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输导体系是将潜山油气藏的油气从烃源岩运移至潜山内部,然后进行成藏,对油气运移的路径和方向起到决定作用,将成藏要素和成藏作用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可以控制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通常,输导体系主要由断层、不整合面、砂岩组成,而在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断层和不整合面起主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断裂疏导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及研究,归纳总结潜山的断裂输导体系的特点,对寻找大民屯凹陷基岩潜山油气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过对大民屯凹陷不同类型潜山的探索,形成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成藏的新认识,突破了"潜山油藏"的概念,提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勘探理念,并对其控制因素形成了系统认识。本文主要从优质的烃源岩分布、上窄下宽的特殊地质结构、优势基岩的储层发育及有利于基岩成藏的高效输导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成藏的地质背景。并指出了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是优势储集层的分布及有利的源储配置,且断裂性质与油气富集程度具有密切关系,逆断层、大断距正断层附近是基岩内幕油气藏富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发现,大民屯凹陷潜山存在很多裂缝发育带,但是目前对于潜山油气藏的研究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技术。采用叠前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对大民屯凹陷前进太古界潜山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为后续大民屯凹陷潜山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中次凹潜山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潜山油藏的发现揭开了该地区潜山勘探的帷幕,在解剖苏德尔特潜山成藏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凹陷内其它地区的潜山成藏条件以期有所突破尤为重要。通过对贝中次凹潜山烃源岩、储层、运移等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试油资料和油气显示情况,认为构造背景、油气输导体系和储层发育程度是贝中次凹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这对指导贝中地区和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潜山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荣胜堡洼陷是大民屯凹陷最大的负向构造,勘探程度低、勘探难度大。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洼陷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剩余资源丰富;储集岩包括变质岩、碎屑岩,储集类型多样;油气输导条件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确定低潜山和岩性油气藏两大勘探方向,洼陷勘探潜力巨大。区域供油断层与优势岩性相配置控制洼陷周边低潜山油气富集;坡洼过渡带沙河街组岩性油气藏发育,应用岩性预测关键技术和方法,落实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青东凹陷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成藏特征,通过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识别出青东凹陷发育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油藏等四类油藏类型,阐述了各种不同油藏类型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输导条件等油气成藏要素和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青东凹陷具有双源供烃的油源条件,发育6套储盖组合,骨架砂体和输导断层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将青东凹陷划分为西北部斜坡、西南部断阶、中部深洼和东部走滑断裂四个油气聚集带,并解剖了各个油气聚集带的成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民屯潜山含油气丰度高,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部分潜山裂缝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针对大民屯凹陷储层特征,采用压裂液损害评价方法,分别从压裂液对裂缝性储层的损害和对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损害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压裂液对增产效果的不利影响,得出潜山储层压裂液伤害结果,并根据测定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该区现场压裂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S地区潜山是X凹陷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主要对S地区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分为6个部分:生油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油藏类型,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比较好的成藏条件,为该地区的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雪 《当代化工》2015,(4):718-720
在储集岩和烃源岩发育的基础上,大民屯凹陷太古宇潜山中油气富集受断裂控制。断裂活动控制了潜山的形成和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断裂的性质和规模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逆断层控制形成的潜山油气最为富集,大断距正断层的两盘均可形成油气富集区块。  相似文献   

10.
杨雪 《当代化工》2014,(8):1502-1503
上窄下宽的地质结构,独立的基岩断裂体系以及多期的构造活动,是大民屯凹陷负向构造基岩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凹槽区受断裂活动控制,基岩更易发生碎裂,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凹槽区厚层泥岩及存在的地层超压,为基岩提供充足的油源和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上述油气成藏条件,大民屯凹陷实现了对负向构造基岩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深县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深县凹陷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分布在深西—白宋庄和虎北洼槽;储集层主要是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和古生界基岩储层,发育三种生储盖层组合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和潜山圈闭为主,圈闭定型时间早于本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油气成藏条件较好;输导系统以断裂的垂向疏导为主。受生烃洼槽、二级构造带和断裂分布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呈3个条带:西北部何庄-深西潜山油藏聚集带,南部深南背斜油气聚集带,东部榆科背斜油气聚集带。纵向发育6个含油组合,平面上不同部位的含油组合的叠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渤中凹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认识不清,制约着油气勘探的进程。针对渤中凹陷油气勘探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将渤中凹陷划分为上、下两套成藏组合,并利用正规化流体势原理,通过对盖层底面形态、储层砂体分布和水动力三方面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赋予不同权重之后求和,获得正规化流体势,将上部和下部成藏组合分别划分了6个成藏体系,进而指出渤中凹陷的油气优势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3.
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南部潜山带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针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油气成藏特点,借鉴大民屯和兴隆台潜山内幕成藏勘探的成功经验,从中央凸起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潜山构造形态、内幕结构、输导体系、油气保存等成藏条件研究,突出断裂对圈闭形成、储集空间分布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源-储配置关系对成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成藏特征等研究,将研究区基岩油藏划分为顶部风化壳型块状油藏和内幕层状裂缝型油藏两种油藏类型,并建立了研究区基岩立体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民屯凹陷是在前古近系基底上发育的一个"小而肥"的新生代富油气凹陷,截止2006年底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其中古近系是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和产层。根据凹陷的构造演化史与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取心、岩屑录井、测井及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资料,将凹陷古近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通过精确的速度分析及井震结合,建立了全凹陷古近系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应、湖平面变化与气候等因素共同控制大民屯凹陷层序的形成,其中构造沉降对层序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格架建立对大民屯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大民屯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行开发的盆地模拟软件对凹陷的埋藏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聚史进行系统地模拟和恢复。埋藏史的恢复结果证实了大民屯凹陷在下第三系早期就发生强烈的断陷,凹陷内的充填物主要在沙四期和沙三期形成,上第三纪和第四纪凹陷基本处于萎缩阶段。通过生烃史和排烃史的恢复得出:沙四段和沙三段下部是本区的两个主力生油层,生烃量占整个凹陷的96%。在平面上,以荣胜堡洼陷最多,其次是三台子洼陷和安福屯洼陷;在时间上,到东营期,生烃量和排烃量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大民屯凹陷基岩经历了40余年的勘探,经历了储量突飞猛进的增长时期,也出现过勘探相对低迷时期,每次地质认识的提升、勘探技术的改进,都实现了储量突飞猛进的增长。本文全面系统回顾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勘探历程、总结重大发现的经验,对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取得的勘探成果及勘探实践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带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储层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和富集,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关键,油气聚集区在构造高部位。结合侯尚村潜山的源储关系,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侯尚村潜山下步勘探方向为奥陶系单面山块状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荣胜堡洼陷是大民屯凹陷最大的负向构造,勘探程度低、勘探难度大。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剩余资源量大;基岩储集条件好;沙四段存在超压,给油气运移提供充足动力;"源储耦合"方式多样,洼陷周边基岩勘探潜力大,落实两大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8,(12):85-86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具备良好的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采用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续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源储关系、输导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有效源岩、有利储盖组合、与生排烃期匹配的古构造格局控制着霍布逊凹陷油气的宏观分布;圈闭、断裂活动和保存条件控制油气的局部富集。霍布逊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好,新近系盖层之下发育"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型两类油气藏,凹中隆、斜坡带及冲断带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