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加权三阶ENN格式离散Euler方程、LS运输方程及其重新初始化方程的空间导数,耦合三阶Runge-Kutta法离散它们的时间导数,LS法追踪运动界面和MGFM 法定义界面边界条件,探讨了气液两相流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拟。通过一维大密度大压力比实验的数值模拟,以及二维水下爆炸过程中冲击波的产生、传播、反射、透射和水面隆起等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可实现气液两相流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及其运动界面的高分辨率追踪。  相似文献   

2.
液环真空泵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液环真空泵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力、轻工等行业的基础设备.液环泵内的流动属于十分复杂的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动,目前还存在着能耗高、效率偏低等问题,而现有的理论分析无法准确描述液环真空泵内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本文运用FLUENT流动软件中的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结合滑移网格技术,模拟计算一单级单作用液环真空泵三维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动问题.计算区域包括液环泵进出气段、叶轮、进水管及泵体,滑移界面分别设置在液环泵的进、出气段与叶轮之间的交界面以及叶轮出口与泵壳间的交界面.模拟计算包括液环真空泵内气液两相流速、压力、两相分布等内容.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可以较好的模拟分析计算液环真空泵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动问题,对实现产品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对加工工艺要求较低的双锥流量计,并用于气液两相流参数的测量.提取双锥流量计的差压波动信号的特征值,采用无量纲分析方法建立分相含率的测量模型,通过优化方法获得局部最佳的模型参数.在气液两相流实验装置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相含率测量模型可在一定的空隙率范围内对气液两相流含气率进行有效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曝气池中的流动是一种复杂的两相流动过程,利用FLUENT软件可对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模拟。引入Eulerian多相流体模型后,分别采用标准k-ε模型和RNGk-ε这两种湍流模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不同。将模拟结果分别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可表明由标准k-ε模型模拟出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喷雾压力和环境气流速度对射流喷雾的雾化效果及喷雾雾场的均匀性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压力型喷嘴喷雾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喷雾雾场进行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定量分析雾滴粒径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喷射压力一定时,风速越大雾滴飘移能力越强,风速过大或过小都将严重影响雾化雾场的均匀性;在一定范围内喷射压力越大,雾化效果越好,所形成的雾滴平均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6.
以竖直管路中的液氧-气氧两相流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液氧流动冷凝与压力波传输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数值模拟了不同流速下液氧-气氧的流动冷凝过程,得到了流速对压力波传播情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气氧在液氧中发生流动冷凝的过程中,沿流动方向截面含气率逐渐减小,且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气氧在管内冷凝的长度逐渐增加;在恒定扰动频率下,管路内流速越大,压力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衰减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李广军  郭烈锦 《计量学报》1997,18(3):167-172
使用双平行电导探针,通过测量气液两相瞬时液膜厚度,来反映气液两相流界面上的波动规律,对经测量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界面波的物理特性,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液膜厚度的电导探针系统,并且提出了一种不受实验条件变化影响的探针标定方法。通过对水平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分层流界面厚度的测量,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液相界面上的不平衡效应,分析了鼓泡蒸发泠却循环水的原理及实现的条件。也阐述了确定装置主要流体力学控制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测试》2017,(3):121-125
油气开采及油气运输中流体不分离计量是实现低碳生产的有效途径,气液两相流检测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基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研究测量方法,在水平管道上设计沿两相流流动方向进行测量的气液两相流相含率检测装置,将原有探头径向放置测量的方式改为沿流体流动方向进行测量,提高被相应的接收探头接收比例,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优化装置结构。在新型测量装置上完成多个工况点的实验测试,得到相含率与近红外测量电压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且相对误差分布在0.11%以内,为今后气液两相流不分离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气液两相管路压降的准确预测对气液两相流管路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对这些压降计算方法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对两相流的流型判别、持液率和压降的计算方法作了介绍,分析并选取了合适的持液率关系式并结合不同的压降关系式进行计算,通过编写不同压降关系式的计算程序,对水平气液两相管流,选取了冲击流和团状流共六个实例的压降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学习气液两相管流的相关计算方法,加深了对气液两相管流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更多的工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罗运军 《工程力学》1998,15(3):69-76
本文分析了低温感包覆火药装药在火炮膛内点传火和燃烧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具有主装药、包覆药、可燃药筒、中心传火管和尾翼管状药等五种装药原件这一复杂装药结构的两相流内弹道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以某线膛炮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辐流式沉淀池固液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高雷诺数k-ε模型,建立了辐流式沉淀池三维两相流紊流模型,在动量方程中考虑了曳力、虚拟质量力、升力的作用,以及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在考虑池形结构变化条件下,对辐流式二沉池三维流态及悬浮物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环向流速受池底、边壁、进口挡板及出口溢流堰影响较大,与假设切向速度为零的理想沉淀池存在很大差异,三维模型能更好的反映水流和悬浮物变化;采用外堰出水效果很差;当距离池壁2m时,采用内侧堰出水和双堰出水,其去除效果较外堰出水明显改善;与Deininger等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人工边界条件在波动输入边界和自由场边界的精度,该文扩展了Higdon一阶吸收边界条件,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该方法将输入波分量引入到Higdon吸收边界条件当中,利用最小二乘法,用吸收边界邻域内的应变场和速度场计算Higdon边界条件公式中的参数,实现了吸收边界条件的自动更新。并且,该文提出了既适用于波...  相似文献   

14.
葛东云  陆明万 《工程力学》2004,21(5):121-125,177
采用基于紧支距离基函数近似的配点型无网格方法对波在各向异性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应力波的传播历程,并与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值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模拟波在各向异性材料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冷冻外科为应用背景,用变时间步长法数值求解模拟生物组织(土豆泥)中的一维冷冻过程,当冷刀壁面温度随时间线性变化时,可得到冷冻外科手术时模拟生物组织中各时刻的温度场分布和相变界面的移动速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冷刀壁面保持恒定降温速率时,不同介质初始温度和冷刀壁面初始温度对相变区发展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天花板嵌入式空调器工作的房间,建立了空气流动的三维紊流数学模型,对不同送风参数下的流场和温度场做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送风参数对空调房间的气流流动与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又搭建试验台,对不同送风参数下空调房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试验研究.用小尺度实体模型试验的方法,首次把PIV新技术运用到空调房间流场的测量上.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建立的数字模型的正确性,也验证了PIV技术可以运用到大空间的流场测量上.最后利用气流理论对嵌入式空调器不同送风参数下的房间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氮气流过毛细管流量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常温下氮气流过毛细管的流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建立了流动的理论模型,其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证明可以直接用数学模拟的方法来确定毛细管的流量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圆柱壳中不连续管壁对振动功率流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一无限长弹性圆柱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由振动特性及壳体中各内力传播的功率流,研究管壁接头对入射波的影响,从能量流的角度分析其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动态流量校准系统中,气体分子流场分布非均匀性是造成被校规测量值出现偏差的原因,也是校准装置系统误差的来源。介绍校准室内分子流场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分析分子流场分布的非均匀性,还能够直接计算被校规室内的分子密度,给出规室内分子密度与进入校准室气体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时考虑了校准室的几何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校准室结构设计对分子流场分布带来的影响。对返流比β和有效抽速Seff的计算方法,为动态流量校准装置系统参数的蒙特卡罗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GMT流动成型纤维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MT材料流动成型后玻纤在平面内发生取向,导致模压件呈各向异性,本研究从成型后制品上取样烧尽树脂,由扫描仪获取纤维数值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将图像反相,增强,再利用MATLAB软件确定纤维取向分布,研究表明,GMT单向流动成型时纤维沿流动方向取向,随流动距离增大,取向趋向更为明显,而均匀双向拉伸流动纤维取向程度较小,与片材相比,材料力学性能沿取向方向增大,但垂直取向方向材料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