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2219铝合金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晶间腐蚀试验及极化曲线测试方法对2219铝合金母材、搅拌摩擦焊(FSW)及钨极氩弧焊(TIG)接头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借助金相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结果表明,2219铝合金母材及焊接接头的腐蚀行为主要与析出相有关,Al2Cu的析出导致贫铜的无沉淀带作为阳极优先溶解.母材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最差,由表面点蚀开始,沿轧制方向逐渐发展为剥落腐蚀;TIG焊次之,表现为网状晶间腐蚀;FSW焊最低,焊核表现为点蚀,散落分布于表面.  相似文献   

2.
吴南锋  张伟 《铸造》1997,(11):36-38
在Cr18Ni5双相不锈钢中加入不同的Mo,研究其对钢的耐点蚀性影响。结果表明,5%Mo的一组性能最好;从而得到双相(α+γ)钢耐点蚀性(PRE—耐点蚀当量)与点蚀电位(Eb)的对应关系,并主要取决于γ相的PRE值。  相似文献   

3.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2003,24(2):47-50,57
获得了10种铝合金在青岛海域海水飞溅区暴露16年的腐蚀结果,总结了它们在飞溅区的腐蚀行为和规律。在飞溅区,铝合金对点蚀、缝隙腐蚀较敏感。L4M在飞溅区的耐点蚀性能较差。LF2Y2、LF3M的耐点蚀性能好于L4M。在10种铝合金中LD2CS的耐点蚀性能最好。180YS、LF21M除点蚀、缝隙腐蚀外还发生层间腐蚀。LY11CZ(BL)、LY12CZ(BL)和LC4CS(BL)的包铝层起着牺牲阳极的作用,基体受到有效保护。铝合金在飞溅区的缝隙腐蚀比点蚀严重。在海水飞溅区暴露的铝合金,开始4年的点蚀速度较快,4年后点蚀速度随时间逐渐减慢。暴露8-16年,铝合金的点蚀深度没有明显加深。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RB)、微生物膜、腐蚀产物膜和A3钢腐蚀后的表面形貌,获得了高分辨率、清晰的图像.测得了SRB的大小,微生物膜、腐蚀产物膜的厚度和形成的点蚀孔深度.结果表明,A3钢的微生物腐蚀过程是先形成致密的硫化物膜,然后微生物在其上面聚集附着形成微生物膜;A3钢的微生物腐蚀主要以点蚀形式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腐蚀原位观察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盐酸溶液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的点蚀孔洞缺陷是由MnS夹杂物引起的,随着点蚀坑内钢的溶解,夹杂物脱落,蚀坑内的pH持续降低,导致点蚀继续向纵向发展;点蚀坑的数量和腐蚀横截面处MnS夹杂露头数量有关,露头数量越多,点蚀坑越密集。  相似文献   

6.
采用显微显色法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304不锈钢在3.0%、2.0%、1.0%、0.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与纯水中的点蚀行为进行全场原位检测,并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技术对不锈钢早期点蚀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腐蚀介质中NaCl含量及304不锈钢表面粗糙度的降低,点蚀诱导时间延长,所形成的点蚀坑减少且分布稀疏;显微显色法结合三维视频显微镜技术可以检测直径为3~6μm的早期点蚀。  相似文献   

7.
利用统计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原位观测方法,研究了一种轧制粗晶的奥氏体不锈钢和它的溅射纳米晶薄膜在3.5%NaC l溶液中的点蚀行为.结果表明,溅射纳米晶薄膜的耐点蚀能力显著高于同成分的轧制粗晶材料;纳米晶薄膜的亚稳态点蚀过程被促进而稳态点蚀生长过程被抑制;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原位观察可见,亚稳态点蚀在溅射薄膜表面的粒子团簇间产生,稳态点蚀为浅碟形点蚀坑生长.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光学显微镜原位观察等方法研究了T6态峰时效的2090 Al-Li合金在EXCO溶液中的剥蚀行为.在浸泡过程中局部腐蚀形态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点蚀、晶间腐蚀、剥蚀和剥蚀后期.在点蚀阶段形成的以杂质相为局部阴极生成的大蚀孔成为剥蚀引发的中心,剥蚀鼓泡沿大蚀孔边缘生长,直到把表层以下完全穿透.点蚀引发阶段的EIS由一个高频容抗弧和一个中低频感抗弧构成,在点蚀发展阶段感抗弧消失.晶间腐蚀阶段的EIS的容抗部分中很难分辨出腐蚀区域对应的时间常数,剥蚀发展阶段和剥蚀后期的EIS由两个容抗弧构成.  相似文献   

9.
《金属功能材料》2011,(6):71-71
所谓超级不锈钢是指根据对提高抗点蚀有效的Cr、Mo、N含量计算出的抗点蚀指数PRE(=%Cr+3.3×%Mo+16×%N)〉40的不锈钢。日本冶金工业公司新近开发了两个PRE〉50的超级不锈钢NAS325N(27Cr-31Ni-6.5Mo-1.2Cu-0.2N),其PRE为52;NAS354N(23Cr-35Ni-7.5Mo-0.2N),其PRE为51。按ASTMG48C法进行点蚀试验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随机方法研究纳米化对纯锌点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柠檬酸型镀液,用脉冲电镀法成功制备纳米锌镀层;并用电化学法和随机法等研究纳米化对纯锌点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锌和铸态锌的点蚀击破电位均服从正态分布;纳米化增加了纯锌点蚀击破电位对电位扫描速度的敏感性,使纯锌的点蚀产生类型由B1(parallel)型转为B2(series)型,并能抑制纯锌的点蚀生长.  相似文献   

11.
夹杂物对不锈钢孔蚀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蚀的发生与发展一直是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者感兴趣的问题。在孔蚀发生敏感位置的研究中,对晶界与硫化物夹杂物研究得较多,而对非金属夹杂物方面的研究就比较少,因此我们探讨了00Cr11Ni10Mo2Ti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类型、大小、分布与孔蚀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尿素生产装置中高压冷凝器的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技术对高压冷凝器上管箱内衬所出现的腐蚀形貌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产生腐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用SUS316 L不锈钢制造的内衬在尿素生产的条件下主要发生了两种类型的腐蚀:点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起始于点腐蚀坑的底部。内衬表面所呈现的宏观裂纹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相距很近的点腐蚀坑串联而成。  相似文献   

13.
1. Illtroduction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pitting of steels[1]. Actually3 pitting ofcarbon steels is less typical than that of stainless steels, and for the former the pits arewider and more shallow. For the pitting of carbon steels and the effect of inclusions on thepitting, there are som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Wranglen[2]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susceptibility to localized corrosion and the ratio of active to inactive sulfides; and onlyactive sulfide was believed to act a…  相似文献   

14.
龙晋明  司云森 《腐蚀与防护》1999,20(7):307-309,313
利用动电位法测定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R1双相不锈钢在C5H6O4-Cl^--NO3^-水溶液体系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和点蚀电位,探讨了衣康酸(C5H6O4)介质中Cl^-和NO3^-对点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Cl^-浓度[Cl^-]的提高导致不锈钢点蚀电位Eb降低,其关系为Eb=a-blg[Cl^-]。同样条件下,R1不锈钢的点蚀电位比316L不锈钢高300 ̄400mV;(2)在含Cl^-的衣康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考察外加电位、介质条件及时间等因素对不锈钢发生微点腐蚀早期阶段表面形貌的影响,从纳米级空间分辨度进一步探索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破坏及微点腐蚀发生早期过程机理.结果表明,不锈钢在点蚀早期阶段,首先发生不稳定微点腐蚀,其表面形貌随着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发生、消长而变化.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几何尺寸约为10nm,极化电位愈正,不锈钢钝化膜局部溶解破坏和微点腐蚀发生的倾向性愈大,不稳定的微点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展为稳定点腐蚀.即使在开路电位下,Cl-也可能在不锈钢表面呈不均匀分布,进而导致钝化膜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改性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离子体改性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性雷明凯,袁力江,孔常静,张仲麟(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4)电子回族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具有高电子密度和离化率,低放电粒子溅射率及无极放电设计等优点[1-2],为金属钝化膜的改性提供了有效和...  相似文献   

17.
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检测1Cr18Ni9Ti、304和316三种奥氏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敏感性;用恒电位下的计时电流法结合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实时监测这三种材料在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过程的表面动态变化及点蚀感应时间(τ)。结果表明,当电极表面发生点蚀时,激光电子散斑干涉图上会出现由点蚀产物扩散引起的亮斑。1Cr18Ni9Ti和 304不锈钢的τ值分别是1 s和9 s,316不锈钢的τ值大于50 s。由此可以判断1Cr18Ni9Ti的点蚀敏感性最大,304居中,316的点蚀敏感性最小。此结果与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可以做为一种实验室方法监测金属早期点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耐海水无磁不锈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水下构件的使用状况以及考虑到耐蚀性能和无磁性能的要求,设计了耐海水无磁不锈钢(ONMS)的化学成分,对试验钢在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磁导率,均匀腐蚀,缝隙腐蚀,点蚀电位,海水挂片试验等方面作了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试验钢(ONMS)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以及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对15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SMSS)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变化和第二相碳化物及其对该钢腐蚀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奥氏体以及M23C6型碳化物颗粒组成,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增加,且在650 ℃回火时达到体积分数最大值41.41%。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时第二相碳化物开始析出,且650 ℃回火后碳化物数量及尺寸较600 ℃增多。点蚀电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相碳化物的析出降低了试验钢的点蚀电位,促进了亚稳点蚀位置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5碳钢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碱(Na2CO3)二元复合驱油泵中的腐蚀形态,应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研究了其均匀腐蚀、点蚀和钝化行为,并以X衍射分析腐蚀产物主要成妥。结果表明,45碳钢在HPAM溶液中属活性溶解过程,在HPAM/a2CO3复合溶液中随 a2CO3浓度增加,表面逐渐形成致密α-Fe2O3氧化膜,腐蚀由活化放钝化,但低浓度Na2CO3可能导致点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