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三种还原法(H2还原法、KBH4还原法、乙醇还原法)对CO2加氢合成甲醇Cu/ZnO催化剂结构及CO2加氢合成甲醇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经KBH4还原后,部分铜物种被还原成金属铜,同时带入了K ,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影响很大;催化剂经高压釜乙醇处理后,铜物种全部被还原成金属铜,且晶粒很大,在ZnO上分散性差,对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影响很大;催化剂经3%H2+N2还原后,铜在ZnO上分散性较好,有利于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柱切换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一种CO2加氢合成甲醇产物组成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CO2/H2混合气为原料,微反固定床为反应器,建立了CO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微反活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近年来关于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及廉价氢的供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反应温度、压力及进料比对主要的目标反应CO2转化率的影响。为这一反应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的参考,这将对该反应的催化剂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La2O3对Cu/ZnO催化剂性质和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活性评价、XRD、TPR、CO2-TPD、CO-TPD等手段,探讨了La2O3对Cu/Zn催化剂性质和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经La2O3改性后,CuO晶粒明显变细;Cuo-ZnO催化剂还原难度略有增加;有利于CO岐化反应进行,使催化剂上积炭量增加;CO2加氢生成甲醇的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易丽丽  李小年 《石油化工》2004,33(Z1):266-267
在对γ-Al2O3、SiO2和活性炭负载钌催化剂的CO2加氢性能研究基础上,研究了在CO2和氢气气氛中活性炭的甲烷化和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钌催化作用下的CO2加氢反应中,CO2的转化率和甲烷选择性都很高.在加氢过程中,活性炭与氢气的甲烷化反应和与CO2的气化反应都会导致Ru/C催化剂的流失.活性炭与CO2的气化反应是一个很显著的反应,但是同时也会因为氢气的存在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万华  王黎  张占涛  孙雪莲 《石油化工》2005,34(7):637-642
对CO2加氢合成C1~C5醇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反应体系中各独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分析表明,较低的反应温度对C1~C5醇的生成有利。采用最小G值法计算得到不同温度、压力、进料氢与CO2摩尔比下体系的平衡组成、醇的平衡收率及CO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此热力学分析可以为评价C1~C5醇合成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以及确定CO2加氢合成C1~C5醇的工艺条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CO2加氢合成二甲醚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考察了温度、压力、氢碳比、水、CO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反应压力、提高氢碳比、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原料气中水含量的增大可显著降低CO2转化率和二甲醚选择性;提高进料气中CO含量,改变了逆水汽变换反应方向,使CO2转化率显著降低,二甲醚收率上升,CO加氢反应占主导地位;惰性气体对反应平衡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CO2加氢制甲醇是温室气体CO2资源化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领域,本文采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法耦合非理想体系PR状态方程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压力和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同时提高了CH3OH的选择性;增加原料n(H2)/n(CO2)有利于提高CO2的转化率和CH3OH的选择性。另外,适当添加少量CO作为原料,CO可能从产物转变为反应物,因此虽然降低了反应过程CO2的转化率,但能够增加单位CO2的CH3OH产率,不过,若原料气中CO含量过多,则CO2加氢过程转变为传统的CO加氢过程;由于反应过程受热力学平衡的制约,CO2单程转化率较低(约20%~30%),采用尾气循环的工艺过程能够成倍提高CO2总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研究人员正在优化将CO2和H2合成喷气燃料的两步工艺。在将CO2加氢制烯烃过程中,通过在Al2O3催化剂上用硅酸四乙酯(TEOS)浸渍K?Mn?Fe引入稳定剂进行改性,以尽量减少水在CO2加氢催化剂上的失活效应。与在H2中对该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相比,在CO中对该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将导致生成更多较轻质的烯烃。工艺的第二步是将生成的不饱和烃通过齐聚合成喷气燃料。据称,采用负载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uO-Zn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CuO-ZnO/HZSM-5双功能催化剂上进行了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uO-ZnO 是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加氢组分,HZSM-5是脱水组分,二者应尽可能地结合得紧密些,以便充分发挥二者的"协调"、"促进"作用;CuO-ZnO与HZSM-5的最佳配比为9∶1(m).通过DTA、XRD、TPR、H2-TPD、CO2-TPD、BET等方法对双功能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吸附等特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环己烯、乙烯、二氧化碳及氢气参与反应中可能涉及物质的热力学数据ΔfHm0、Sm0、Cp,m。对二氧化碳存在下的环己烯、乙烯与氢气可能存在的各种反应的ΔrGm、Kp进行估算,并对这些反应的可行性和反应程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高压对体系中各反应有利,二氧化碳氢化形成一氧化碳、甲酸,羧酸氢化形成醛是热力学不利的反应,烯烃氢化形成烷烃、醛氢化成醇、烯烃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反应形成羧酸及醛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是热力学有利的反应。烯烃的结构对反应热力学也有很大影响,乙烯比环己烯更易甲酰化。  相似文献   

12.
CO_2催化转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由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烷、甲醇及低碳烯烃 ,用二氧化碳选择性催化氧化制合成气 ,催化共聚生成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晶体材料。因为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丰富的孔结构,使其在催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对MOFs在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反应的相关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了MOFs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Fe-Zn-Zr/HY作为催化剂,CO2和H2为反应物,在340℃、5MPa的条件下,通过一些对比反应对异构烃的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催化剂的作用主要来源于Fe-Zn-Zr和HY分子筛两种催化剂的独立作用;(2)甲醇是整个反应的中间产物;(3)CO不是异构烃合成的必须中间产物,CO与CO2加氢合成烃类的途径截然不同;(4)Fe-Zn-Zr和HY都与异构烃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及工艺研究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反应参数对在自主研制的C312系列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甲醇时空产率和二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具有较大影响。在250℃、8.0 MPa和空速16000h-1下,当n(H2):n(CO2)=3时,甲醇的时空产率达0.94 g/(mL.h),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为22.2%。C312型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催化剂性能优异,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
CO_2/H_2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Fe3(CO)12/ZSM-5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对CO2/H2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实验室发展的分步回流浸渍法能有效地将Fe3(CO)12负载在ZSM-5分子筛上。该催化剂在常压下对CO2/H2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和评述了一些固定二氧化碳为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包括氢化反应,科尔贝-施密特反应,二氧化碳分别与烯烃、炔烃、丁二烯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二氧化碳合成脲、氨基甲酸酯、碳酸酯、环状碳酸酯、聚碳酸酯等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从炼油厂低氢气成本涉及的原料来源出发,按照炼油厂全加氢流程,配套建设独立的制氢装置原料,分析了影响氢气生产成本的因素以及竞争性,分析量化了二氧化碳排放及国家征收碳税对工艺路线的影响深度,提出按照原料可获得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分区域建设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醋酸合成方法的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论述了醋酸的几种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多种催化反应体系、反应条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相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进展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