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电磁屏蔽技术是解决仪器自身电磁兼容问题,屏蔽电磁干扰,加强电磁防护,提高武器装备在现代电磁战中的生存能力的主要方式。本文就某导弹控制系统单机机箱电磁屏蔽设计中的选材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屏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综述当今国内外现有的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种类、屏蔽性能及特点,并讨论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电路与动力过程耦合作用的方法和发射过程中发射线圈与飞板的互感变化原理,对电磁飞板发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牛顿定律和虚位移原理,建立了飞板发射阶段的运动模型,推演出飞板发射阶段的运动特性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电磁驱动飞板的发射过程,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发射线圈回路自感,增加互感,可以有效提高飞板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10.
伺服箱体的电磁屏蔽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保证伺服箱体内的电子设备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可靠地工作,需进行电磁屏蔽设计。通过伺服箱体实例分析,从箱体材料选择、缝隙设计、接插件处屏蔽等方面,对屏蔽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证明,该设计为伺服箱体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电磁发射过程中产生的脉冲强磁场对发射包内电子器件产生较强干扰问题,采用 COMSOL中 PDE模块对电磁发射过程中的速度趋肤效应进行仿真计算,建立轨道炮的面电流分布模型和脉冲电流模型;采用趋肤效应理论分析电磁屏蔽原理,建立了屏蔽效能评估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屏蔽体模型。分别采用导电、导磁材料设计了单层、多层组合屏蔽体,用 COMSOL中磁场模块计算离弹底不同距离处的强磁场屏蔽效果,得出在离电枢较近时,导电材料与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屏蔽体距离电枢越远时,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不变,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逐渐提高,距离电枢100 mm时屏蔽效能达到34 dB。轨道炮磁场的低频特性使得导电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高磁通密度使得导磁材料的屏蔽效能较低,得出弹丸内智能电子元器件应置于远离电枢的弹头。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磁驱动技术可模拟引信发射过程中的高过载环境,但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会对被试引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对被试引信采取电磁防护措施。介绍了电磁驱动式引信过载试验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被试引信电磁屏蔽罩的结构;构建了电磁驱动式引信过载试验装置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含屏蔽罩、含铝制屏蔽罩、铝钢复合屏蔽罩下引信区域的磁场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 ms时刻,在不含屏蔽罩、含铝制屏蔽罩、含铝钢复合屏蔽罩3种情况下,被试引信处的最大磁场分别为1.54 T、0.17 T、4.2×10-5 T,铝钢复合材料防护罩对被试引信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行电磁轨道炮发射机理研究,研制了一套基于反向导通双晶复合晶体管(RSD)全固态开关的电容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RSD开关采用可控等离子体换流技术,具有全面积均匀同步导通、开通损耗小、功率大、换流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电源系统由16个64 kJ储能模块并联组成,采用一体化紧凑设计,内嵌充电、控制、保护与测量功能。系统额定电压18 kV、总储能1 MJ,可通过时序控制对放电波形进行调节,短路同步放电峰值可达960 kA. 系统在20 mm口径电磁轨道炮上进行了多次发射试验,结果表明脉冲电源系统可靠性高,一致性好,输出波形灵活可调,满足轨道炮超高速发射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机栽光电设备电磁干扰的产生及其危害,介绍了金属材料、表面防腐处理、屏蔽体结构设计等在机载光电设备的电磁屏蔽设计中的应用,验证了电磁屏蔽设计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