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兆麟 《材料导报》2017,31(3):21-25
药物突释现象是阻碍静电纺载药纳米纤维发展的瓶颈,静电纺串珠结构纳米纤维可以通过珠粒有效担载药物,为解决药物的存储和控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串珠纤维的结构影响因素复杂,制备过程不稳定,因此,对串珠纤维形貌结构的调控及药物担载性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比了静电纺串珠纤维的各种不同形态,指出能够实现载药功能的串珠纤维应具备的形态特征,探讨了静电纺串珠纤维的成形机制,系统地分析了溶液性质和纺丝工艺参数对串珠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并介绍了串珠纤维对药物的存储、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杆菌肽静电纺丝纤维的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聚乳酸纤维结构形貌对杆菌肽药物的缓慢释放行为及作用机理,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杆菌肽单轴纤维、聚乳酸/杆菌肽串珠和(聚乳酸/杆菌肽)-聚乳酸同轴核-壳纤维等聚乳酸/杆菌肽药物缓释体系,并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差热分析法对其化学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不同载药体系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并探索了不同降解时期载药纤维的质量和形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杆菌肽与聚乳酸主要为物理结合;聚乳酸单轴纤维和串珠对杆菌肽的扩散释放机理,属于纯Fick扩散;采用单轴和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可以获得两种不同释药特性的载药纤维.单轴纤维和串珠能够将药物快速释放,适合抗生素的治疗;同轴纤维中药物受控释放,更适合长期、小剂量的药物释放.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二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直接沉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纯酯(PET)非织造布基材表面上,并在纳米纤维膜上覆1层PET无纺布,制备成三明治结构的复合滤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复合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纳米纤维有利于提高复合滤材的过滤效率而串珠纤维有利于降低复合滤材的过滤阻力;随着纺丝时间和电压的增大,复合滤材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都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复合滤材的过滤效率几乎不变,但过滤阻力却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当选择纺丝时间为60min,纺丝电压为18kV时所制备的串珠状复合纤维过滤材料,能对粒径0.5μm的颗粒达到99%以上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结合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的方法,运用低浓度的聚乳酸溶液进行静电喷雾制备珠粒,同时用高浓度的聚丙烯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纤维,在接收板上成功制得均匀可控的串珠状异质纤维。运用制备得到的串珠纤维加载地塞米松进行药物释放研究,在波长为241 nm处测量载药纤维薄膜在磷酸盐模拟体液中溶出液的吸光度,测得地塞米松随着时间的延长,溶出速度加快,到2 h左右时,药物释放量达60%左右,到6 h左右已基本全部溶出,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结合静电喷雾和静电纺丝的方法,运用低浓度的聚乳酸溶液进行静电喷雾制备珠粒,同时用高浓度的聚丙烯腈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纤维,在接收板上成功制得均匀可控的串珠状异质纤维。运用制备得到的串珠纤维加载地塞米松进行药物释放研究,在波长为241 nm处测量载药纤维薄膜在磷酸盐模拟体液中溶出液的吸光度,测得地塞米松随着时间的延长,溶出速度加快,到2 h左右时,药物释放量达60%左右,到6 h左右已基本全部溶出,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借助高挥发溶剂的制孔性,通过调控二醋酸溶液的浓度,制备了串珠状、条带状和圆柱状的多孔二醋酸超细纤维。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通过电导率仪测试纺丝液电导率,运用黏度计测试纺丝液黏度,利用滤料综合性能测试台测试纤维形貌、纺丝时间及空气流量对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溶液浓度增加,多孔纤维形貌可由"串珠状"过渡到"条带状"最终变为"圆柱状",条带状纤维和圆柱状纤维有利于提高纤维的过滤效率,而串珠状纤维有利于降低复合滤料的过滤阻力;随着纺丝时间的延长,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复合滤料过滤效率略有降低,而其过滤阻力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烯醇(PVA)/聚乙烯亚胺(PEI)/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按不同质量比的PVA/PEI电纺纤维,当其质量比为75∶25时,纤维形貌最佳;随着MWCNTs的增加,纤维直径呈下降趋势,当MWCNTs含量达到3.0wt%时,纤维中出现串珠,透射电镜结果表明PVA/PEI对MWCNTs具有良好的包裹作用,纳米纤维直径在100nm左右,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制备载药纤维膜并在模拟肠液中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骨接合钛网的骨整合性和生物活性, 本研究采用碱热处理法在钛网表面构建出具有多孔结构的钛酸盐纳米纤维, 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钛酸盐纳米纤维表面制备磷酸钙涂层, 并采用不同方法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hBMP-2)引入涂层, 制备了三种含hBMP-2分子的复合涂层(TmhB、TmHedhB和TmHhBed)。实验对各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和hBMP-2的含量与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 各涂层都具有多孔纤维结构, TmHedhB和TmHhBed中的磷酸钙相为羟基磷灰石(HA), 呈“串珠”状包裹在钛酸盐纳米纤维表面, “串珠”状HA的引入促进了复合涂层对hBMP-2的吸附。电化学共沉积技术在钛酸盐纳米纤维表面制备的HA/hBMP-2复合涂层中hBMP-2的含量最大, 达886 ng/mg, 在6~48 h内具有明显的hBMP-2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法和后续的热处理工艺制备不同浓度Co纳米粒子掺杂的碳纳米纤维。通过差热-热重(DSC-TGA)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复合碳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物相、微观结构、电磁参数进行表征,并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炭化温度为800℃时,复合纳米纤维结晶度适中,无定形碳部分转化为石墨相碳,CoAc_2全部被炭化还原为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Co纳米粒子,且纤维形貌完整,有串珠状结构存在于纤维网络之间;掺杂后碳纤维电磁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掺杂量为7%(质量分数),涂层厚度为1.5mm时,有效吸收带宽达到最大,为4.5GHz,相比于纯碳纳米纤维,吸波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纺丝和紫外光刻技术直接制备了不同结构的SU-8光刻胶纳米纤维薄膜及图案阵列。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纳米纤维的形貌、尺寸及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SU-8光刻胶的黏度可形成不同直径和形貌的纤维结构,其中用SU-8 3010和SU-8 3050光刻胶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最优的形貌,其平均直径分别为470 nm和610nm。利用带有长方形缺口的铝箔和同轴电纺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平行趋向和空心结构的纳米纤维。通过紫外光刻过程,可将SU-8纳米纤维加工成点阵、条状等不同形貌的图案阵列或结构,有望用作细胞培养研究的功能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聚环氧乙烯超细纤维。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超细纤维的形貌及直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纺丝过程中溶液浓度、不同溶剂和射流长度三个参数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液的浓度对得到连续的超细纤维起决定性作用。在电纺丝的工艺参数中,混合溶液的性质对纤维的形态和直径分布影响很大;对于不同的溶液体系也要采取不同的射流长度。  相似文献   

12.
Ultrafine fibers of chitosan/poly(vinyl alcohol)/poly(vinyl pyrrolidone) (CS/PVA/PVP) were prepared via electrospinning.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CS/PVA/PVP ultrafine fibers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PVA, PVP and the electrospinning voltage on the morphology of ultrafine 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e SEM.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VA was at the range of 30wt%–40wt%, ultrafine fibers could be obtained.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s of ultrafine fibers decreased when the electrospinning voltage increased from 20 to 30 kV. The rough surface fibers could be obtained after etching with CHCl3.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复合超细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复合超细纤维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超细纤维中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降低,纤维中聚己内酯的结晶逐渐变差。相比于丝素蛋白/聚己内酯超细纤维,含有质量比为30%羟基磷灰石的复合超细纤维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体外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培养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己内酯复合超细纤维对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MWNTs)增强聚乳酸(PLA)复合超细纤维膜。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对MWNTs/PLA复合超细纤维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MWNTs分散于PLA纤维中,随着MWNTs含量的增加,纤维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MWNTs的加入会降低PLA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大量尺寸为60 nm~750 nm椭圆形多孔醋酸纤维素(CA)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纤维及孔的形态和大小,液氮吸附法(BET)测定了纤维的比表面积.探讨了溶刑种类、溶剂配比和溶液浓度对多孔CA纤维的影响.通过调节纺丝溶液性质和纺丝参数,CA纤维表面多孔大小和分布密度是可调控的.成孔机理是...  相似文献   

16.
静电纺丝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有效方法,并可直接获得直径达5~500nm的超细纤维膜.综述了静电纺丝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介绍了静电纺丝超细纤维膜微观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PPDO was successfully electrospun into continuous, ultrafine fibers by using DMSO as solven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PPDO in DMSO and the electrospinning temperature were optimized. PPDO/LAP nanocomposites were also electrospun in DMSO. At 70 degrees C, ultrafine PPDO fibers were obtained from 35 wt% solution and the PPDO/LAP nanocomposite fibers were yielded from 55 wt% solution. Electrospun fibers of the PPDO/LAP nanocomposites showed higher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embedded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电纺丝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玉米醇溶蛋白(zein)复合超细纤维。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超细纤维的形貌;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超细纤维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超细纤维中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先减小后增大,纤维中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结晶逐渐变好。相比于玉米醇溶蛋白超细纤维,含有质量分数为25%羟基磷灰石的复合超细纤维仍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壳-芯电纺超细纤维作为药物释放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了以L-型聚乳酸为壳层材料,盐酸四环素为主要芯质材料的壳-芯超细纤维膜,研究了这种超细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药物释放特性.结果表明,药物能够包覆在一层很薄的可降解聚合物壳层中,形成一种储库型药物释放系统.纤维的直径大小对纤维膜的各项理化性能有较大影响.随壳层聚合物浓度升高,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力学强度降低.药物能够从纤维膜中持续释放出来.这种壳-芯超细纤维有望用于药物释放、载药缝合线和医用敷料等生物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20.
熔融静电纺制备聚丙烯超细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PP)超细纤维,运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PP熔融纺丝液在高压静电场力作用下拉伸成丝的整个过程,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不同静电压条件下所制备的PP超细纤维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熔融静电纺射流运里大致可以分为稳定直线、分裂鞭动和沉积3个阶段.随静电压的增加,纺丝射流速度以及射流稳定直线运动区域增加,所制备纤维直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