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气泡发生器的流体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泡发生器作为浮选柱的核心部件,一直是浮选柱的研究重点。针对空气直接喷射式气泡发生器结构特点,分析了气泡发生器气体喷射出流的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室和工业型浮选柱的清水气泡发生试验,修正了气泡喷射出流理论计算公式,对工业型浮选柱的大型化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构空化气泡发生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泡发生器是射流浮选柱充气的关键设备,结合空化气泡有利于浮选的特点,自行设计了多孔板气泡发生器和改进型射流气泡发生器2种结构空化气泡发生器,同时在组建了的浮选柱试验系统内进行浮选柱清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空化气泡发生器作为浮选柱的充气装置时,均可使浮选柱内产生细小、密集、分布均匀的气泡,同时对比2种结构空化气泡发生器对浮选柱的充气性能发现,改进型射流气泡发生器要优于多孔板气泡发生器。  相似文献   

3.
浮选柱试验     
浮选柱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又便于大型化而深受用户欢迎。而后来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出现了60年代浮选往大上,70年代又下,而到80年代几乎都不使用的局面。为此,我们对浮选柱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气泡发生器堵塞问题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气泡发生器的孔径是相等的,压缩空气从每一细孔中均匀喷出,气泡的大小与孔径相对应。为了找到气泡发生气堵塞的原因,我们从浮选柱下部的人孔爬进去,在齐胸的矿浆中观察研究。当通人压缩空气后往内矿浆翻…  相似文献   

4.
浮选旋流器的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先进的SP - 2 0 0 0型高速动态分析系统 ,捕捉浮选旋流器内颗粒及气泡的运动轨迹 ,并对颗粒和气泡的运动轨迹进行计算和分析 ,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浮选旋流器内离心力场的大小、泡沫柱形状以及矿化的形式。揭示了浮选旋流器的力场特征、泡沫特征以及矿化特征 ,为浮选旋流器的今后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浮选工艺流程中,浮选柱是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气泡发生器正是浮选柱的重要结构组成。对于矿浆充气和气泡矿化,气泡发生器的性能将直接决定矿物分选的效果,因此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极其重要。建立在多位学者对气泡发生器结构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运用射流卷吸空气紊动搅拌有利于提高流体气含率的特点,并结合新结构优势,设计并模拟优化了一种新型结构气泡发生器,即"螺旋膛线型气泡发生器"。经过实验模拟,相较于原始气泡发生器,新型结构对于气泡发生器喉管段湍流强度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自行设计的浮选柱模拟系统中,对一种新型浮选柱微泡-逆流接触式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的发泡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发泡器产生的气泡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速摄像记录仪获取气泡图像,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气泡直径及速度进行提取、统计,考察气泡发生器在不同充气条件下气泡密度及气泡尺寸分布特征,探索生成气泡的尺寸和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充气量增大,气泡平均直径增大,气泡尺寸分布由变宽,微气泡数量减少;在充气量Q=4 L/min时,气泡尺寸分布比较均匀且产生充足的微气泡;气泡上升速度主要取决于充气量和气泡尺寸,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该浮选柱气泡发生器生成气泡上升速度与尺寸之间的指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煤泥浮选旋流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德 《选煤技术》1996,(6):28-29
基于离心力场强化煤泥浮选的原理,开发研制了新型煤泥浮选设备——浮选旋流器。该旋流器对煤泥,特别是对细煤泥的浮选效果好,浮选速度快。本文简介了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矿化气泡运动行为及其在南山选煤厂的工业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细粒浮选的进展—微泡浮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粒物料常规浮选困难的原因是颗粒与气泡的碰撞概率低。流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气泡直径可改善浮选结果。近年已有多种具有微泡发生器的浮选柱相继问世。尽管浮选柱在工业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仍存在有放大和气泡发生器的维护问题。本文论述了微泡浮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讨论了浮选柱的放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浮选柱技术及设备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浮选柱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等;重点阐述了浮选柱设备的发展,包括浮选柱的关键部件--气泡发生器和柱体,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浮选柱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控制系统、新型气泡发生器的研发、浮选柱数学模拟以及短流程的浮选柱分选工艺是将来浮选柱技术及设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在浮选体系中,气泡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着矿物浮选的选别效果,因此,研究气泡的运动特性,对于优化浮选工艺与改善浮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浮选中常见的气泡生成方式,主要有机械搅拌发泡、气泡发生器发泡、电解发泡及超声波发泡四种方式;气泡参数中介绍了气泡形态特征参数、运动特征参数和分布特征参数的含义和计算公式;然后重点阐述了浮选中起泡剂、捕收剂、抑制剂、浮选机叶轮参数、浮选柱气泡发生器及充气量对气泡参数的影响;归纳了纳米气泡在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完善气泡测量方法、侧重于气泡在实际浮选环境中的运动特性研究以及研发新型纳米气泡生成设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以煤泥离心筛分器和浮选旋流器为关键设备的新型煤泥水处理流程,并作了简要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以水介旋流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具有分选作用的旋流-射流充气器,在150mm水介旋流器上,就旋流器结构参数、入料压力对充气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旋流器与射流器间的联接装置进行了结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溢流管中气液两相的混合是旋流-射流充气的技术关键,90°混合叶片的充气量最大可达到26m3/h,气液比为1.7。安装有混合叶片的旋流-射流装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浮选用充气器。  相似文献   

13.
西曲矿选煤厂根据矿井原煤中煤泥含量较以前有大幅增加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浮选尾煤回收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采用了浓缩旋流器和高频筛,解决了浮选尾煤回收压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龙鑫 《煤炭工程》2014,46(2):22-24
为解决精煤泥两次浮选、双段脱水回收流程处理高灰难浮煤泥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严重的难题,文章提出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分选设备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柱能解决重介精煤"背灰"难题,相比于传统浮选机,在精煤产率相当时,浮选柱分选精煤灰分降低3.44%,尾煤灰分提高1.67%,浮选完善指标提高6.54%;在精煤灰分相当时,精煤产率提高10.27%,尾煤灰分提高6.91%,浮选完善指标提高5.14%。  相似文献   

15.
高承家 《有色金属》2002,54(3):90-92
介绍短锥旋流器在狮子山铜矿尾砂选金中的应用情况。原矿采用一段闭路磨矿,一粗二精二扫的浮选流程,磨矿细度-0.074mm占60%,浮选尾矿含Au0.2g/t,Ag4.2g/t。采用以特殊曲线形状筒体短锥旋流器为主体的ZXF-500高效重力选金机组处理浮选尾矿,获得品位21.25g/t的金精矿。  相似文献   

16.
粒度组成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文泽  郭德 《中国矿业》1999,8(1):65-68
把浮选入料分成三个粒级 ,对此三粒级构成的正三角形三元体系进行研究 ,得出体系内不同粒度组成条件下的浮选效果 ,从而确定粒度对煤泥浮选诸方面的影响特点和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用大锥角水介质旋流器对粒控旋流器底流进行了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可从中回收近50%的合格精煤,Ep<0.1,分选不完善度I<0.2,并分析了工业应用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细粒煤的脱硫降灰效果,采用Falcon重介离心分选和常规浮选方法,以浮选完善指标、脱灰率、脱硫率、脱硫完善度为考察指标,对南桐煤0~0.5 mm各粒级煤样进行了分选。结果表明:对于0~0.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脱硫率、脱硫完善度均高于常规浮选,而其余2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对于0.5~0.125 mm煤样,Falcon重介离心分选的4个指标均高于常规浮选;对于0~0.125 mm煤样,除脱硫完善度外,其余3个指标均低于常规浮选。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Falcon重介离心分选机的有效分选粒级为0.5~0.125 mm。  相似文献   

19.
捕收剂AY作用下不同粒级石英浮选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 研究了pH=4.0时、阳离子捕收剂AY作用下不同粒级石英上浮率随浮选时间的变化规律, 并采用6种浮选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石英粒度越细, 极限上浮率和浮选速率常数越小; 增大捕收剂AY浓度, 石英极限上浮率和浮选速率常数提高, 这与捕收剂吸附密度和颗粒与气泡碰撞、粘附概率有关。该石英的浮选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其拟合优度R2可达0.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铜钼混合精矿的特性,针对该特性创造性地提出分选前采用特种旋流器进行预处理新工艺,脱除混合精矿中大量残药、细泥(铜)并浓缩脱水,降低了抑制剂等药剂用量,提高技术指标。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铜钼分选作业回收率提高了11.41%,硫化钠消耗降低了32.17%,浮选能力提高了33.41%,其它各项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