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建  朱小雷  王朔 《新建筑》2022,(3):21-26
探索一种基于360°漫游场景模拟的网络调查技术,用于购物中心公共空间质量感知评价。以视觉环境要素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SD法对比被试者在现实场景与模拟场景下环境感知评价的差异,建立模拟场景感知评价效度的评估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评价指标的绝对反应差异证明了360°漫游场景在总体印象和偏好评价上与真实环境具有同等效力;两种测试环境下近似的相对反应表明了360°漫游场景在购物中心公共空间视觉质量评价中具有良好的效度水平,且与虚拟现实(VR)模拟场景的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2.
美术馆的建筑空间从传统的、封闭的、固化的“方盒子”发展成为开放的、包容的、自由的展现城市文化和促进交流的场所,参观者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变成了文化参与的主导者。开放性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视觉体验、心理感受和行为活动是美术馆建筑开放性的3个递进层次,3个层次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以此为支撑,美术馆的参观者能更好地感受艺术个魅力和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3.
基于极小空间中人体运动特点,研究极小空间尺度、形态与接触性体验的舒适性问题。通过胶囊公寓和1:1示范性极小建筑空间中基于时间、碰撞次数和碰撞部位3个指标的极小空间接触性体验实验,发现触碰行为是一种常态,下臂和小腿等部位是触碰集中部位,实验主体倚靠冲动强烈;依据极小空间行为特点,进行两种基本形态——方形和圆形极小空间的自由行走接触性体验实验,发现在极小空间中运动障碍和依靠依赖性都会随着空间尺度的增长而改善,而对于方形极小空间,这种改善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标准和指南以及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振动感知的机理、绝对阈值、差别阈限和描述符,分析了频率、姿势、方向、持续时间、性别、年龄和噪声对人体全身振动感知阈值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1)
随着人体感知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体感知智能播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基于人体感知的智能播放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及概述,对现有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介绍,并通过举例的方式介绍了目前最前沿的应用实例,以利于未来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和探索新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家信息化战略的推进,“无线城市”正在闻内迅速蔓延。各大电信运营商人规模构建无线网络并投入实际运营,共目标是利用无处不征的大空间无线覆盖向公众提供随时随地的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7.
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93年会于1993年11月在上海举行,会议为期三天。其学术交流共有三个专题:一是商业室内环境设计;二是计算机技术CAD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其三,日本、韩国学者的学术交流。除此之外,会员们还送交了其他内容的论文。限于篇幅,本期主要介绍了一、三专题,其余部分将在下期发表。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国内外航站楼建筑内部合理性布局设计的研究现状,从机场航站楼BIM建模、场景真实感处理、虚拟漫游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搭建航站楼虚拟现实感知软硬件平台等方面,以乘客视角开展“以人为本”的出行感知评价方法的研究,旨在提升旅客在航站楼的使用体验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朱华  张超 《四川建材》2019,(1):43-45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行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创新,玻璃材质是这两种行为结合的良好典范,在色彩、质感、肌理、规格上有独特的材料特性且变化万千,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建筑作为满足人民生产活动的对象和结果,在满足特定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精神相呼应,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玻璃作为重要的建筑设计材料,能充分与建筑结合,既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又是空间环境表达的重要媒介和视觉资源。玻璃从被应用到建筑之上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成为了体现建筑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入门教案,"院宅"设计包含了空间与生活的双重性理解:既是一种内外空间的组织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居住模式,因此同时连接了抽象空间与具体生活两个重要方面。在此框架下,"院宅设计"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方盒子"问题,将其置入当代中国城市之具体现实,引导学生从现实感知与体验出发,学习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由此步入空间设计之门径。  相似文献   

11.
邢忠  朱嘉伊 《城市规划》2017,(11):89-96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的公平绩效评价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构建城市绿地公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各片区生态效益、路径效率和生态需求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三者各向不同分值片区集聚;(2)尽管考虑了各片区生态需求的不同,但整体绩效最佳的片区仍集中于城市中心;(3)大多数片区更容易因为生态效益的降低造成绿地服务水平的失衡,继而导致整体绩效的降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城市绿地服务易与社会经济要素捆绑,形成空间上公共服务的马太效应,认为应从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合理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指数,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决策。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2)
<正>根据央视财经新媒体发布的"2021年中国青年消费大数据",保健养生位列2021年年轻人预期消费榜单的第二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健康,新生代的"养生热潮"已开启。尤其对于职场及生活压力较大的年轻群体而言,在养生休闲活动的选择上,会更青睐于诸如瑜伽、普拉提、SPA、健康护理等"轻养"型的项目。  相似文献   

13.
状态空间建筑热模型的降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洪天真  江亿 《暖通空调》1995,25(1):34-35,18
本文介绍一种状态空间建筑热模型降维方法,并用BTP程序模拟建筑热过程,最后,文中给出实际气候条件下建筑内逐时温度,以验证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13,(10):24-27
为实现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客观评价,基于能值理论,建立适合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特点的指标体系、判定准则和基本步骤。能值评价可避免传统货币评价的缺点,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贡献,是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评价较为适用的方法,可提高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分析和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彭子祥  焦柯  王俊杰  谭丽红  王文波 《建筑技术》2021,52(10):1213-1216
基于贝叶斯网络概率图思想提出适用于建筑结构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参数训练,并结合专家经验编制了结构安全评估专家系统,仅需通过获取少量特征信息便可高效识别风险源,快速诊断风险因素安全状态,迅速给出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达结构安全风险状态,可适用于大范围的城乡建筑群安全风险评估.采用该模型应用于数个实际鉴定加固工程案例,该模型评估结果与鉴定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观概率的结构破损状况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清富  刘晨辉 《工业建筑》1995,25(8):3-7,46
在引人“主观概率”的基础上,对现有结构的破损状况进行了概率估计2建议了两种确定结构破损指标D的概率分布的方法;讨论了专家知识的差异及其修正和现有结构使用可靠度近似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岩爆是深部高地应力区岩体开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动力失稳现象。由于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在岩爆的孕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可以将岩爆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当作灰色系统,利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岩爆的成因及特点,选取洞壁围岩的最大切应力 、单轴抗压强度 、单轴抗拉强度 及岩石弹性能量指数 作为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并以应力系数 / 、脆性系数 / 及弹性能量指数 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灰色白化权函数进行优化,建立改进的岩爆预测灰评估模型。该模型解决了传统模型存在的灰类多重交叉性及不满足规范性等问题,理论上更完备。采用改进模型对国内外若干深部岩石工程岩爆初始数据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改进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更好,预测精度更高,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研究方法为岩爆的准确预测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梳理建筑耗热量计算原理和涉及的运算参数,利用Excel建立计算用参数表,通过Python数据分析实现运算过程的模块化.开发适用于各气候区的建筑耗热量测试工具,实现了新疆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热工性能优化测试.  相似文献   

19.
王全春 《中国电梯》2011,(16):22-25
结合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理论及信息系统的攀性提出了信息系统项目评估的整体模型。对整体模型中的四大阶段评估,即立项评估进展评估、绩效萨估和企业信息化状况评估进行了解释。并阐述了在四个阶段评估中适用的评估方法。提出了有必要建立实现阶段评估有效衔接的评估链,使信息系统项目的决策,规划、管理和使用者能在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各个阶段较好的控制风险和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生态绿地碳汇评估的研究与应用中,一直存在着未考虑三维地形、统计方法不够直观、评估效率较低、缺乏适合城乡规划行业特征的评估模型等问题。对此,本文发展了一个三层级的城乡绿色碳汇评估清单,提出了基于三维视角的生态绿地表面积统计方法,构建和实现了基于参数化技术的评估系统,并由此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城乡绿色碳汇评估模型。最后通过两个案例的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在低碳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方法,并说明了基于三维视角的必要性和模型应用于多方案对比的可行性,为低碳城乡规划研究、应用与管理提供了一个定量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