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精神,在"前瞻性、开放性、协同性、通宽性"原则指导下,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推进"新工科"计划,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落实到教学。以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类课群为例,开展适应"新工科"特点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研究与设计,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清晰定位培养目标和未来工程人才要求。通过推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工程界对未来创新引领型人才的要求,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升专业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经济条件下工程教育的发展需求,结合传统特色工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工程教育的不足。以未来工业界对工程人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各层次高校相关学科专业要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与时俱进、人才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理念,构建"工程范式"专业结构,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工程专业能力与评价体系建设。以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立足自身,借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参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成效。分析了CDIO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行性。通过总结教学成果,构建了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CDIO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使传统工科专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由于工程教育与国际并轨起步较晚,在加快建设布局"新工科"的同时,迫切需要推动现有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和升级。结合新经济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剖析本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中面临的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提出对现有冶金工程专业进行改造、升级,以探索适宜的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关键。基于"新工科"建设内涵,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为目标,主动开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坚持实施六个对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促进专业优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提出"三个面向"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即"面向前沿科学研究"的拔尖科研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大工程应用"的拔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面向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满足国家及行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面临着创新导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和大量新的未知问题,需要不同学科整合及生产、教学和研究的结合。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以保证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交通专业特点,研究适合交通领域的"新工科"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和协同育人模式,为交通"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各大高校同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多学科交叉与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相关能力,是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提出了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课程建设、推行PBL改革、强化OBE理念等多元协同举措,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程教育改革及“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工科专业诸如冶金工程专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加快“新工科”建设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结合本校实际发展状况及创新机制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冶金专业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基于指导五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十三组本科参赛作品的经验,阐述高水平大学生专业竞赛对"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材控专业教学实践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特别是"以项促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性实践,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以计算机学科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举措,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以期为工科院校更好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以适应国家产业变革和新工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索。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教学理念、跨学科交融新型组织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工科”理念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建立长效实习机制,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适合个性发展的创新型毕业设计实施办法。探索了适合本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面向生产一线、服务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动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通过搭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实验课程整体架构,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对"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目前药学专业高等教育存在教育思想和体制的问题,师资队伍亟待加强。高等药学教育必须面对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科学构建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型教师队伍,解决高等药学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和"金课"理念的提出,为中国教育探索提供了发展方向,也为新兴交叉学科背景下的新能源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必须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工科"理念下的"金课"建设。  相似文献   

18.
CDIO工程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现行的高等工科教育和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研究的背景、CDIO方法理念及核心内容(即CDIO的愿景、大纲和标准)。探讨了CDIO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以及开展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的试点专业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结合人才培养要求、行业发展需要,交叉、融合智能制造、机械工程、机器人、自动控制、金融等多学科,探索"采矿+新工科"建设思路,可为类似传统优势非热门学科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实施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解决"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分析国内外工程师培养特点着手,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改革实践,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梳理,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