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普通天然石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细度模数0~5mm矿山废石,通过比较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确定了粗、细0~5mm矿山废石的最佳搭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细度模数为2.7的0~5mm矿山废石混凝土各项指标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石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在0~5mm矿山废石中掺加不同比例的石粉,观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确定石粉在矿山废石中的有利掺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中低强度混凝土(C30、C40),0~5mm矿山废石石粉含量控制在<15%为宜;对较高强度混凝土(C50、C60),石粉的适宜含量为5%~10%。  相似文献   

3.
对利用矿山尾砂废石配制C50泵送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全尾砂细砂和废矿石粗细骨料完全代替天然砂石骨料、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及缓凝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配制水泥用量为330 kg/m3(总胶凝材料用量为472 kg/m3)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达220 mm,其终凝时间达20h(适合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施工);7d强度达到了36 MPa,28d强度达到62 MPa,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该项目的技术特点是通过试验确定1 m3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用量(即骨料空隙率最小)和满足强度等级的水胶比,从而确定了总胶凝材料的最小用量,并通过绝对体积法计算出胶凝材料各组成用量及用水量.  相似文献   

4.
任超  倪文  王勇华 《混凝土》2023,(2):114-118
为实现湿选钢渣尾泥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通过机械活化方法制备钢渣尾泥复合胶凝材料,以铁尾矿和废石为骨料制备C40混凝土,并研究钢渣尾泥复合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钢渣尾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钢渣尾泥比表面积为490 m2/kg时,胶凝材料中钢渣尾泥掺量30%、矿渣55%、脱硫石膏15%条件下,C40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可达42.16 MPa,满足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为AFt和C-S-H凝胶,随着水化龄期的增加,C-S-H凝胶大量生成并与AFt晶体紧密交织,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采用紧密填充技术确定了机制砂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体系各组分及机制砂复合比例,研究了水胶比、胶凝材料总量对机制砂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优化后的复合材料体系,在普通原材料和搅拌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为260mm和640mm以上,56d抗压强度高达143.2MPa的机制砂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水胶比和胶材总量可显著改善机制砂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但为了获得较好工作性同时兼具超高强度,其水灰比宜为0.17,胶凝材料总量宜为750kg/m~3。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品质对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胶凝材料用量 =5 0 0 kg/ m3,Sp=35 %的条件下 ,粉煤灰品质对混凝土流动性及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秀华 《混凝土》2023,(7):177-180+187
通过将矿山法掘进废石经除土、破碎、筛分、级配制备成再生粗细骨料,预拌制备水泥混凝土,研究掘进废石再生骨料粒径大小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掘进废石多为碎屑结构沉积岩,再生骨料虽夹泥量较大但仍可通过破碎至合适粒径制备出混凝土合格的粗细骨料,其中5~10 mm连续级配的再生粗骨料以及掺量25%的再生细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总体较好,在工程应用时应注意控制掘进废石再生骨料粒径和掺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配制五组胶凝材料水平不同的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以及胶凝材料的矿物掺合料比例的不同对中低强度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胶比不变时,适当提高浆体量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增加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掺量,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固体粒料最佳堆积密度理想曲线(Fuller曲线),研究了胶凝材料颗粒分布对蒸养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度的粉体胶凝材料复合掺配时,其颗粒可以相互补充,当胶凝材料颗粒的粒径分布更接近紧密堆积状态要求时,改善了水泥浆体的密实度,蒸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矿山周边矿渣、磷石膏、废石等固废开发早强胶凝材料用于矿山充填,可降低采矿成本,且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首先基于试验材料物化分析,对胶凝材料复合早强剂进行开发;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对多固废混合充填料浆进行试配,利用遗传规划获得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复合早强剂可有效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最优配比为芒硝1%~2%、NaOH 1%~1.5%、NaCl 1.5%;充填料浆最优配比为废砂比1:9、胶砂比1:5,料浆浓度80%;此时3d强度为2.04MPa,7d强度为4.19MPa,坍落度为28.6cm,分层度为0.75cm,强度和管输特性满足要求且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掺量抗裂硅质防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能以及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抗裂硅质防水剂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性能;随抗裂硅质防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先增强再降低;掺量为胶凝材料的5%时,混凝土和易性、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较佳;掺量为胶凝材料的5%~7%时,混凝土抗渗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2.
宋少民  贾博雅 《建筑技术》2012,43(8):755-757
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强度和抗碳化性能下降幅度越大,而膨胀剂的加入对大掺量混凝土强度有改善作用,对自然碳化性能影响不大,但可提高抵抗强制碳化能力。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规律表明其强度验收龄期应延迟到90 d。得出一个最优辅助胶凝材料掺量组合,粉煤灰掺量为50%~60%,膨胀剂掺量为6%,在此条件下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膨胀与强度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花岗岩石粉的粒度特征和活性,研究了石粉作为胶凝材料外掺和作为细骨料取代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的平均粒径为55.82μm,介于粉体和细骨料之间。石粉没有胶凝活性,活性指数低于粉煤灰。石粉作为胶凝材料外掺时,混凝土的各龄期强度略有提高,最佳掺量为10%,此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80mm,28d强度比对照组高2.2MPa。石粉取代砂时,混凝土的各龄期强度略有下降,最佳掺量为5%,此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为200mm,28d强度比对照组低2.6MPa。总体而言,石粉取代量超过10%后,混凝土的坍落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胶凝材料的优化设计,掺加粒径不同的矿物掺和料,使胶凝材料各组分之间密集堆积,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新拌浆体的相对密实度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表明:超细粉体之间良好的颗粒填充,降低了胶凝材料的孔隙率,改善了胶凝材料的孔结构,提高了新拌浆体密实性,对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气性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水泥和辅助性胶凝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项目测试了长沙地区6家企业的水泥、矿渣粉和粉煤灰这三种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组分,基于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可能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胶凝材料基本能够满足相应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要求,但有些胶凝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更严格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该新型高掺量工业废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由胶凝材料和泡沫材料混合构成,其中:发泡材料每立方米含水5.4~5.5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9—0.95kg、三乙醇胺0.9~0.95L;每立方米发泡材料与150-450kg的胶凝材料及0.3~0.45倍胶凝材料质量的水混合。本发明还涉及制备所述保温隔热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2016,(4)
用于绿色混凝土的生态型胶凝材料,具有利用废弃资源、水化热低、标准稠度用水量低、收缩小等特点。本研究研究的生态型胶凝材料采用低熟料组成和分磨工艺,为避免现代混凝土生产中由于三氧化硫缺失引发的问题,生态型胶凝材料制备中对三氧化硫的进行了优化。在生态型胶凝材料中,三氧化硫的改变不仅起到调节凝结时间的作用,而且影响着生态型胶凝材料的需水行为、强度与收缩性能。通过研究三氧化硫对生态型胶凝材料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强度以及干缩性能的影响,提出生态型胶凝材料适宜的三氧化硫含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胶凝材料比例、砂率、石粉砂及5~10mm细石石子比例对钢渣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设计钢渣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钢渣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胶凝材料比例是影响钢渣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石粉砂掺量,再次是细石掺量,影响最小的是砂率。钢渣混凝土总功效系数随不同因素数值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得出最优组合为A2B2C3D3。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硅质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通过硅质废渣微粉和矿粉复配制备低碳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对低碳胶凝材料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互掺粉磨有利于低碳胶凝材料比表面积的提升和活性指数的提高。随着低碳胶凝材料中硅质废渣微粉掺入比例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先升后降;进一步通过低碳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发现,随着替代量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收缩率先下降后升高。在低碳胶凝材料替代量为55 kg/m3时,混凝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矿物掺和料对机制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倒流时间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掺矿粉和粉煤灰,矿粉占胶凝材料的9.7%,粉煤灰占胶凝材料的9.1%时,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最佳,坍落度和扩展度分别为225mm和575mm,倒流时间降低到8s,,且强度满足要求,可以解决低石粉含量高强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和泵送性不能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