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昆明本土的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本土建筑正在步入绿色建筑设计的崭新阶段。昆明地区多数为温和地区,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因此,旨在因地制宜,结合昆明本土的生态环境特征,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情况,阐述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方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被动式绿色建筑在当前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优化凸显被动式绿色建筑的应用效益,注重从前期设计环节着手予以优化极为必要,应该引起建筑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文章以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述被动式绿色建筑的基础上,明确了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又探讨了具体设计要点,希望具备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9)
随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关注的日渐迫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运而生。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动式设计策略以较快产生社会效益和较低经济投入等因素广受设计师的青睐。相应绿色建筑性能工具的发展也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给予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探讨分析绿色建筑中的被动策略的可实施性,并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软件加以介绍,为以后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罗江怀 《建筑》2020,(18):70-71
健康生活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落实的重点之一,针对建筑实施绿色设计,有必要对其中的管理技术强化,所以在本文中,主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潮湿多雨等气候特点,提出与这些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立体绿化、保温隔热及雨水回收等建筑设计策略.结合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楼解析了为实现这些技术措施可采用的建筑空间、形体、构件、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潮湿多雨等气候特点,提出与这些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立体绿化、保温隔热及雨水回收等建筑设计策略。结合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楼解析了为实现这些技术措施可采用的建筑空间、形体、构件、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在我国推行近15年,已经逐渐成熟,虽然覆盖面甚广,但最终取得运营标识的项目比例不高。让绿建技术确实落地需从设计前期开始伴随着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实际项目案例从前期策划到后评估的建筑设计实践,总结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当建筑师主动地参与绿色建筑设计,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成为设计的主导,坚持从源头减排,用高智慧低造技术、造价的设计可促进绿色建筑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8.
黄菊 《建筑与环境》2007,1(2):25-27
场所使人类根植于地球,根植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和记忆,根植于我们的家庭和社区。我们关心人类自身,想要创造出宜人的场所来,这点上,应该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使用的重要性。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建筑学派都强调人在场所的体验,强调场所的物理特征、人的活动以及含义的三位一体性。因此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还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莫前辉 《建筑知识》2014,(2):32-32,35
绿色建筑目前包括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多种形式,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工手段和科技集成,以人、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创造的健康的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10.
11.
剧院作为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运营时其能源消耗非常可观。在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其建造和运营耗能,实现生态可持续,应是剧院建筑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节能视角,结合对近年来全球新建剧院的案例分析,探讨适用于剧院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灌注桩基础在设计与施工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阐述了“优化选择”的思路和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胡期光  唐浩  梁雪莹 《工业建筑》2012,42(3):64-67,70
分析天津乡镇工业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差距,提出天津乡镇工业建筑必须推行绿色建筑的主张,并从规划与建筑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适于天津乡镇工业建筑的绿色建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出现的生态城现象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生态城规划的实效性趋势,从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绿地植被、水体条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力图弥补当前生态城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建构科学有效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法体系,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超 《建筑技术》2009,40(2):124-127
由于绿色施工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涉及绿色施工的参考资料和可借鉴的经验不多,目前只有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和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有一些施工企业对于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写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面系统的指导,以满足有关部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态建筑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云 《工业建筑》2005,35(Z1):1-4
从尊重自然和环境、减少能耗、健康无害、可循环回收四个方面为建筑师提出了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优化总平面布置设计、建筑节能与环保设计、太阳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友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郑州姚砦110 kV变电站和京汉微波站迁址工程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所采取的具体做法,为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研究及其标准的形成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水磨石在住宅地面中的优势 ,指出在方案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合理解决缺陷的手段及对策 ,谈谈个人对水磨石在住宅地面中应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超高层建筑在推动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设计师应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实现其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本文基于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近10年来的数据统计结果和获奖案例分析,梳理超高层建筑实现人性化设计的契机,得出开放性、观赏性、休闲性、生活性四项设计趋势,并提出应通过践行人性化设计,提升超高层建筑的公共性,实现垂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Urban green space structure and pattern have been one of the highlight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ies, accompanying with urgent demands of promoting ecological spatial structures in urban construction. Focusing o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e structure of green space network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this research builds resistance surface and identifies linkages through habitat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InVEST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Least-Cost Model, while adopting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dex (NL, NC, IIC, PC, and dIIL) to indicat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space network at varied distance thresholds. Results reveal that, on the whole, the distance threshold of 2,200 meters is most appropriate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existing green space network of Haidian District, when 10 components and 353 linkages are identified and six important nodes and three important linkages that require a protection priority are further determined. Findings also disclose that the forest network of target tree species and that of water network of target water bird species are highly fragmented. Forest network serves in forms of dominant patch structure, loc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fragmented cluster structure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the northern plain area, and the southeastern urban area,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research proves that by introducing ten important linkages, the connectivity of forest network can be improved by 1.7 times, completing the overall structur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and helping form a stable and resilient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Finally,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for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identifying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target species, identifying and protecting important nodes and important linkages, and introducing possible important linkages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green space network, to help efficiently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