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BaMgA110O17:Eu2+荧光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a(NO3)2,Mg(NO3)2·6H2O,Al(NO3)3·9H2O,Eu2O3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以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一次煅烧工艺,在1200℃下合成单相BaMgA110O17:Eu2+蓝色荧光粉。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的煅烧温度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降低了400℃左右,合成的荧光粉体色白、发光强度高、结构松散且无烧结现象,粒度主要分布在190~295nm之间。在254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MgA110O17:Eu2+的发射光谱最强峰在450nm左右;当Eu2+掺杂浓度为14%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 Gd)2O3:Eu3+纳米粒子. 用XRD, TEM, SEM及差示/热重分析 (DSC/TG)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 在煅烧温度为800 ℃保温2 h时, 合成出近似球形、粒径均匀且分散性好的(Y, Gd)2O3:Eu3+纳米粒 子, 一次颗粒尺寸约为20 nm. 样品在波长为612.0 nm监控光下激发, 出现235和250 nm两个激发 峰, 分别为(Y, Gd)2O3基质吸收和Eu3+迁移态(CTS)吸收造成的. 两个波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峰强 度前者高于后者. 当掺杂Eu3的摩尔浓度为3%时, 发射光谱对应5D07F2 能级跃迁的相对峰强度 最大, 当Eu3+掺杂的摩尔浓度为7%时, 相对峰强度反而降低, 这是由于Eu3+的浓度猝灭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纳米SrAl2O4:Eu,Dy发光特性及浓度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Eu2+掺杂浓度的SrAl2O4Eu2+,Dy3+纳米晶体,探讨了纳米晶体的发光性能及浓度猝灭.结果发现纳米晶体与相应的常规尺寸的发光粉末材料相比,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主峰位置均出现了明显的蓝移,发光强度和猝灭浓度有明显的提高,余辉衰减速度加快.认为蓝移现象以及余辉衰减变快,主要归因于发光粉体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4.
(Y,Gd)2O3:Eu^3+纳米粒子制备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Y,Gd)2O3:Eu3 纳米粒子.用XRD,TEM,SEM及差示/热重分析(DSC/TG)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计分析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800℃保温2 h时,合成出近似球形、粒径均匀且分散性好的(Y,Gd)2O3:Eu3 纳米粒子,一次颗粒尺寸约为20 nm.样品在波长为612.0 nm监控光下激发,出现235和250 nm两个激发峰,分别为(Y,Gd)2O3基质吸收和Eu3 迁移态(CTS)吸收造成的.两个波长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峰强度前者高于后者.当掺杂Eu3 的摩尔浓度为3%时,发射光谱对应5D0→7F2能级跃迁的相对峰强度最大,当Eu3 掺杂的摩尔浓度为7%时,相对峰强度反而降低,这是由于Eu3 的浓度猝灭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La0.7-x(MoO4)2:0.3Eu3+,xSm3+系列红色发射荧光粉,利用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所得到的样品均为纯相。采用荧光光谱手段对样品的发光性质及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在低Sm3+掺杂浓度时采用277及394 nm激发样品,其发光强度几乎不随掺杂浓度变化,若利用404 nm激发样品发光随Sm3+浓度有明显增强;当Sm3+掺杂浓度较高时,利用277,394及404 nm激发观察到了Sm3+对Eu3+发光产生了猝灭作用。采用电多极相互作用模型及交换相互作用模型对Sm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的物理本质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在低掺杂浓度下Sm3+到Eu3+的能量传递是基于交换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Eu3+的5D0能级荧光动力学过程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在低Sm3+掺杂浓度时Sm3+充当能量传递供体,而高掺杂浓度时Sm3+对Eu3+发光产生了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衬底上制备Al2O3:Eu3+薄膜;并采用DTA-TG、XRD、SEM、AFM及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Al2O3:Eu3+薄膜的发光机制,探讨热处理温度和Eu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得到发光强度高的Al2O3:Eu3+薄膜,薄膜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5nm,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0mol%,在265nm光激发下,最强的发射峰出现在617nm附近;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Al2O3:Eu3+薄膜表面致密、平整且无裂纹产生,表面粗糙度约为1.4nm,有利于硅基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_2MgAl_(22)O_(36):Mn~(4+)荧光粉,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发红色荧光。样品通过XRD、SEM以及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煅烧温度、Mn4+掺杂浓度以及助熔剂H3BO3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高于1400℃条件下合成的Sr2MgAl22O36:Mn4+荧光粉均为Sr2MgAl22O36单相,可被紫外、近紫外及蓝光激发,其发射光谱的峰位分别位于645,659,671nm,归结为Mn4+的2E-4A2跃迁发射;Mn4+的猝灭浓度为1.2%(摩尔浓度),助熔剂H3BO3最佳掺杂量为反应混合物的2%(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温球磨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BaMgAl10O17:Eu2+蓝色荧光粉的基质材料BaMgAl10O17,利用表面扩散法进行铕元素的掺杂,在一定温度下,用活性碳粉将Eu3+还原为Eu2+,得到蓝粉BaMgAl10O17:Eu2+。结果表明:在1200℃以上,活性碳粉才能将Eu3+还原完全。此外,由于在基体BaMgAl10O17中,Eu2+取代Ba2+成为发光中心,蓝粉BaMgAl10O17:Eu2+的发光强度受Eu2+浓度的影响较大,随着E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Eu2+浓度为10%时,强度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以NH4HCO3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为沉淀剂,用超声喷雾共沉淀法获得Eu:YAG粉末先驱体,经一定温度煅烧后得到纳米铕掺杂钇铝石榴石(Eu:YAG)荧光粉。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结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进行了研究。详细地研究了不同铕掺杂浓度粉体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喷雾技术能获得大小为50~70nm、颗粒度均匀的Eu:YAG纳米颗粒,与溶胶-凝胶等方法制备的颗粒大小与均匀性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研究还表明,烧结温度对Eu:YAG荧光粉的析晶有重要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衍射峰逐渐变窄,衍射强度增大,有利于促进YAG相的生成。因此利用超声喷雾共沉淀法制备红色Eu:YAG荧光粉体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超声波作用下以均匀沉淀法制备Eu0.12Y1.88-xMxO3-δ(M=Mg,Ca)纳米晶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研究掺杂Mg2 、Ca2 对Y2O3:Eu3 纳米品光致发光(P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Mg2 后,Y2O3:Eu3 的PL发射强度减弱,而掺杂Ca2 后Y2O3:Eu3 的PL发射强度得到明显增强,掺杂浓度高至15%(摩尔分数)后仍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大大提高掺杂Y2O3:Eu3 纳米品的猝灭浓度.样品Eu0.12Y1.78Ca01003-δ具有最佳PL发射强度,是未掺杂Y2O3:Eu3 的2.4倍,且色纯度显著提高.掺杂样品PL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Eu3 的电荷迁移带(CTS)与接近Y(4d 5s)导带处缺陷态的叠加,与掺杂离子的电负性及掺杂离子后样品的晶粒尺寸、结构对称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2O2S:Eu3+,Xn+(X为Mg、Si、Ti中的一种或两种),研究掺杂离子对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形貌粒度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没有改变Gd2O2S:Eu3+磷光体的晶体结构,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良好。同时,掺杂离子显著地延长发光材料Gd2O2S:Eu3+的余辉时间,并显示纯正的红色发光。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按化学式Sr4-xBaxAl14O25: Eu2+, Dy3+(x=0, 0.8, 1.6, 2.4, 3.2, 4) 配比原料,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当x=0.8时,产物物相为单斜结构SrAl2O4和磁铅矿结构SrAl12O19共存;当x>1.6时,产物主相转变为BaAl2O4六角结构。对所得样品采用360 nm光照,发射光谱表明,样品发光是以Eu2+为发光中心,由Eu2+电子4f65d-4f7跃迁所致,并且随着Ba掺入量的增加,样品发射光谱峰位产生移动,这是由于Sr2+取代产物中Ba2+位置后,导致晶格收缩,影响Eu2+的5d能级劈裂,从而影响电子4f65d-4f7跃迁。余辉光谱显示x>1.6时,产物的余辉发光是以BaAl2O4基质中Eu2+为发光中心。余辉衰减检测和热释光谱分析发现不同掺Ba量的样品余辉衰减快慢不同,是由于其中存在的陷阱能级深度不同,且陷阱能级越深,其余辉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3.
新型结构Y_2O_3:Eu~(3+)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几种新型结构Y2O3:Eu3+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核壳结构球形SiO2/Y2O3:Eu3+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荧光粉的成本.同时,还介绍了纳米Y2O3:Eu3+颗粒的表面修饰以及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技术,并对各种合成方法所得产品的粒径、发光性能做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Na2CO3为电荷补偿剂,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新型红色硅酸盐发光材料SrMgSi2O6:Eu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MgSi2O6:Eu3+ 的晶体结构与Sr2MgSi2O7相同,同属四方晶系。样品SrMgSi2O6:Eu3+的激发光谱在220~300 nm出现一宽带吸收,归属于O2--Eu3+之间的电荷迁移,300 nm以后出现的锐线峰为Eu3+的f-f跃迁吸收峰,其最强锐线峰位于400 nm,因而,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由两个强发射峰组成,位于592和618 nm处,分别属于典型的Eu3+的5D0→7F1和5D0→7F2跃迁。此外,研究发现:共掺Gd3+或Ti4+均能敏化Eu3+的发光,可有效提高样品的红光发射。因此,SrMgSi2O6:Eu3+, M(M=Gd3+, Ti4+)有望成为一种与InGaN管芯匹配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5.
Eu^2+在Sr4Al14O25基磷光体中能量传递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3种不同Eu掺杂量的Sr4Al14O25,Dy^3 发光粉体,发现当Eu掺杂量低于0.012mol时,发射光谱中存在2个主发射峰,分别位于407nm和494nm。随着Eu掺杂浓度增加,407nm发射峰逐渐消失,而494nm主发射峰增强。结合Sr4Al14O25,晶体结构和激发.发射光谱,建立了2种Eu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余辉衰减曲线测试结果表明,3种磷光体试样均具有长余辉性能,尤其Sr4Al14O25:Eu0.0l2,Dy0.024试样,其余辉时间在人眼可视亮度水平可持续20h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掺稀土离子Eu^2 和Dy^3 的铝酸锶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XRD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铝酸盐具备SrAl2O4的晶体结构。SrAl2O4:Eu^2 ,Dy^3 发光材料的发光光谱是中心位于520nm的带状谱,激发峰波长范围位于300nm~500nm,发光余辉可持续12h以上。研究了SrAl2O4:Eu^2 ,Dy^3 发光材料的耐温性和耐水性,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发光亮度下降;水浸使发光材料与水反应生成水化物,使发光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凝胶网格共沉淀法,以明胶为反应基质制备了单分散球形纳米Y2O3:Eu^3 荧光粉,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得产物为球形,一次晶粒粒径在13nm~25am之间,且粒度分布均匀,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18.
均分散球形Y2O3:Eu^3+纳米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凝胶网格共沉淀法,以明胶为反应基质制备单分散球形纳米Y2O3:Eu^3 荧光粉,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得产物为球形,一次晶粒粒径在13nm~25nm之间,且粒度分布均匀,与微米晶相比,该纳米晶的激发光谱发生明显红移。  相似文献   

19.
BaMgAl10O17:Eu blue phosphor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effect of doping er3+ and Nd3+ ions in the phosphor on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 When the content of Er3+ and Nd3+ ions is small, the phosphor remains single phase and the luminescent intensity of Eu2+ increases effectively. When Er3+ is doped, the shape of the excitation spectrum of the phosphor in the UV (ultraviolet) region remains unchanged. As Nd3+ is doped in the phosphor, the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two excitation peaks, an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ratio excited by corresponding UV change dramatically owing to the alternation of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and level barycenter of 4f65d configuration of Eu2+ ion.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了组成为SrAl2O4:Eu2+x,Dy3+y的2组(x:y=1:1,x:y=1:2)12种铝酸锶长余辉发光粉,测试结果表明,组成为SrAl2O4:Eu2+0.0125,Dy3+0.0125的发光亮度最好。以上述配比为依据,又分别引入了可以用于制备荧光材料的阳离子Li+、Be2+,以及既可以用于制备荧光材料也可以用于制备自激活荧光材料的阳离子Zn2+、Cd2+、Pb2+,共制得5个系列22种铝酸锶(SrAl2O4)长余辉发光粉。Zn2+0.0125的掺杂使得SrAl2O4:Eu2+0.0125,Dy3+0.0125的余辉亮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SrAl2O4:Eu2+0.0125,Dy3+0.0125,Zn2+0.0125的衰减速度也明显慢于SrAl2O4:Eu2+0.0125,Dy3+0.0125。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少量稀土离子(Eu2+和Dy3+)不会改变SrAl2O4基质的晶体结构。另外,透射电镜分析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疏松多孔的蘑菇云状固体,粒度在10μ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