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目标追踪(multiple-object-tracking,简称MOT)是视觉认知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注意、工作记忆等认知过程。本文概述了视觉索引理论、知觉组织模型、客体档案理论、多焦点注意模型、多身份捆绑模型等MOT理论及研究范式;并讨论了视觉追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年驾驶用户的数量逐年攀升,保障交通安全和道路流畅的任务迫不及待。优化智能驾驶的界面交互设计,能够有效提升老年驾驶用户智能驾驶交互界面的操作体验,保障交通安全质量。从认知负荷的角度出发,分析老年智能驾驶界面交互中的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基于可视化、认知性、体验性的角度提出智能驾驶界面交互设计原则,以期为智能驾驶交互界面的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驾驶界面通过有效地将自动驾驶汽车的当前状态和驾驶意图传达给驾驶员,从而在基于人–机–环境的驾驶任务运行过程中创造安全性和舒适性。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接受程度不高,驾驶员仍需监控驾驶界面,车辆内部驾驶界面视觉舒适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探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存在争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方法 基于2021年至2024年期间在CNKI和Web of Science、Scopus以及Proquest数据库中已发表的论文,采用VOSviewer和Cite Space工具对2021-2024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PRISMA系统综述方法筛选近年来所有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界面视觉舒适相关且合格的研究,以确保综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结果 总结了视觉舒适与驾驶员视觉疲劳、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和相关评估方法,包括主观和客观评价两类;提出了有用指标,例如界面信息增加时注视持续时间、瞳孔扩张程度和图标数量;根据自动车辆驾驶界面人–机–环境关系开发了基于驾驶认知负荷的视觉舒适因素框架,为人机界面的视觉舒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平 《工程图学学报》2006,27(3):156-160
利用国际上所采用的评价学生空间认知能力高低的MCT(Mental Cutting Test)测试方法,以理工科学生为测试对象,量化测评空间认知能力高低与图学教育效果的关系。对比学生在接受图学教育前后的MCT得分情况,表明:画法几何部分的教学效果与MCT得分成正相关,学生从平面图形到三维立体图形的空间认知能力有明显提高;但机械图部分的教学效果与MCT得分成微弱相关,对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高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氧气浓度对人体生理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被试的生理指标监测和认知能力测试等方法,综合评估被试在21%和24%两种不同含氧量环境中的生理状态。结果 氧气浓度较高条件下血液循环有一定改善,SCL提高程度更大,脑电波中beta波更加明显。结论 较高的氧气浓度有助于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对精神压力的舒缓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人的注意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人员作业前后心理疲劳及认知能力变化.方法 分别使用MAX PULSE及维也纳测试系统对一名受试者进行为期八天的日常生产作业下心理疲劳及认知能力测量.结果 日常生产工作后,被试的综合压力升高,抗压能力下降,LF/HF值与交感/副交感值均增加.持续性注意力中正确反应平均时间和错误反应平均时间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评估及个性化训练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飞行安全。方法 采用文献归纳法制定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指标,招募54名飞行学员开展现场测试,设计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量量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1)分析飞行职业特性以及飞行操作特征,提出基于多目标追踪任务的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包括四个维度,即眼手协调能力、双手协调能力、注意分配能力和速度判断能力;(2)研制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评系统;(3)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评4个能力测试项目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7~0.89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介于0.82~0.95之间,效度检验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4)采用鉴别指数法分析测量项目关联度均置于0.32-0.40之间,具备较好鉴别效果。结论 基于多目标追踪任务的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测评系统能够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主体与客体心理旋转任务下,时间压力和性别对新手驾驶员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交警手势作为主体任务,导航地图作为客体任务,借助E-prime软件记录45名新手驾驶员在心理旋转任务下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并进行阶段特征分析.结果 在导航地图客体任务中,有时间压力下驾驶员反应更快但正确率更低,男性比女性在感知阶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不同性格特性对不同复杂程度图形界面的认知行为能力,本文通过"A型行为模式"测试把受试者分为Type A型被试群体和Type B型被试群体两组,同时通过(STAI,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特质焦虑测试把受试者分为STAI普通群、STAI高群和STAI非常高的三个群体。对两组"A型行为模式"群和三组STAI人群给予简单、中度、难三种复杂程度的界面操作任务,对任务完成准确率、反应时间、脑波和主观评价进行了测试。结果为在复杂程度简单和中度的图形界面任务操作中,"A型行为模式"的Type A受试者的任务完成程度明显增高、反应时间减少、脑波的β波明显增高。在复杂程度难的界面任务操作中,STAI三种人群中的STAI非常高人群的准确率比STAI普通群和STAI高群明显下降。结论为图形界面的认知能力受"A型行为模式"的影响,STAI状态不安特性对复杂难易不同的图形界面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了解我国营运驾驶员的驾驶风格特点,以及驾驶风格与交通违规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大连两个城市现场选取170名营运驾驶员完成中文版驾驶风格量表。结果驾驶风格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性驾驶风格以冒险型和愤怒型为主,女性驾驶风格以焦虑型为主。驾驶员在感觉寻求、愤怒、分心维度上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有交通违规记录的驾驶员在愤怒、冒险、分心和焦虑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违规记录的驾驶员,且差异显著。结论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越倾向于冒险型、愤怒型和焦虑型,他们的交通违规次数也越多,应当针对危险驾驶行为采取适当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驾驶员行为习惯的参数化研究对于评价驾驶员的驾驶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驾驶习惯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基于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分析驾驶参数并获得可靠的驾驶习惯评价指标。方法通过对各驾驶相关的参数进行时序稳定性检验,表明OBD提供的一些指标能作为驾驶习惯的参数化评估指标。结果通过OBD技术提取的一些参数具有时序稳定性,可以作为驾驶习惯的参数化指标。结论驾驶参数的稳定性是很多驾驶行为因果分析的隐含前提,本研究结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驾驶行为习惯,也为驾驶行为的因果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Fe—Mn—Si—Cr—Ni—C形状记忆合金回复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宁  李平全 《功能材料》1998,29(6):648-650
研究了预应变量、加热和冷却工艺对FeMn-Si-Cr-Ni-C形状记忆合金回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应变量小于3%~4%时,随应变量的增加,回复应力增加。大于3%~4%后,则下降。同一温度下,冷却过程的回复应力大于加热过程的回复应力。停止加热时的温度越高,冷却过程中的回复应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使用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讨;以SolidWorks为平台利用API和DLL技术,使用面向对象的VB语言,开发了五轴联动高速切削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系统,通过尺寸驱动实现了机床零件的参数化设计,旨在提高机械产品结构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道路边缘线对加强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车辆在有边缘线的道路上行驶比在仅有中心线或无标线和道路上行驶时更居中。边缘线能促使驾驶员准确、稳定驾驶,提高交通安全度。对加强员心率变异系数和操作稳定性测试表明,在有边缘线的道路上行驶不易疲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探索驾驶负荷累积与轻音乐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2(驾驶负荷累积)×2(音乐条件)×3(模拟驾驶阶段)混合设计,对32名驾驶员被试进行模拟驾驶实验,采集驾驶员驾驶速度和他们的垂直搜索广度与瞳孔直径。结果第45-60 min时,对于无驾驶负荷累积的被试,轻音乐组车速显著快于无音乐组,轻音乐组垂直搜索广度显著大于无音乐组;对于有驾驶负荷累积的被试,轻音乐组的瞳孔直径小于无音乐组(边缘显著),轻音乐组的车速慢于无音乐组。结论轻音乐对无累积疲劳的驾驶员具有唤醒作用,加快他们的车速,扩大垂直搜索广度,对驾驶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轻音乐对有累积疲劳的驾驶员会产生催眠作用,缩小瞳孔直径,车速减慢,对驾驶绩效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来探讨驾驶疲劳对于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采用组间对照,对照组为12名充分休息的出租车司机,实验组为15名连续驾驶10h的司机。采用听觉及视觉Oddball范式,要求被试对靶刺激进行按键反应。结果:听觉、视觉P300以中央顶区为主,驾驶疲劳后靶刺激引起的P300潜伏期没有显著变化,幅值显著降低。结论:驾驶疲劳后听觉、视觉随意注意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驾驶疲劳对视觉非随意注意影响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驾驶疲劳对于视觉非随意注意的影响。方法:采用组间对照,对照组为12名充分休息的出租车司机,实验组为15名连续驾驶10h的司机。采用视觉Oddball范式,标准刺激:正立三角形,70%;靶刺激:倒立三角形,15%;新异刺激:乱线条,15%。共2个block,每个block有300个刺激,刺激间隔(SOA)900—1000ms,刺激呈现时间50ms。要求被试对靶刺激进行按键反应。结果:疲劳引起新异刺激额区P170幅值显著降低,枕区N1幅值显著降低;新异刺激产生明显的额中央区分布的N2和P3a,P3a无明显的疲劳效应,疲劳组N2幅值的显著降低。结论:驾驶疲劳引起对视觉新异刺激的早期认知障碍,并且视觉非随意注意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驾驶情景下车联网信息呈现形式及复杂度对驾驶过程和绩效的影响。方法采用3(信息复杂度:无、简单、复杂)*2(信息通道:视、听)*3(驾驶场景:纵向、横向、转角)多因素混合设计,以驾驶员视觉注意指标、驾驶行为指标为因变量,共招募60名驾驶员,分两组。结果 (1)车联网信息以听觉通道呈现会增加行车稳定性及方向盘控制稳定性,且不会损害驾驶员的视觉注意行为,视觉则相反;(2)信息简单也会增加行车稳定性及方向盘控制稳定性。结论横向与纵向路径以听觉呈现简单信息有利于促进安全驾驶行为,转角路径中应避免车联网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