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境起源于英国,是以模拟自然形式为特色而营造的植物景观。这使得花境与其他花卉搭配形式有所不同,并成为其区别于其他植物造景形式的重要特点之一。花境有着优美迷人的景观、植物种类丰富和四季景观良好等优点,并且其形式的多种多样,符合了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新要求,渐渐地在全国各地被人们重视了起来。论文阐述了我国的花境景观的应用现状,并通过对北方的花卉植物进行研究与总结,来选择能够更好地形成花卉景观效果的植物。  相似文献   

2.
武倩 《城市建筑》2012,(9):83-88
目的了解现代农庄景观设计的要点,对现代农庄的植物景观营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及研究植物造景在现代农庄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根据现代农庄的景观设计原则以及景观设计思路,结合农庄植物景观的功能分区,形成点、线、面的植物景观系统。结果对现代农庄的植物造景提出探讨性的具有科学性的设计思路。结论完善现代农庄的植物景观造景,加强现代农庄建设,科学和全面的规划现代农庄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营造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端杰  刘畡 《中国园林》2002,18(5):36-38
本文结合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从规划布局、意境创造、景观处理、植物造景等诸多方面,阐述在现代公园规划设计中,要以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需要为目标;以大众行为为依据,综合体现休闲、娱乐、文化、体育、自然、教育等方面的游憩活动。  相似文献   

4.
刘坤良 《园林》2005,(6):22-25
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基本材料,经过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精心设计,将丰富多彩的植物有机自然地布置在沿着长轴方向演进的带状种植床上。花境能表现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更能展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植物的花期、花角,叶色,株形科学合理地搭配,可形成绚丽丰富的季相变化景观,符合当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动态变化性的新型植物造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花境的设计     
《园林》2015,(4)
<正>花境模拟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自然生长的规律,运用艺术提炼的造景手法,选择多年生花卉(包括宿根、球根、常绿花卉)和灌木为主要材料,以自然式种植于林缘、草坪、路畔等场所、从而达到平面、立面、色彩、季相景观上的均衡、自然、和谐,符合美学和生态原理的一种植物造景方式。  相似文献   

6.
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术、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园林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完全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对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植物造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造景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规划设计的实践研究,探讨了传承校园文化的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从校园文化的特征入手,分别对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校园规划的规划结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绿化以及分期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毅 《山西建筑》2011,37(2):187-188,233
从植物造景的基本概念出发,就植物造景的主要形式和手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植物在景观中的应用及其与其他景观要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体现出形态各异的优美空间,进而丰富了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03,(10)
本规划以体现城市特点与文化和生态展示为主题构思。规划设计中将“水”与“花”作为两大造景素材,以木棉作为中心广场的主题,突出表现广州“海上花城”、“红棉市”的城市特点。同时,采用植物造景的手法通过点缀在广场中的几个富有亚热带典型特征的植物群落景观展示出广州的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段地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热切追求生态、环保、与自然融合。环境的规划设计工作者,也从以前强调以人工构筑物作景点(硬景观)向现在努力使用各种植物造景(软景观)转变。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切合人们生活、心理需求的环境空间。在此,试述营造软景观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张曦元 《南方建筑》2006,(4):120-122
长春在近代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而且现在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建筑。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春伪满时期建筑的调查与研究,解读当时的建筑样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春市积极响应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推出万套公共租赁房政策,为“夹心层”这部分社会群体提供了新的住房契机与住房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本文选取南湖中街公租房项目,对其规划设计、建筑立面、建筑户型、节能取暖设施设计、小区配套及商业服务、环境、景观绿化、交通方面等内容的阐述。试图探索出一条更适应我国国情发展方向的公共租赁房之路。以推动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高效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长春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在总结近年来参与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修缮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中心区人口解密外疏总体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长春市中心区人居环境现状和人口密集根源的剖析,本文提出了中心区人口解密外疏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地质分区是保证区域土地合理利用、建筑物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工程场地作为区域的规划单元,根据其所具有的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有助于正确评价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及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对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芜湖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场地为例,结合勘探、土工试验成果研究,建立工程地质分区模型,依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等要素对该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区,为该工程的设计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从二维向三维空间的拓展。本文以长春市雕塑公园三维雕塑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从系统的总体设计、三维场景的构建、系统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为雕塑管理者带来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结合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工程实例,介绍了会展建筑在供配电、展馆照明、防雷等电气设计方面的一些体会,阐述了漏电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从而满足了电气设计可靠性、安全性及灵活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层住宅是高密度城市常见的住宅类型。以香港深湾9号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特色,并重点强调了项目在太阳能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绿化布置、雨水收集和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设计,试图形成高密度城市环境下高层住宅绿色设计的策略和技术整合,对绿色设计在我国高密度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建筑导报》2009,24(6):66-69
2008年10月,思邦为长春新南部开发区提交了一份建议,力图将这一区域打造成占地300万平方米,集政府,商业办公,零售,展览,文化和住宅项目于一体的新型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20.
张宇  王平 《城市勘测》2014,(1):126-128
《长春丝绸地图》包括《长春市城区图》和《长春市全图》两幅地图,地图采用真丝材质印刷,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制的地图精品,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珍藏价值的。本文主要介绍《长春丝绸地图》的总体设计思想,包括每幅地图所承载的内容、视觉表达方式、艺术表现手法及包装设计的创意等。本文对在地图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归纳和总结,以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