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表现常常相互制约。本文结合金属建筑结构具有高效的结构工作性能、独特的美学特征等特点,从建筑理念、建筑艺术、建筑空间等几个层面试图寻求金属结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契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什么?比较趋同的看法乃是: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特征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促进的。建筑技术包括材料,结构以及当代与建筑相关的一切门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建筑技术在建筑发展史上通常是最活跃,甚至是占主导地位的。本文谨就建筑结构在建筑造形中的表现力这一个侧面,试做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理论分析,介绍了建筑艺术的内容及其创作要求,并从建筑的性格美、造型美、结构美、环境美、风格美等方面阐述了建筑艺术的特征表现形式,从而对建筑及建筑艺术有了更清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刘玉惠 《建筑》2011,(10):74-75
建筑技术是根据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原理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以完成各种不同需要的建筑方法。建筑艺术是在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条件下,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以及社会生活、政治需要等因素而产生的,是用具体的物质安排空间造型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张利 《山西建筑》2004,30(9):1-2
阐述了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掌握结构技术的同时也需认识建筑艺术,指出结构工程师应增强美学意识,使结构的科学美与建筑艺术美相互结合,共创完善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6.
建筑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当代建筑结构技术也成为了建筑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满足建筑形式和功能要求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哲学思想、人文情感和环境意识的表达.该文分析和总结了当代建筑结构技术在建筑表现中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希望这样的分析与归纳对建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建筑历史中出现的现象、造型、构造等的探讨,较系统的阐述了建筑现象、建筑艺术与各时代建筑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不仅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同时其对建筑还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建筑实践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力学和结构课程体系却落后于建筑实践的发展,内容相互隔离而陈旧。针对这一局面,重新构建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建筑力学、结构选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密切结合了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改革了课时设置、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结构性能、结构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9.
建筑、艺术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佑国 《新建筑》2009,(3):115-117
从词源学的角度讨论了建筑(architecture)、艺术(art)和技术(technology)的原意及其历史演变。艺术一词的原意是:人工之物、技艺与技巧,技术的原意是:系统化了的art和机械的或工业的arts。那种把技术和艺术对立起来,重艺术、轻技术,重建筑形式、轻建筑技术的倾向,实在是对艺术和技术的误读。技术包含科学和艺术两个层面。建筑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是按照科学的和艺术的原理与规则把物质的材料建造成房子(building)。所以建筑才解释为建造房屋的科学与艺术。在建筑、艺术和科学三者之间,技术是科学与艺术在建筑上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束伟农 《建筑创作》2009,(8):132-133
建筑与结构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它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之中.始终与城市发展的脉搏相呼应。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各项技术运用的产物。要让建筑作品成为艺术,需要建筑师与工程师共同来进行创造.倾注热情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罗仁 《云南建筑》2005,(5):19-21
钢结构建筑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结构工程师的角度,探讨钢结构建筑的美学表现方法,分析钢结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功能、结构造型和建筑美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9,(5)
幕墙作为当今建筑外围护的主要表现形式,除满足美学、建筑学、结构学等一列艺术及力学要求外,还需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降噪等一系列功能性要求。根据火灾发展、蔓延的趋势和产生的烟尘危害性,本文从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缝隙的防火封修考虑,结合一些法律、法规、规范及经验,从职责和专业角度提出建筑幕墙在防火设计及施工方面的技术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阐述建筑艺术、建筑艺术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之后,讨论了建筑艺术评价的条件,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哥特式的建筑艺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历史背景,发展以及特点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哥特式建筑的美学意义。哥特式建筑运用了当时超前的技术,采用了尖券结构与束柱有机结合,玫瑰窗与镂空结构完美契合,飞扶壁与拱券有机结合,自然主义与建筑整体有机契合,拉丁十字与建筑整体有机契合等几方面,还运用了尖形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门上浮雕,特殊束柱和十字平面等多方面艺术元素突出了该建筑在当时的超高艺术价值,在全世界的建筑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建筑装饰是在建筑物的立体结构基础上,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装修。既需要艺术的美学原理来设计装饰效果;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装饰技术、材料等条件的制约,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所以建筑装饰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是一项艺术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建筑装饰过程是室内外环境的再创造过程,通过空间、色彩、光线、材质等造型要素的不同组合,构建出室内外环境的整体效果。贯通于建筑物的整体环境设计和建造的全过程,不是与建筑主体相分  相似文献   

16.
钢构体系工业建筑的形式应该自然合宜地表达出钢构技术要素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该文从结构体系、基本构件与节点细部三个层面,寻找将铜结构建筑技术与工业建筑艺术表现有机结合的基本途径,力求为创作技艺合一的、有意味的钢结构体系工业建筑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绿色建筑本质意义的阐述和技术在实用艺术品中的作用,揭示了技术与艺术矛盾统一及其在建筑中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规律。尝试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进行预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做了阐述,粗线条的描述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轨迹。指出绿色建筑在走向自由之路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技术的成熟,必然要与艺术融合,自觉而艺术地表现技术。论文最后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评价进行了分析,对绿色建筑的局限性和发展完善的方面做了探索,指出健康舒适是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伦理指南,加上智能化技术会使绿色建筑技术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汪跃 《建筑》1994,(7):37-37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美,是人类精神升华的表现。建筑艺术的美,是由建筑物的形式、功能、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结构的优美和谐统一所决定的。人类艺术的创造活动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发展而日趋多样化、多元化。建筑艺术更是一种紧跟时代的创造建构活动。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结构设备方面的进展,建筑上传统的法式制度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各种需要了。社会在发展,建筑设计领域人心思变,新观念、新方案、新方法、新学派层出不穷。特别是在艺术领域各种风格流派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建筑艺术更是多…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和生生产技术均有了空前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产生了一系列历史上未有的建筑类型(如火车站、证券交易所、博览会建筑等),从而使古典式建筑已不能符合功能的要求而产生了一系列使用上的矛盾。然而,巴黎美术学院的先生们并未意识到这一切,他们的思想仍沉浸在均衡、对称、韵律这些建筑美中,构图要素才是建筑艺术的实质。而同时,新型的建筑却在结构师手中不断地产生,几千年来人类所使用的石、木等传统建材将在此受到历史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徽派建筑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徽派建筑的理念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建筑和文化的发展。将徽派建筑的理念与与现代建筑技术有机融合,有利于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民族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