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破损构件承载力计算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关键问题。对6块从工业厂房中拆卸的大型屋面板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构件破损程度对板的承载力有明显影响,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及由此引起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的退化是承载力下降的内在原因。立足于现行规范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提出了破损屋面板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受火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受火时间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剩余承载力、跨中挠度和破坏形态的异同,制作了7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试件,其中3块为未受火对比试件,4块为底面分别受火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试件,对其开展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比试件和受火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升温过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跨中挠度随受火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熄火自然冷却后跨中挠度大部分可恢复,跨中残余挠度接近20 mm;受火时间大于15min时,受火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均有所降低;当受火时间达到60 min时,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均急剧下降;受火试件初始弯曲刚度较对比试件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与受火时间呈线性关系;相同荷载作用下受火试件受拉边缘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均明显大于对比试件;采用等效截面法计算受火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承载力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木柱受火后截面演化为三个区域:外侧为漆黑的炭化层,承载力完全丧失;中间为深灰的高温分解层,承载力明显劣化;内部为颜色不变的正常层,承载力无变化。通过5组24根木柱四面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解不同受火时间后木柱剩余承载力、延性、破坏形态和炭化速度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受火后木柱剩余承载力显著降低,受火木柱的初始刚度均明显低于对比试件,部分截面较小的受火木柱发生偏压破坏。四面受火后木柱承载力下降原因主要包括:受火使木柱表面炭化,木柱有效面积减小;受火后靠近炭化层的高温分解层木材强度明显劣化;随着受火时间增加,木柱截面长细比增加导致其稳定系数降低;部分木柱由于局部裂缝使炭化不均,使受火后木柱的破坏形态由轴压转变为偏压破坏。受火木柱表面有裂缝处及角部的炭化速度加大;随着含水率降低,炭化速度有所增加;随着受火时间增加,炭化速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受火时间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7块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块未受火对比试件,4块底面分别受火20 min、40 min、60 min和80 min试件.研究结果表明,对比试件和受火试件均发生弯曲破坏.升温过程中预制空心板跨中挠度随受火时间显著增加,熄火自然冷却后受火20 min和40 min的试件跨中挠度可恢复;而受火试件60 min和80 min的试件跨中残余挠度接近15 mm.随着受火时间延长,受火后预制空心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初始弯曲刚度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与受火时间呈线性关系.受火后预制空心板跨中截面变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相同荷载作用下受火后试件受拉边缘拉应变和受压边缘压应变均明显大于对比试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受火后加固钢筋混凝土格构柱的受力性能,通过5根钢筋混凝土格构柱的偏心受压试验,分析了受火时间和填实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格构柱的破坏形态和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条带法提出了受火后未加固及受火后加固修复格构柱的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未受火对比格构柱和受火后未加固格构柱均发生柱肢混凝土压溃破坏,受火后填实加固格构柱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火灾后铝合金结构性能,应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为此,对建筑用6061-T6、7075-T73铝合金进行了单次和反复受火后力学性能试验(采用自然冷却和消防喷水冷却两种冷却方式)。分析了受火后铝合金应力-应变全曲线、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延性等相关力学性能指标及其随受火温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6061-T6铝合金在经历超过300℃高温后,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而对于7075-T73铝合金,相应温度为200℃;不同冷却方式和反复升温-冷却过程对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拟合了不同冷却方式下6061-T6、7075-T73铝合金单次及反复受火后力学性能的计算式,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木梁三面受火后截面分为三个区:外侧为炭化层,承载力完全丧失;中间为高温分解层,承载力明显劣化;内部为正常层,承载力无影响。通过4组15根木梁三面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解不同受火时间后木梁剩余承载力、破坏形态和炭化速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三面受火后木梁初始刚度明显降低,剩余承载力显著减小。三面受火后木梁承载力下降原因主要包括:受火后木梁表面炭化使有效面积减小,中和轴上升;受火后靠近炭化层的高温分解层木材强度明显劣化。由于角部遭受两个方向的热传递,使木梁下角部炭化加速后变为弧形。随着受火时间增加,木梁炭化速度有所降低;且竖向炭化速度略大于水平炭化速度。  相似文献   

8.
进行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常温和受火后受弯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升降温过程中截面温度场变化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极限荷载、初始弯曲刚度和延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受火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和不同受火时间自然冷却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均发生弯曲破坏。带约束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升温阶段截面温度场呈受火面温度高、背火面温度低的层状分布,降温阶段温度场呈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的圈状分布;随着受火时间增加,极限荷载和初始弯曲刚度均呈抛物线型下降;受火自然冷却后的残余挠度也明显增大。理论分析表明,经典塑形铰线理论适用于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未受火试件和受火后试件极限荷载的计算;截面温度场和受火后极限荷载数值模拟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防火设计和火灾后鉴定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2组7根胶合木梁三面受火后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受火时间后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剩余承载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胶合木梁剩余承载力随受火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受火20~40min后剩余承载力显著降低;表面有阻燃涂料处理试件剩余承载力略大于无阻燃涂料处理试件。未受火对比试件和受火后试件跨中截面应变分布均符合平截面假定;相同荷载作用下,受火后试件梁底和梁顶的应变均大于未受火对比试件。采用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木材本构模型,能准确预测木材内部温度在100℃左右时的平台段,且距离受火面越远平台段越长;水平和竖向炭化深度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为8.6%~14.0%,能较准确地模拟胶合木梁的炭化深度;胶合木梁受火后剩余承载力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胶合木梁三面受火后剩余承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混凝土》1991,(6):56-57
1.5×6.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俗称预应力大型屋面板)是各类工业厂房屋盖中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大量而广泛地应用。我厂每年生产预应力大型屋面板〔国标通用图集G410及CG411〕近万块,采用长线台座法及短线钢模法,并采取自然养护和蒸气养护的生产工艺。但在生产中由于施工不当,一度在生产、脱模、起吊堆放等过程中出现了板面横向裂缝,板面四角斜向裂缝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一般预应力空心叠合板楼盖板厚较大,自重较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通过对3块简支板,3块简支叠合板和1块两跨连续叠合板进行静力荷载试验,分析了这种板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承载力、挠度等特点,研究了其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较高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极限承载能力,建立了开裂弯矩、极限承载力、挠度的计算方法,为这种叠合板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2017,(7):18-24
为研究腹板高度、翼缘厚度和钢筋支架间距对一种新型T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影响,对8块叠合板抗弯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新型叠合板的抗弯刚度、抗弯承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腹板高度、翼缘厚度对新型叠合板的抗弯性能影响较大,而钢筋支架间距的影响相对较小。试验结果与JGJ/T 258—2011《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叠合板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火灾后陶粒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火灾后配筋陶粒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对一组陶粒混凝土简支梁进行高温过火及火灾后的常温加载试验.与火灾前相同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构件进行对比,过火后试件的正截面受弯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对陶粒混凝土试件的高温过火及过火后的加载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火灾后不锈钢网架结构的残余力学性能,可为火灾后结构的评估鉴定及修复加固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奥氏体S30408不锈钢材料,采用欧洲ENV 1993-1-1∶1992《欧规3: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高温下材料强度折减系数进行材料性能折减。以正放四角锥不锈钢网架为例,考虑结构在火灾升温90 min的不均匀温度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结构在常温下以及火灾发生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最后对火灾后有一定残余变形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后结构的残余力学性能以及承载能力。研究表明:火灾升温90 min过程中,不锈钢网架的内力及变形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三向铰支座处变化最快,很快达到屈服。火灾后,支座及跨中处部分杆件发生破坏。仅将破坏杆件替换修复,经分析,修复后的结构残余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粗砂岩高温作用后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高空隙度粗砂岩经历100 ℃~900 ℃高温后,波速、抗压强度、平均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极限应变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尽管试验结果离散较大,但仍具有明显的总体规律.当粗砂岩经历温度在100 ℃以内时,波速变化不明显;超过100 ℃,波速随温度大致成线性降低.当试样经历温度100 ℃~500 ℃时,强度、平均模量有所增加,变形模量稍有降低;超过500 ℃以上,则强度、平均模量、变形模量有所减小,峰值变形增大.温度对试样的力学特性有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温度增高产生热熔变形可以使部分原生裂隙逐渐愈合,裂隙数量减少,密实程度提高,改善了矿物颗粒之间的接触状态,摩擦特性得以增强,试样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得以强化;另一方面,不同热膨胀率引起跨颗粒边界的热膨胀不协调引起结构热应力,试样内部产生微裂隙,同时胶结物刚度降低也会影响试样的变形,使试样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火灾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立堂  董毓利  袁爱民 《建筑技术》2003,34(12):920-921
在火灾中,建筑火灾发生的次数多,损失最大,约占全部火灾的80%右。建筑结构即使没有在火灾中失、倒塌,为继续使用也需进行加固补。正确对火灾后材料和结构进行评及加固修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方向。目前无粘结预应力已广泛应于楼盖结构,但对其构件及材料在灾作用后的试验研究比较少。由于及预应力损失等众多影响因素,对灾后的力学行为目前尚不十分清,所以有必要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板进行单面受火后的试验研究,为构的全过程分析提供依据。试验方案.1试验条件炉温采用WRM-B2-N型热电偶量,其热端伸出瓷管约30mm,距试的最近表面约为100mm。热…  相似文献   

17.
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对高温后C70和C85两种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包括不同温度后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受火温度升高,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峰值应变逐渐增大.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回归公式.随后,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常温至500℃温度范围内,高强混凝土具有明显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快速升温时发生爆裂现象,其抗火性能低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HRBF500钢筋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伸试验,研究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 000℃高温冷却后HRBF500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和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冷却后细晶钢筋,温度历程低于500℃时,钢筋的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高于500℃时,随温度历程的升高,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逐渐软化,钢筋的各项力学指标逐渐退化。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高温后500 MPa细晶粒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公式,为开展细晶粒钢筋结构抗火性能分析及火灾后损伤评估提供基础性素材。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全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板侧拼缝的构造形式。为研究采用这种拼缝的预制空心楼板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以及楼板中板肋布置方式的影响,对4个含拼缝的全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进行了平面外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横向为主要受力方向,纵向弯矩较小;有纵向肋的试件沿纵向传递的弯矩较大,拼缝张开的宽度也较大;无纵向肋的试件在靠近短边的第一根横向肋附近出现较宽的横向裂缝,而有纵向肋试件无此现象,设计中建议设置构造的纵向肋; 4个试件的极限荷载均远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拼缝数量对试件承载力有一定影响,有无纵向肋对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榀小比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以下称简PPC)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 ,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 ,主要包括自振周期 (频率 )、阻尼比、振型以及地震加速度反应等。并与相应的普通钢筋混凝土 (以下简称RC)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