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隧洞工作竖井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三元  石裕  李蘅  马永锋 《人民长江》2010,41(24):47-5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隧洞南、北岸工作竖井是穿黄工程中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经研究比较,竖井采取地下连续墙加满堂内衬的结构型式,并根据地质条件及竖井工作特点,对竖井采取了相应的加固及防渗措施,很好地解决了竖井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形地质和受力条件复杂、结构体型和基坑降封水难度大等难题。北岸、南岸工程工作竖井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建成运行,经受了施工期与运行期各种工况的考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竖井修建在高地下水位、透水的黄河漫滩砂层中,竖井深度超过70 m,通过对其超深防渗灰浆墙、超深地下连续墙及满堂内衬等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丰富和完善超深竖井和防渗工程的施工理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该工程中涉及到的超深灰浆墙、超深地下连续墙、帷幕灌浆等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竖井施工质量达到了盾构始发及掘进施工要求。其中超深竖井与防渗工程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符志远  石裕 《人民长江》2011,42(8):31-36
穿黄隧洞北岸竖井为盾构始发井,位于砂土地层,地下水位高,属超深竖井;南岸竖井位于邙山高边坡坡脚,偏压作用明显。针对这一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对竖井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地下连续墙与满堂内衬联合受力计算方法,且为满足盾构机出发要求而研发了新型反力座,以及防水、井底高喷加固等技术,为工程成功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工程概况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团城湖至第九水厂工程(二期)施工第一标段#1盾构井地下连续墙工程位于北京市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附近,输水管线起点位于#1盾构始发井,施工线路长2153.848m,输水洞为外径6.0 m、内径4.7m的单洞隧洞,一衬采用盾构法施工,二衬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1盾构井基坑围护结构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穿黄盾构竖井已经施工、盾构机外形尺寸却要加长,致使在竖井内无法布置反力架的问题,设计提出,在不增加竖井断面尺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竖井井壁为盾构机提供出发反力,使原来起防护作用的井壁变成一个承载结构——反力座。设计采用的结构措施为:适当加厚反力座范围的竖井内衬,并与地下连续墙形成联合结构,以充分利用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同时构建弧形曲梁,以便承受和均匀传递盾构推进油缸的顶力;并通过局部加固反力座范围的井外围土,以便参与对盾构顶力的分担。新型反力座已成功运行,节省了工程投资约800万元,主要的是为盾构机按预定计划顺利出发创造了条件,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湛江湾深挖圆形竖井结构位于砂层中,承受高水头压力,其中出发井最大开挖深度达28.5 m,其结构主要由连续墙及内衬墙组成,采用两种软件对竖井出发井施工阶段进行平面数值模拟,考虑连续墙及内衬的拱效应,分析其受力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平面模型出发井的计算结果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基坑侧弯矩大于挡土侧,且分层开挖厚度为6 m时弯矩值大于3 m计算结果。深基坑程序计算结果略大于MIDAS/GTS平面模型结果,可能由于深基坑程序不能在开挖前预先考虑地下连续墙的环向效应所致。不论分层开挖厚取3 m或是6 m,出发井实际配筋面积都满足弯矩要求,结构安全。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输水隧洞盾构接收竖井具有开挖直径大、深度深、砂层水位高的特点,对开挖过程中竖井结构受力和变形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以该竖井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竖井的施工过程,研究了竖井地下连续墙及地层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应力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竖井开挖完成后,地表最大隆起为39.50 mm,出现在井口附近;地层最大隆起为41.60 mm,出现在井底地层。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为2.79 mm,出现在竖井顶部,地下连续墙顶部水平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地下连续墙最大拉应力为1.13 MPa,未超过混凝土标准抗拉强度,表明盾构接收竖井开挖稳定性良好。笔者分析方法及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4^#工作竖井为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盾构施工的始发井,该工作井的支护主体为地下连续墙,盾构要铣穿墙体进行隧道掘进施工,其工程结合盾构工作井的特点,把工作井的盾构铣削部位置为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文中主要阐述墙体内的玻璃纤维筋笼的制作与安装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盾构始发竖井深达48.5 m,地下水位高,施工区地层大部分为全砂层,预防基坑失稳是施工的关键.竖井施工采取"逆作法",即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持续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竖井底部提前采用高压旋喷桩封底,最后从上至下进行开挖及衬砌浇筑至底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北岸竖井,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壁厚为1.5 m,内径为18 m,外径为21 m.分14幅进行施工,其中Ⅰ期槽7幅,Ⅱ期槽7幅.Ⅰ期槽长6.5 m,共分三铣成槽,中间一铣在地下连续墙轴线上的有效长度为0.9 m;Ⅱ期槽长2.8 m,一铣成槽.Ⅰ、Ⅱ期槽在地下连续墙轴线上搭接长度为0.4 m,采用套铣接头进行槽段连接.地下连续墙深度为76.6 m.采用双轮铣进行成槽施工,根据双轮铣的特点,改进了普通的地下连续墙的接头,使用套铣接头的形式,较好的解决了地下连续墙接头处夹泥夹砂的问题.在成槽过程中,采用优质泥浆进行护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