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某110kV变电站10kV封闭母线桥的噪声问题,通过对电磁噪声和通风噪声的深入分析,经过大量的改造试验,提出加装去离子装置,增强封闭母线桥散热和漏磁效果,消除通风噪声。加强箱体薄钢板的结构刚度,控制箱体的相对振动位移;增加支柱绝缘子和母线绝缘金具的数量,使母线的跨度减小,减轻振动幅度;提高母排的制造工艺,降低尖端放电的可能性,消除电磁噪声。该方案实现了消噪目的,为此类消噪改造工程提供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110kV横栏站主变压器额定容量增加后,主变压器10kV侧采用的2片125mm×10mm铜排母线及开关柜载流能力不足的问题,充分比较分析了几种10kV母线载流能力提升改造方案,提出了一种10kV母线载流能力提升的新型改造方案,该方案具有改造成本低,停电施工周期短,负荷损失小,社会影响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变电站母线保护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面临的众多技术问题,结合广东三乡220 kV变电站与大同浑源220 kV变电站两个工程实际案例,对220 kV母线保护智能化改造的解决方案与实施流程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母线保护各改造方案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玉芒 《电世界》2012,(5):43-44
我公司220kV变电站于2005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将220kV降压到10kV后,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为生产现场的37台高压电动机、3个高压开闭所及5个变电所供电。该站10kV系统共有高压柜76台。由于高压柜数量较多,以及10kV配电室建筑面积所限,10kVⅠ、Ⅱ段母线又分别被分成了南、北两段母线,Ⅰ、Ⅱ段南、北母线分别通过Ⅰ段母线桥和Ⅱ段母线桥连接。图1为该站10kV系统一次接线简图(只画出相关的回路)。  相似文献   

5.
孟华 《贵州电力技术》2006,9(11):52-53,55
随着变电站主变容量的加大,变压器10kV或35kV侧母线额定电流不断增加,在以往工程中通常采用多片矩形导体,然而矩形母线在技术上和结构上很难满足母线发热和电动力的要求,由此引起附加损耗、集肤效应系数的增大,造成载流能力的下降、电流分布不均匀。当单台主变容量为180MVA以上时,由于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和短路电流增大,主变10kV或35kv出线侧不仅有母线桥本身电动力问题、发热问题、还有母线桥支柱绝缘子、纲构架以及母线桥附近混凝土柱、基础内的钢筋在交变强磁场中感应涡流引起的发热问题,一旦母线短路,母线、支柱绝缘子、变压器绕组都将遭受损伤,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胡斌  忻俊慧 《湖北电力》2006,30(5):39-40,55
变电站无功补偿电容器设计需要考虑的2个问题是电容器投后,所处母线电压会升高带来调压问题和母线主要谐波是否存在异常放大问题。结合武汉岱家山变电站10 kV侧4组10 Mvar无功补偿电容器改造,对这2个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给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东平 《广西电力》2010,33(1):43-45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母线间感应电压的计算,核算桥巩水电站220kV开关站改造后的母线接地刀闸安装点的间距是否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母线间感应电压的计算,核算桥巩水电站220kV开关站改造后的母线接地刀闸安装点的间距是否安全。  相似文献   

9.
鉴于四川电网220 kV电网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部分22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保护及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超期运行的严峻性,迫切需要对部分22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保护进行改造。在分析四川某220 kV变电站双母接线方式下220 kV母线保护改造方案的基础上,对改造中的直流回路、交流回路、跳闸回路及间隔失灵启动等回路改造技术原则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对四川电网及其他省网220 kV变电站220 kV母线保护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母线保护涉及到电厂的出线、进线、母联等众多回路,母线保护一旦动作,将跳开与之相连的所有断路器,因此母线保护在电厂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一特点决定了220 kV出线电厂侧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工程是一项技术难度高、设计任务繁重的工程。针对220 kV出线电厂侧母线保护双重化改造工程,介绍了新型母线保护装置特性,新型母线保护的总体改造方案,新型母线保护的相关问题与相关回路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新型母线保护改造设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中,母线规格及母线绝缘支撑跨距的确定是母线桥设计的关键,分析了动稳定校验的方法,给出了母线系统设计计算公式,并列举实例,依据母线不同的排布方式、相间距离等,对母线最大跨距进行了计算确定,为低压母线桥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母线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关系到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在软硬件设计制造上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分析了母联开关位置对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灵敏度的影响,隔离刀闸辅助触点位置对母差保护的重要性,基准变比对CT断线的影响,母联兼侧路CT极性转换,以及双母双分段母线系统的特殊操作性,并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曾明 《四川电力技术》2012,(5):38-40,88
针对无专用母线保护装置的110 kV内桥接线,在电网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客观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设置专用的110 kV母线保护的对策。这将有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10 kV开关柜实心矩形铜母线进行了轻质化优化设计及其载流量分析。在不改变实心矩形铜母线外表面的情况下,利用打孔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轻质化母线结构,以达到节省材料、减弱集肤效应以及载流量降低不大的目的。并应用ANSYS软件对新型轻质化铜母线的集肤效应和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型轻质化铜母线集肤效应有所减小,温度场仿真结果较同规格实心矩形铜母线略高。同时,将同规格实心矩形铜母线和新型轻质化铜母线通以相同大小的电流进行温升试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因此,新型轻质化铜母线在节省了15%的材料的基础上,热性能达标,载流量变化不大,为新型轻质化铜母线替代实心铜母线的工程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母线正序故障分量综合阻抗、负序综合阻抗和零序综合阻抗的概念,通过分析母线区内、外故障时3种综合阻抗的特征,分别利用阻抗幅值和相角构成了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综合阻抗、负序综合阻抗以及零序综合阻抗的母线保护原理。3种保护原理在母线区内、外故障时特征明显,判据简单、易整定,而且原理本身不受3/2断路器接线的母线区内故障汲出电流以及过渡电阻的影响。当母线区外故障电流互感器(TA)饱和时,利用各个序分量综合阻抗相角所构成的TA饱和识别判据能够可靠地将母线保护闭锁,从而避免保护误动;当母线区内发生故障有TA饱和时,保护性能不受影响,能够可靠地快速动作。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综合阻抗的母线保护原理可以反映各种类型的母线故障,对于最严重的三相短路故障可以快速切除;基于负序、零序综合阻抗的母线保护原理则可以在故障后长期应用,不受系统振荡的影响,而且对于高阻接地故障依然能灵敏动作。3种保护原理可构成完整的母线保护方案。EMTP仿真结果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采样值差动保护直接对离散采样值进行差动判别,计算量小且动作迅速,但易受干扰影响,其可靠性需要深入研究。针对此现状,在研究采样值差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电流波形特征的母线保护原理。通过合并同时刻方向相同的各支路故障分量电流采样值,将多支路电流等效合成为2个虚拟电流,根据虚拟电流在母线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波形特征差异,引入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多点相关度的大小和分布情况来区分母线区内外故障。理论分析和动模实验表明,该判据能快速可靠地切除母线故障,不受故障类型和区内故障流出电流的影响,并具有一定的电流互感器(TA)饱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母线差动保护的正确动作率,通过对现场一起母线差动保护误动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交流二次回路中性线阻抗的存在对母线差动保护的动作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母线上所连支路发生故障时,若线路空载或轻载,故障相的短路电流及非周期分量均达到一定水平时,由于交流二次回路中性线阻抗的存在,会造成非故障相的电流互感器反向饱和,从而可在非故障相中产生异常电流,造成母线差动保护误动作。EMTP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此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以避免现场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从特高压交流变电站高、中压侧母线等值自阻抗的组成要素出发,分析确定了特高压变电站母线短路电流的影响因素,给定了特高压变电站1 000 kV侧交流电网结构、特高压交流变电站主变压器以及500 kV侧交流电网结构对高压侧和中压侧母线短路电流影响的比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压交流变电站高压侧母线的短路电流主要受1 000 kV侧交流电网结构的影响,而中压侧母线短路电流主要受500 kV侧电网结构和特高压站主变压器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特高压交流站近区电网限流措施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黄文庆 《江西电力》2001,25(1):40-43
通过对万安水电厂母差保护的一次故障分析,查找出了该厂母差保护存在的隐患。解释了该厂母差保护以往动作所产生的一些疑问,得出更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