚糖合成酶(GS)将葡萄糖转移到葡聚糖主链的非还原端而生成可溶性的SCG,在壳聚糖合成酶III(CSIII)作用下几丁质还原端以 β-1,4键/ β-1,2键的形式与 β-1,3葡聚糖链支链的非还原端共价连接,形成了不可溶的SCG。此外,还对葡聚糖合成酶(Gs)主要基因学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其中FKSl和FKS2编码着β-1,6葡聚糖酶的基本组分蛋白,RH01基因则对β-1,3葡聚糖的合成进行调控;对β-1,6葡聚糖合成的基因尚不是很明确,目前已确定:KRE5、KRE6、CWH4p、ROT2和SKNl等基因对β-1,6葡聚糖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酵母β-1,6葡聚糖的将来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燕麦β-葡聚糖的乳化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裸燕麦麸皮为原料,提取得到β-葡聚糖。对不同质量分数燕麦β-葡聚糖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以及温度和DH值对它们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燕麦β-葡聚糖和几种不同食品胶体的乳化性能。结果显示:燕麦β-葡聚糖是有良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且浓度、温度、pH对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测定β-葡聚糖含量,对其测定条件、准确度、重复性和回收率等进行研究,并采用该方法对麦类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简单易行等优点,可用于麦类中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麦类中β-葡聚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小麦、燕麦、荞麦β-葡聚糖含量分别为0.42%~0.61%,2.16%~3.43%,1.17%~1.79%。该研究还表明,麦类中β-葡聚糖的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随品种、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啤酒酵母泥中β-1,3-葡聚糖的得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碱法提取葡聚糖的工艺条件,对NaOH质量分数、碱提温度、碱提时间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中心组合试验,以葡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NaOH溶液质量分数2.05%、92.70℃处理2.50h条件下,β-1,3-葡聚糖得率实测值为15.76%,模型预期值为15.82%,响应面优化法提高了β-1,3-葡聚糖的得率。  相似文献   

12.
啤酒酵母β-D-葡聚糖吸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碱法,碱酸法和酶碱法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葡聚糖,对产品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产品主要为β-D-葡聚糖,且不含甘露糖.研究了三种产品对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酶碱法提取的葡聚糖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反应条件:β-D-葡聚糖100μg/ml,玉米赤霉烯酮40μg/ml,37℃,200r/min振荡2h,吸附量最大可达到2.296μg/mg葡聚糖.  相似文献   

13.
不溶性酵母多糖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废啤酒酵母中的葡聚糖为原料,以多糖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碱-酶法提取废啤酒酵母中葡聚糖的最佳分析条件。影响葡聚糖含量测定各因素的顺序依次为:预水解硫酸浓度〉水解温度〉水解硫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参数为:预水解硫酸浓度12mol/L、水解硫酸浓度2.00mol/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24h。不溶性酵母多糖测定含量为83.1%。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3 种不同的燕麦酸面团发酵剂(旧金山乳杆菌发酵、30℃和35℃自然发酵)发酵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30℃自然发酵居中,旧金山乳杆菌发酵最低;旧金山乳杆菌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的β-葡聚糖分子量分布与峰值分子量在发酵过程中基本不变,且分子量分布在55~2.5 × 104kD 的β-葡聚糖占41%,高于其他发酵剂;30℃自然发酵酸面团发酵剂中,分子量大于20kD 的β-葡聚糖的含量接近40%;35℃自然发酵的酸面团发酵剂中β-葡聚糖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且小分子量的β-葡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黑青稞中β-葡聚糖的利用率,以6种菌种对带皮黑青稞进行单菌发酵及混菌复合发酵,筛选出最佳菌种及复配比例,并以β-葡聚糖得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发酵富集青稞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该工艺下得到的青稞β-葡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活性干酵母、酿酒干酵母、嗜热链球菌在复配比 2∶1∶1(质量比),料液比 1∶12(g/mL)、接种量 5%(质量分数)、发酵温度 34℃、发酵时间 26 h时的β-葡聚糖得率最高,为(42.8±0.0)%。相比于富集前,富集后β-葡聚糖得率提高了63.01%,说明发酵富集青稞β-葡聚糖具有可行性。发酵富集得到的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能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燕麦β-葡聚糖的黏性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的粘度特性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将燕麦β-葡聚糖提取液和CMC、瓜尔胶等组成复合稳定剂,以不同比例加入到冰淇淋基础配方中,研究了对冰淇淋混合料液的粘度、冰淇淋的膨胀率、抗融性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添加于冰淇淋中能明显提高冰淇淋的膨胀率和粘度,影响其抗融时间。  相似文献   

17.
β-葡聚糖提取过程中果胶类物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法提取β-葡聚糖过程中,酒精沉淀β-葡聚糖工艺中有大量果胶一同沉淀下来,降低β-葡聚糖纯度。该实验采用添加果胶酶方法除去果胶,实验以西藏青稞和燕麦为原料,经过碱法粗提β-葡聚糖,然后调节pH,加入果胶酶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液浓缩后经酒精沉淀,沉淀物即为较纯β-葡聚糖。实验中研究不同pH、温度、酶加量及反应时间对酶解β-葡聚糖中果胶影响,确定酶解果胶最佳条件为:pH=3;温度为50℃;酶加量为120 U/g;反应时间为5 h;添加果胶酶使燕麦和青稞中β-葡聚糖提取率分别从0.1%和0.2%提高到1.9%和2.2%;利用粘度法测得青稞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1.8×10~4,燕麦中提取β-葡聚糖分子量为2.1×10~4。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燕麦中β-葡聚糖、多酚及黄酮的抑菌活性,以燕麦为原材料,提取其中的β-葡聚糖、多酚及黄酮,以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酯酵母以及黑曲霉4种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和牛津杯法研究各物质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显示燕麦β-葡聚糖、多酚以及黄酮对以上4种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燕麦多酚的抑菌活性最强,黄酮次之,β-葡聚糖最弱,且其抑菌能力均与活性物质浓度呈正相关,3种物质对4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大小均表现为: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产酯酵母>黑曲霉。该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多酚及黄酮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这为燕麦活性成分在食品防腐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面筋蛋白和葡聚糖为原料,采用干法糖基化的化学改性方法,以接枝度为考察目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底物质量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度的影响,利用Box-Benhnken原理进行响应面优化,获得了面筋蛋白-葡聚糖糖基化最优工艺条件为:当葡聚糖/面筋蛋白质量比135%,pH 12.0,温度60℃,时间50h,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时面筋蛋白-葡聚糖复合物的接枝度为24.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表明明面筋蛋白和葡聚糖发生了糖基化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葡聚糖的引入改变了面筋蛋白的空间结构。对反应产物的功能性测定发现,与面筋蛋白相比,糖基化面筋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机械加工对燕麦β-葡聚糖理化特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钢切、压片、研磨等机械加工方式分别制得燕麦粗粒、燕麦片、燕麦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测定燕麦β-葡聚糖的含量、溶出率和相对分子质量,体外模拟结肠环境进行燕麦发酵。结果:燕麦粗粒的β-葡聚糖总含量和溶出率均高于燕麦米,而燕麦片和燕麦粉的β-葡聚糖总含量低于燕麦米,但溶出率高于燕麦米。燕麦米具有较低的发酵速率,产酸产气速率明显低于燕麦粗粒、燕麦片、燕麦粉,虽然发酵产生的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最低,但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机械加工可以通过改变燕麦细胞壁结构完整性及β-葡聚糖的含量和溶出率,进而影响其体外发酵特性,适度加工有助于燕麦健康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