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皇岛33-1油田注水系统采用了电子防垢器,以防止由于温度和压力变化引起管道系统结垢。本文阐述了电子防垢器的原理、结构、工作方式及其在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论证了电子防垢器在油田注水管线防垢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海上油田注水系统结垢严重的问题,在渤海油田渤西作业区某平台注水管线上开展了电磁防垢试验。在注水管线上安装腐蚀结垢监测装置挂片投捞器,考察电磁防垢仪使用前后挂片的结垢速率和腐蚀速率,试验期间注水管线的水质基本稳定。结果表明,电磁防垢仪运行前的结垢速率、腐蚀速率分别是运行后的4.72倍和1 038倍,电磁防垢仪使注水管线结垢速率下降78.83%,腐蚀速率下降99.90%,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注水是目前很多油田中后期开发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注水过程中易结无机垢堵塞注水管线和地层,当地层温度较高或注入水矿化度较高时这种损害更为严重。针对伊拉克某油田储层温度高达120℃,注入水矿化度达到20×104 mg/L,注水结垢现象严重,优选了复合型的耐温抗盐型阻垢剂体系,并对阻垢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高矿化度盐水溶液中,改性多胺缩聚物阻垢剂单体和有机磷酸盐类阻垢剂按1:1比例复配时防垢效果最好,静态和动态防垢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能够满足目标油田长期注水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标准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长庆油田在注水水质研究方面的一些主要技术、包括注水水质标准研究,注入水除氧除腐、密闭杀菌、精细过滤、化学防垢等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在油田都已成功应用,对提高驱油效率,保持油层笔稳定油井生产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外磁式除垢器(即磁化器)用于管道和设备的除垢防垢,不失为一种解决石化厂管线结垢问题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了磁化器的除垢机理及其选用条件,还对采用磁化器前后管线的结垢程度、结垢物的化学成分以及设备的有关操作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物理除垢器是利用晶种技术,在油井产出液进入长输管线前将过饱和的离子或微小的晶体脱除,降低成垢离子浓度达到防垢目的。该装置已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评价。现场测试表明:该物理除垢器垢去除率达85%,同时对机械杂质等悬浮物也具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注水井由于注入水水质污染造成油层结垢、机械杂质堵塞,有效注水周期短,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等问题,研制了高频强磁射流振荡注水技术,系统介绍了技术原理、选井条件、设计原则及施工工艺。该技术通过磁化水处理防垢、射流振荡解堵等作用,达到改善注入水水质、提高地层吸水能力的目的,在东辛油田现场试验8口井,注水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8.
草舍油田实施环保注水后腐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随着CO2驱开发的进行,使得油田采出水的pH值不断降低,腐蚀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陶思庄区块污水腐蚀性很强,在其污水进158站区分离器后仅三个多月就发生穿孔现象,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我们通过对草舍油田污水腐蚀、结垢特性和预防措施研究,寻求防腐防垢方法,进行污水改性,并借鉴其它油田有关污水改性工作成功经验,研究开发出适合我们油田的防腐措施,解决其腐蚀结垢严重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延长污水管线的使用期限,确保油田长期、高效地生产运行,并推广应用到其它区块。  相似文献   

9.
涠10-3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投入注水开发的海上油田,1988年先后有两口油井转为注水井,注水的水源是海水,富含氧气、海洋生物和微生物,机械杂质也远较地层水为多,水处理系统也较地层水复杂。涠10-3油田注水系统是按国际通行的规范和标准设计和施工的,对排除固体悬浮颗粒、除氧、杀菌及防垢都作了较为周密的考虑。完整的自动监测和日常管理制度使经处理后的海水始终保持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油层堵塞及系统腐蚀等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性能、工艺流程、工作状况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跃进二号油田注水管线内壁结垢对油田注水的危害,以及管线清洗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硫化氢中毒问题,改进管线清洗配套工艺,油田注水水质达标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管线防污染清洗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田结垢及防垢动态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垢与防垢是油田注水开发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垢往往会降低供、注水管道和油管的流量,引起地面设备和设施的磨损或堵塞,甚至堵塞注入水流经的地层孔道,造成产能下降。为了防止结垢和有效地控制结垢,各石油公司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用于评价注水相容性(结垢)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动态相容性(模拟管)试验法,以及该方法在油田注水结垢/防垢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胡尖山油田注入水(洛河层水)的硫酸根含量高,部分区块存在严重的硫酸钡锶垢问题,为此在盆二注水站试验了脱硫酸根水处理工艺,采用纳滤膜有选择性的脱除SO42-,硫酸根平均脱除率在85%以上,5口纳滤水注水井压力平稳并有所降低(6.68MPa下降到5.36MPa),试验区对应的15口采油井产量保持平稳。该工艺对高含量钡锶垢油田的防治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经济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3.
易龙  生丽敏  刘清友  袁新生 《钻采工艺》2003,26(2):44-45,49
国内外进入衰竭期的油田,边内注水和边外注水方法是主要的增产措施,它能提高油田水驱油效率,获得较高的采收率。而分层注水却是最有效的符合大多数地质状况的注水方案之一,新疆油田目前应用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主要有:偏心配水器分注技术,液力投捞井下定量分注技术,轮流注水工艺技术,同心管分注技术,油套分注技术,稠油分层注热水工艺技术。另外还研制了2种可洗井管柱技术,可反洗井注水管柱技术,可保护套管、可多次正、反洗井的深井超深井污水回注管柱技术。文中主要就新疆油田的分注工艺现状和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中原濮城油田注水管线腐蚀和结垢严重的问题,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 1月在两口油井先后应用了 63. 5 mm( 2.5英寸) TBS2510IJ玻璃钢单井注水管线,现场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和化学不相容性,是造成油水井井筒管柱、工具设备、地面集输系统、注水系统及地层结垢的根本原因。深入了解注水系统结垢趋势及结垢机理,为寻找和开发更好的防垢技术和工艺提供依据.是开展油田防腐蚀工作的必经之路,本文就污王十六转、坪四注、贺一转、招一转这四个站区回注水进行测试分析.预测结垢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办法,以期解决安塞油田回注水腐蚀、结垢状况。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油田结垢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濮城油田注水开发后期油水井及其配套生产系统普遍结垢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油田注水水质特点、垢物成因及其成分,提出了相应的防除垢技术。现场应用实例表明,濮成油田油水井防除垢效果显著,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达到了增注增产的目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RN油田是中石油海外经营开采最早的、中亚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油藏。油田自然递减率高,主力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纵向动用程度不高,层间矛盾大。结合油田实际情况,研究了3种分层注水技术——液力投捞分层注水、同心双管分层注水、桥式偏心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和同心双管分注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液力投捞分注技术不适用于该油田。该研究对海外碳酸盐岩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渤海埕北油田、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埕北油田和绥中36-1油田的油藏物性和完井方式,通过测定岩心阳离子交换容量、体积流过量试验、动态结垢试验与理论预测、温度变化对水相渗透率的影响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及现场注水资料对两油田注水井水敏性堵塞、酸敏性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微粒运移堵塞、地层结垢堵塞、污油堵塞和地层出砂堵塞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造成埕北油田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水敏性堵塞、污油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和地层出砂堵塞;绥中36-1油田造成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污油堵塞、固体颗粒侵入堵塞、地层出砂堵塞和地层结垢堵塞。为解堵方法的选  相似文献   

19.
南堡油田斜井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堡油田斜井注水投捞及测配过程中,易出现投捞仪下不到预定位置、投捞钢丝易疲劳断脱、测试和调配困难等问题.小于50.斜井段注水井,研究斜井段偏心定量分层注水工具和施工工艺,对井下注水管柱进行导向和扶正;大于50.斜井段注水井,采用免投捞,井油套分注和同心管注水工具和施工工艺,测调配在地面.现场应用了12口井,成功率为100%,解决了作业成功率低,注水量和注水时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油田热采受作业环境及工艺要求影响,常规的杆式泵注采一体化管柱在海上不适用,提出注热与电潜泵机采管柱来解决现场开发问题。通过对热采专用三通的设计,组配耐温 260 ℃的高温电潜泵,热采期间下入一趟管柱,可满足热采作业和后续生产的要求,简化现场施工工艺,提高作业时效。该管柱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热采中成功应用,为保证热采工艺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后续注采工艺的发展探索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