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不均匀奥氏体淬火原理,通过加热过程控制,可使高碳铬钢(GCr15)中残余奥氏体呈薄膜或集聚态存在于碳化物周围。这种残余奥氏体有利于延迟马氏体/碳化物界面处裂纹的形核及扩展,是利用残余奥氏体韧化高碳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磁性法、金相方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量了GCrl5轴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含量对GCrl5轴承铜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法测量GCrl5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快捷、准确,易于实现产品生产中的在线快速检测,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对轴承运行过程中疲劳寿命的影响,必须结合应力形态、分布、运行状态及诱发马氏体转变性能等方向进行综合研究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残余奥氏体对GCr15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轴承钢经不同温度奥氏体以后,在Ms点下等温,可得到不同数量和形状的残余奥氏体(AR);增加,钢的强韧性提高;块状AR在高应力作用下将大部分转变成马氏体,因而对改善钢的强韧性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4.
5.
高碳钢和轴承钢的周期球化退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6.
低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钢中尤其是低碳钢中残余奥氏体对钢的性能的重要性。叙述淬火低碳钢内条间奥氏体的形成,着重指出条状马氏体形成时存在碳的扩散。Magee对钢中残余奥氏体量表达式不适用于低碳钢,建议应修改为:r%=exp[β(C1-C0)-a(Ms-Tq)],并提出淬火低碳钢成分设计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7.
巩振全 《铸造技术》2014,(5):945-947
研究了82B高碳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奥氏体晶粒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8001 10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高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从18.2μm增加到116.3μm,其中950℃为其晶粒粗化温度。在950℃保温601 10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高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从18.2μm增加到116.3μm,其中950℃为其晶粒粗化温度。在950℃保温6090 min后,可获得细小均一的奥氏体晶粒。最后,通过公式计算了高碳钢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先摸索了磁性法测残余奥氏体所需的标样处理工艺 ,认为GCr15钢经10 5 0℃淬火 ,-78℃× 1.5h深冷处理 ,2 80℃× 2 0min回火可得到全马氏体组织。用该标样测定不同工艺处理GCr15钢的残余奥氏体量 ,虽然各工艺的淬火温度不同 ,但经 >15 0℃回火后 ,回火马氏体的碳含量将趋于一致。经 85 0℃淬火 ,180℃、2 0 0℃、2 3 0℃、2 60℃、2 80℃分别回火 10min、2 0min、3 0min后GCr15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资料曲线相吻合。经 85 0℃淬火 ,2 0 0℃× 2 0min回火后 ,钢中残余奥氏体量为 10 %左右 ,满足使用要求。统一标样磁性法已被实践证明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9.
渗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测定贝氏体中A_R的等温转变曲线(以后简称TTT曲线),并与原过冷奥氏体的TTT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A_R的TTT曲线位置将发生变化,贝氏体中的残余奥氏体TTT曲线右移,而马氏体中的则左移。其原因是两种残余奥氏体的状态不同。  相似文献   

11.
奥—贝球铁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定了Si、Cu、Mo含量和等温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对奥-贝球铁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规律,在SEM下观察分析了残余奥氏体量对试样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Cu使残余奥氏体含量提高,Mo使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一定的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含Si量,可使余奥氏体含量最高值。奥氏体含量减少使断裂方向向脆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2.
残余奥氏体对高碳钢零件表面磨削裂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对比指出,二次淬火马氏体的低强度、高脆性是造成高碳合金钢及渗碳件磨削裂纹的直接原因。采用控制碳势渗碳、深冷处理及多次回火工艺可有效避免磨削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导入大而深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如承受R(应力比)≥0的渗碳齿轮。为了改善残余应力分布的工艺之一是用喷丸法。用此法能将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但是残余奥氏体对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还不清楚。所以作者用真空渗碳和碳氮共渗试片做了一个实验,并用喷丸和低温处理来系统评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粒状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与强韧性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热处理试验和组织观察,研究了在1123~1523 K内加热温度和时间对含Nb高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奥氏体化过程Nb的析出状态,并推导了含Nb高碳钢等温加热过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在低温区(1123~1423 K)加热时,晶粒长大速率较慢;在高温区(1423~1523 K)加热时,晶粒发生快速长大。所建立的模型适合奥氏体化过程晶粒尺寸演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导入大而深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极限,如承受R(应力比)≥0的渗碳齿轮。为了改善残余应力分布的工艺之一是用喷丸法。用此法能将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但是残余奥氏体对残余压应力的影响还不清楚。所以作者用真空渗碳和碳氮共渗试片做了一个实验,并用喷丸和低温处理来系统评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将应力、应变与饱和磁性法相结合的动态下测量残余奥氏体的装置,该装置对高强度、超高强度等钢能在拉伸过程中快速、连续地测量其变形量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变化量,为研究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9.
加热及变形温度对含铌高碳钢奥氏体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铌微合金化高碳钢线材,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研究不同加热及变形温度下奥氏体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奥氏体粗化温度为1200℃,在1150~1200℃,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增大约30 μm;材料1100℃奥氏体化后,以40 s~(-1)、35%变形量进行一道次压下变形,1000℃以上为再结晶区,900℃以下为未再结晶区:在900℃形变淬火,析出物为NbC,尺寸为20~60nm,弥散细小的NbC析出颗粒阻碍了晶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CR600TRIP工业成品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金相和EBSD等技术手段,在详细考察TRIP钢的微观组织,特别是残余奥氏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定量变形和SEM原位拉伸试验,对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行为和钢的断裂机制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发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顺序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性,而其断裂机制主要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