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文摘     
油水混合物(含油废水、浆物或染料悬浮液)的分离是目前工业上分离技术的难题。对使用过的悬浮液和乳化液进行加工因乳化稳定剂和污染的问题而显得非常困难。在许多场合,机械分离法的分离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一般都添加絮凝剂或破坏乳化的化学品。这些添加剂非常昂贵,且易导致二次污染。从再利用或存贮的角度看,还会改变产品的性能。巴特来研究所开发的电凝聚分离法避免了上述缺点,这种方法是通过电荷作用使最小的颗粒向比较大的团聚物凝  相似文献   

2.
岳庆辉 《水泥》2022,(4):50-51
多数球磨机在磨尾都有一个滚筒筛,用于对磨内排出的碎球碎段进行分离,如果碎球碎段得不到分离对水泥工艺系统危害非常大.然而实际生产中,磨尾滚筒筛的分离效果并不好,物料中混入的碎球碎段会对设备造成损害,排渣中混入的水泥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利用自制的分离斜槽对滚筒筛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高其分离能力,从而进一步实现提产降耗...  相似文献   

3.
袁纽 《化工设计》2004,14(4):3-6
会议安排我讲话,作为中咨协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我对各位来参加这次会议表示感谢。大家都非常忙,能参加这个会,特别是中咨协的领导也来参加这个会,很不容易。刘会长是第一次参加我们的会,会上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芮会长对化工委今后的工作也提了三点要求。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得非常成功,也非常圆满。为筹  相似文献   

4.
多波地震勘探中,由于记录下的数据并不是纯P波和纯P-SV波数据,因此,对地震波场进行分离是地震数据后续处理的一个必要环节。本文从多波检波器接收的特点为出发点,对P波和P-SV波的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分解分量的方法在F-K域进行波场分离。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资料的处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丙烯和丙烷的沸点非常接近,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传统精馏法分离,会造成能耗大、成本高。因此,开发新的丙烷和丙烯吸附分离材料,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可以用于丙烯/丙烷分离的缺陷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经过粉末XRD表征,其和母MOF具有相同的物相。同时,XPS表征证明其含有显著量的Cu+吸附位点,是用于丙烯/丙烷分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甲醇已经成为了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学原料,它在社会生产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现在甲醇分离技术的现状,并结合现状分析现在甲醇分离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通过对现有甲醇分离技术的探讨来找出甲醇分离装置的改进与革新方法,以此来促进生产中实践的实施,通过反馈数据验证改进与革新效果,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提高甲醇分离装置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油水分离的过程中,常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非常稳定的油水乳状液,称之为油水中间过渡层.该过渡层会阻碍油滴的上浮与水滴的下沉,影响油水分离效果,且随着我国聚合物驱的应用,因使得乳状液稳定性加强而进一步加大了油水中间过渡层的处理难度.本文通过对破乳剂的筛选与复配,配制了综合处理剂以解决这一问题.该综合处理剂对于原油破乳具有明显效果,将其应用于原油脱水、污水处理等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除了燃料和氧化剂这两种主要成分会对气体发生剂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外,比重非常小的工艺助剂往往也会对药剂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在药剂中分别加入石墨、硬脂酸镁、二硫化钼等几种工艺助剂,研究了它们对药剂的压制成形、力学性能、压力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膜分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化工过程中,油水分离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单元。油水分离率往往影响产品的质量、收率及化工过程的效率,也会引起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众所周知,在液液萃取中,两相分离不完全,就会降低级效率,会造成有机溶剂及  相似文献   

10.
甲醇(Me OH)与碳酸二甲酯(DMC)会形成共沸混合物,它们的共沸组成会随着压强变化,变压精馏是分离共沸混合物的其中一种有效方法。选择Wilson模型作为热力学模型,回归了该热力学模型中的交互作用参数,然后用Aspen Plus对变压精馏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该分离流程可以实现甲醇与碳酸二甲酯的分离,所得碳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达到99.5%,甲醇的质量分数达到99.9%。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特定的旋风子进行实验,对静电旋风分离器中电晕极合理结构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极根数太多会引起“电晕屏蔽”,电晕极为8根时较16根时分离效率略高;电晕极靠近外筒壁尽管会导致下行流区切向速度有所降低,但此时更有利于电场力对微细粉尘的分离,总的效果使静电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超疏水多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  周才龙  杜京城  周威  谭陆西  董立春 《化工学报》2020,71(10):4502-4519
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等由于构筑单元的多样性、可设计性,孔道的可调控性和功能化,已经被广泛用于分离、催化、气体储存以及药物释放等领域。尽管如此,这些多孔材料固有的结构特征让它们普遍对水气非常敏感,最严重时多孔结构在水溶液环境下会坍塌。为解决此类问题,制备疏水的多孔材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然而,设计超疏水多孔材料具有一定的挑战。介绍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MOFs、COFs和POPs的发展现状,对超疏水多孔材料合成思路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这类材料在催化、油水分离、气体吸附和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探讨了此类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低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油价始终在较低价格区间波动,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新包含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如生物处理、井下油水分离方法,水力旋流器的方法,微波治理,膜处理,等等,以上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他们也将成为研究热点。在实验过程中注入聚合物会产生非常高甚至非常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气液分离技术作为天然气处理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分离效率的高低不仅可能造成后续设备工作异常,而且会影响到天然气品质。由于克拉2气田原来选用的气液分离设备内构件简单,效率低,造成了装置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改善分离效率,引进了Shell公司专利技术的高效气液分离元件对分离器分离元件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通过多方面验证,表明改造大大提高了气液分离设备的分离效率,缓解了预冷器管程结蜡,保证外输天然气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重力式油水分离器中,内部构件的位置不同也会显著影响着内部流场的特性。通过改变布液板与整流板的相对位置,定义布液板与整流板之间的相对距离为L,对L为100、400、750 mm条件下重力式油水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其流场特性以及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当布液板与整流板距离较近时更有利于优化内部流形,增加预分离的效果;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增加,内部湍流的情况也越加明显;且随着布液板与整流板的距离增加,出口处水相的分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季文丽 《川化》2006,(1):43-44
0前言随着股份公司的兴起,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绝大多数股东已完全脱离经营管理,他们出于自身的利益,非常关心公司的经营成果,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只能通过会计报表来反映,因此,在客观上产生了由独立会计师对公司会计报表进行  相似文献   

17.
谢芳 《中国化工贸易》2013,(1):162-162,57
裂解汽油是通过高温裂解的烃类而制取乙烯时所产生的副产品,文中基于气相色谱仪探讨了最佳试验条件,得出了该法在苯乙烯在裂解汽油中与其他成分可以实现非常有效的分离,其中分离的苯乙烯的精度非常高,与标准只有0.95-1.00%的偏差,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广气相色谱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PP)粉末在非织造布表面烧结的方式来制备多孔质复层固液分离膜,并通过粘合剂及烧结时间2个变量来控制分离膜的孔径、渗透率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粘合剂的增加,分离膜的渗透性能下降明显,孔径变小;同时热压时间的延长也会影响分离膜各项性能,但比粘合剂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德阳分公司冷冻工序主要通过制冷压缩机将气氨压缩冷凝成液氨,并将该液氨送到氨合成系统作冷却介质,形成一闭路循环,分离氨合成产出的氨。在这个循环路线中气氨冷凝成液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过程,如果控制不好,将会超压放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因而制冷压缩机出口气氨冷却系统的改造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马杨  王佳铭  贺高红  阮雪华 《化工进展》2020,39(6):2145-2155
石油炼制和化工过程存在大量油水混合物体系,影响生产过程稳定性,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亟需高效低成本的油水分离技术。与气浮、离心、化学混凝等传统油水分离技术相比,微孔膜技术通过油或水的选择性渗透实现分离,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众多优点。然而,微孔膜处理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和加工能力同时取决于膜材料的表面性质(表面浸润性能)和微孔结构(分离通道的尺寸效应)。本文首先基于表面润湿现象和尺寸筛分机制介绍了膜法油水分离的原理,然后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微孔膜法油水分离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微孔膜法油水分离在迈向工业化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膜材料表面性质和微孔结构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