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坳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古潜山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多层次分布特征,从岩性特征、构造活动、烃源岩、供油"窗口"、封盖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对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取得了裂缝发育受构造活动和优势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变质岩古潜山存在多种岩性组合、可形成储隔层交替分布、古潜山侧向供油"窗口"是其内幕成藏的关键、供油"窗口"的幅度决定了纵深方向含油气范围等认识,有效地指导了辽河坳陷古潜山深层的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2.
辽河坳陷潜山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原岩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坳陷古潜山区域变质岩由粒岩、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类组成,在薄片微观结构观察基础上,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原岩分析。各种图解相互印证,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岩性与其原岩之间的关系。大民屯凹陷中央潜山带的角闪岩具明显火山岩特征,而粒岩则是沉积成因,兴马潜山带的片麻岩类原岩为沉积岩。原岩恢复为深入研究潜山油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发现是辽河坳陷基岩勘探的重大突破,改变了以往只有变质岩风化壳才能形成油气成藏的认识,丰富了辽河坳陷基岩油气成藏理论,是今后重要的勘探目标.但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明确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成藏特征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从典型的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入手,首先对其原油性质进行分析,然后对兴古7、沈311和赵古1等油藏进行剖析,最后总结出成藏特征.辽河坳陷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原油性质整体较好,属于轻质原油;其成藏特征为油源充足、裂缝型储层与隔层交互分布、具有多类型输导体系和良好的侧向封挡条件.其中,油源充足是成藏的基础,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裂缝型储层与隔层交互分布是成藏的关键;多类型输导体系和良好的侧向封挡条件是成藏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张宇 《特种油气藏》2016,23(4):64-68,154
以兴隆台潜山岩矿分析为出发点,对其岩性进行识别和分类,在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岩性识别标准,并开展了精细的岩矿和测井储层评价。研究表明:潜山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变质岩的3种岩性中,混合岩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片麻岩,角闪岩最不发育,只能作为盖层;在侵入岩的3种岩性中,酸性岩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中性岩,基性岩最不发育,同样只能作为盖层。该项研究成果明确了岩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关系直接控制了潜山内部油气的分布,对变质岩潜山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潜山勘探在经历了规模探索、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变质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有效指导了勘探工作,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提出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文中认为,在潜山以源-储双因素耦合为主导构成的有效运聚单元内,不同潜山受储层、输导条件影响,形成不同成藏特征的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因此,需要对潜山类型进行划分,明确各种类型潜山油藏的分布特征,从而建立适用不同类型潜山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6.
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内幕油气成藏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形成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基本条件入手,提出"优势岩性"的概念,认为变质岩潜山中"优势岩性"可以成为储集层、非"优势岩性"成为潜山内幕的隔层。原岩恢复研究发现辽河坳陷部分地区的非储集岩(角闪岩类)的母岩为沉积岩,角闪岩继承了沉积岩母岩的层状结构形成潜山内幕层状隔层。在此基础上对辽河坳陷的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进行分析,提出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具有层状结构,建立了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成藏模式。在潜山油气勘探中提出"岩性选优势、山内寻隔层、内幕探油藏"的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勘探思路,为辽河油田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的勘探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央凸起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辽河坳陷中央凸起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带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多层次分布特征.从潜山内幕储隔层岩性识别、构造特征、烃源岩、供油“窗口”、封盖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古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条件和主控因素,建立了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成藏模式.分析结果认为:裂缝发育受构造活动和优势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变质岩古潜山存...  相似文献   

8.
辽河坳陷潜山内幕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潜山赙层风伦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隐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通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据。建立了潜山多斯裂缝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具有极好的油气源条件和运移输导条件:潜山内幕多期发育而不均匀分布的断层和裂缝可对油气运移起沟通作用。形成具有相互连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多个含油气层段的油气藏体系。在该成藏模式指导下部置的兴古7#揭露了具有千八米整体含油幅度的特大型山内幕油藏,为在辽河坳陷乃至全国扩展潜山深层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图7表1参17  相似文献   

9.
以辽河坳陷齐家潜山为例,分析了变质岩潜山内幕隔层的电性及分布特征,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认为,齐家潜山内幕隔层主要为煌斑岩和斜长角闪岩,其常规测井特征表现为高密度、高中子伽马、高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低自然伽马,成像测井中显示为煌斑岩和斜长角闪岩均具有裂缝相对不发育的特点;隔层分布具有多层状特点,将潜山分割为多个压力系统;隔层下部的裂缝发育带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将潜山地层中的油层、水层和干层分隔为油层-干层-水层型、干层-油水层型和气层-油层型等多种油水分布模式,类似兴隆台潜山兴古7井的油-油层型分布模式成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变质岩潜山测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辽河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从变质岩测井评价机理入手,根据不同岩性在测井响应值上的差异,建立变质岩岩性和储层识别图版,划分变质岩储层类别.根据变质岩的储集空间类型,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完善了太古界变质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并应用于变质岩油藏评价研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岩心、铸体薄片、成像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渤海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宇变质岩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主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区内潜山岩性为片麻岩类及其碎裂岩类,矿物结晶较粗、暗色矿物含量低、碎裂作用较强,为储集层发育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溶蚀孔洞和微孔隙,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变质岩储集层裂缝的形成是沙三沉积期拉张应力场和东营期右旋走滑应力场叠加作用的结果。此外,储层裂缝发育的其它控制因素包括储集层岩性、古风化作用及后生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束鹿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的类型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变质石英岩为主,为一套中—低级区域变质;潜山储集空间有溶蚀孔和裂缝2种类型,潜山顶面溶蚀孔、缝发育,深部主要为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文中指出束鹿凹陷南部雷家庄潜山带为变质岩储层发育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河坳陷成藏太古宇潜山的油底类型、内幕隔层性质及油底之下油气层显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建立了一套成藏太古宇潜山内幕深层勘探潜力的评价方法,将成藏潜山内幕深层的勘探潜力分成18种类型,其中,多种类型具有内幕油藏的勘探前景。利用上述方法对辽河坳陷已发现的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重新评价,结合油源和疏导条件等潜山内幕成藏的必要因素,筛选出7个有利的成藏潜山内幕深层勘探目标区。目前,在预探工作区部署的探井已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拓展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的勘探领域,深化了辽河太古宇潜山内幕成藏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辽河坳陷元古界和太古界古潜山的勘探开发实践出发,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鉴定古潜山的主要岩性,结合测井交会图技术,确定前中生界基岩古潜山油藏的内幕储集岩和非储集岩的储隔层岩性、储层特征;分别建立了碳酸盐岩、变质岩基岩古潜山内幕储隔层的岩性、储层识别标准.在系统建立岩性、储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古潜山储层的储集能力进行评价,碳酸盐岩按泥质含量分为储集岩储层和非储集岩隔层,变质岩储层按暗色矿物含量将辽河坳陷变质岩古潜山分为储集岩储层和非储集岩隔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古潜山油藏特点以及出现的开采矛盾,对古潜山油藏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及展望.分析得出,古潜山油藏开发大部分已进入含水采油期,开采状况、水淹程度及油藏潜力分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裂缝系统中大的缝洞易水淹,同时中小缝洞及岩块系统还有较多的剩余油未动用,因此,为了改善潜山油藏开发效果,一是要做好大缝洞的调剖堵水工作,二是要对中小缝洞及岩块系统进行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静北潜山基岩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静北潜山基岩地层发育一套中元古界滨海-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先后经历了白云岩成岩作用阶段、风化溶蚀-胶结作用阶段和浅变质作用阶段,但对潜山储集层的发育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沉积构造分析入手,对储集层的发育史及储集空间进行分析;然后用测井资料进行潜山岩性及裂缝识别,探寻潜山储集层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试油资料,研究潜山基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静北潜山基岩储集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岩性及岩性组合、成岩作用、风化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沉积环境控制储集层的岩性及岩性组合;岩性及成岩作用控制储集层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发育;风化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储集层的含油性,并影响了储集空间的后期改造。图3表3参12  相似文献   

18.
贝尔凹陷基岩潜山储层属低孔低渗-超低孔超低渗型致密储层,构造裂缝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预测致密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是寻找优质储层、提高油气藏勘探成功率的前提和保障。文章根据贝尔凹陷基岩顶面构造形态及基底断层分布特征,利用“曲率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对“与褶皱相关裂缝”和“与断裂相关裂缝”成因的两种裂缝发育带的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基岩顶面与褶皱相关裂缝发育带主要沿构造走向分布,分布于贝西次凹贝302-贝13井及贝D4井东部、贝中断隆带霍10井周边及贝42-贝16井一线、贝中次凹内希13-希5-德8井附近。与断裂相关裂缝发育带主要分布于贝西次凹西南部及中部、贝中断隆带贝30井附近、贝中次凹东北部德8井附近及西南部希5井周边。岩心观察表明贝16井基岩潜山顶部主要发育构造曲率控制下的溶蚀性裂缝,与裂缝预测结果相一致,证明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